深度学习中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的途径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_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英语教育目标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目标达成需要通过深度学习。目前,在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度学习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尤其是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培养经常被割裂开来、或者机械组合,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本文依托具体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阐述了如何在深度学习中通过有效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的途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理解力;表达力;共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6-094
  一、核心素养指导下阅读教学中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培养现状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实践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常存在以下几种教学实践形态:一是语言知识本位。即阅读教学模式以词汇、语法讲解操练为主,止步于文本表层基本信息的定位、理解和语言操练,满足于考试分数和技巧的获得,阅读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认知分类很难在外语阅读课教学中得以体现,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制约了英语学习者高级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重理解轻表达。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得到了不断的传播,一线外语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理解,过分强调学生对文本理解能力的提高,忽视了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对三十份初中阅读课例的调查中,有高达34.3%的课例重理解轻表达。三是聚焦核心素养的高阶思维培养。教师在文本解读时不仅基于语篇,更重视超越语篇,注重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过度聚焦核心素养的高级思维能力维度,特别是忽视了外语学习与教学本身的独特性,教学实践中存在重“文”轻“语”的现象,即偏重语言思维、文化、策略等高级认知能力的关注,而没能给予学生语言本体足够多的关照,容易导致基础教育英语学习者语言知识积累的欠缺,大大影响了他们对英语文本阅读的理解及表达。
  二、阅读教学中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的途径
  如何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是目前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以一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为例阐述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1.深入研读课标,深度分析文本作基础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研究主题语境、主题意义探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初中英语教育作为衔接小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重要阶段,承载着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责任。
  本节课选自外研社九年级上册M2 Public holidays中的U2 We have celebrated the festival since the first pioneers arrived in America.主题内容是关于感恩节的知识学习,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what)。是一篇记叙兼说明文,通过对感恩节的开篇简介,进而对历史及现状进行对比描写,最后呈现不同的庆祝方式等方面的描述,使读者对感恩节的历史及现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how)。旨在让异国文化群体对感恩节的由来与庆祝方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人们对西方的感恩文化有初步的认可,及体现感恩节这一公共节日的存在意义进而激起人们对这一节日的兴趣及庆祝热情(why)。
  2.贯彻以生为本,明确掌握学情为导向
  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这就要求对学情分析要客观、准确、可预测及可发展。本课学情分析包括:1.学生对感恩节了解的已知相关信息(What they knew)。2.学生对感恩节的历史背景、未知的庆祝方式及来由、相关节日信息延伸等(What they want to learn)。3.学生对时间状语从句的学习及使用;对课本中感恩节未提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对特定历史事件背后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思考及对本国与外国文化异同点的比较及取舍等(What they will learn)。
  3.结合主题语境,全面、细化教学目标为抓手
  传统教学目标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片面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忽略了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近年来尤其过分注重挖掘学生理解与解题能力,分割了理解力与表达力的关系。
  4.深度学习语篇,文本内外结合促发展
  在深入语篇进行解读时,补充必要相关学科知识,更加增强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关键信息点的提示促进了学生对感恩节背景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虽然学困生无法理解较难的语言,但可以结合视频获得大意,对感恩节的历史缘由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学生也愿意在对本文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猜测与观点,理解力与表达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通过填空、对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寻求现代感恩节庆祝方式,尝试分析并解读其背后的历史原因,通过前面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與讨论,不仅让学生学会对比,更让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的对比中学会思辨性思维。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才可能有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领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批判性地吸收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获得新知识,建构新概念,从而将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有机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体现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充感恩节历史背景知识,出示图片等资料提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学生课前对此部分了解较少,学习此部分时心情沉重,难以引起共情。但拓展感恩节背后的印第安人种族灭绝,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性地接受外来文化。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多维度的理解问题和表达观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读后内容安排为感恩节与春节的对比,让学生从from,history,time,special celebrations(但不局限)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同时鼓励使用时间状语从句。这个对比话题学生较为熟悉,七年级下册有过一篇阅读课关于Spring Festival的教学内容,让优等生能够给出多种对比内容;中等生能够说出三四点对比内容,学困生也有话可说。让学生在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输出部分为三个维度下的春节短文介绍,三个维度与课文的三个结构相呼应,同时加强了状语从句的使用,一举两得。学生发挥得很好,几乎人人有话可说,写出了包含但不局限于所给材料的短文,虽然谋篇布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理解力和表达力共同发展的同时,以表达力反向促进理解力的提升。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在课堂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延伸至课外。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相结合的内容设置引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同时发展自身理解与表达双重能力,这些都促进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实现。也符合Bloom认知分类由分析、综合、评价低层次向知识、理解、应用高层次的过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阅读教学中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的注意事项
  初中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过渡时期,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例的深度学习中,教师如何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保证阅读课的深度学习,又要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理解力和表达力共生发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点,在学生透彻领悟已有文本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文本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仅仅提供学生能力范围内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通过各学科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即广义和狭义上的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扩大知识面,深度理解文本内外的内容,进而有助于把握语篇结构,提升内部理解力和外部表达力。
  第二点,结合主题语境,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所学及未学内容,通过类比比较异同点让他们主动去体验,去发现新的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灌输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阅读体验,在讨论中迸发新的知识火花,增加表达机会,让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一节课的主要目的不是教师机械的完成课时任务,而是学生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并且愿意通过内部消化与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勇于开口表达。
  第三点,正确把握深度学习和理解力表达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学习的深度应建立在学生一定的理解力与表达力的基础之上,基础稳定之后,深度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样,只有通过文本的深度学习,才能有效提升文本之外的潜在价值,进一步促进理解力和表达力的共生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虽掌握了一些阅读技能,但不能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作出评价,处于低层次的阅读状态,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更谈不上阅读素养的养成。教师通过深度挖掘与解析文本,使学生产生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的思考中发展学生的理解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思维技能,提高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输入能力;发展学生的表达力,能够充分体现语言学科工具性特征,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建构新的知识,运用理解力催生表达力,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外现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语言输出能力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6.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6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小燕.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7(10):54-58.
  [3]许时升.以理解为目的的阅读教学[J].英语教师,2015(9):6-8.
  [4]朱勇举.关注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8(75):27-31.
  [5]張秋会,王蔷.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3):11-16.
  [6]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和英语基础教育的改革[C].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9):46-51.
  [7]顾琴,卞学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7(5):24-27.
  【本文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立项课题《基于英语阅读课例的初中生理解力与表达力共生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331项目编号:JK19002)的研究成果与实践之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00)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视角,因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的职业生涯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从有效管理的视角来打造高效高中数学课堂,将管理与数学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成果,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管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
摘要:伴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课标要求在语文课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便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课外阅读;关注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41  我们在婴儿时期学习说话的阶段,其实就是在学习并掌握最基础的语文
摘要: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主阵地,要实现师生的最佳发展,实现高效课堂,那我们老师就应该在学生疑惑难解处适时点拨,助他们突破瓶颈,闯出困境;在他们挣扎于复杂的计算时,擦亮他们的眼睛,教他们换一个视角切入;当他们面对“庞然大物”时,给他们一个打败“怪物”的武器……相信,指向理解的教学,可以让教与学更高效。  关键词:高效;理解;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
摘 要:幼儿喜欢户外游戏,户外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很多户外游戏环境存在较多问题,要想创设一个适宜的户外游戏环境,幼儿园一是必须与家庭、社会积极合作与配合,二是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地区优势设计合理的户外游戏场地,投放适宜的器材,三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需与时俱进,角色需逐渐转变,进一步支持幼儿参与户外游戏。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摘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往往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的有效性呢?本文中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程度、了解学生情况等几个方面出发,旨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打破了以往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三维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渲染上了全新的色彩。因此,在本文中则是注重从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出发,进一步提出相关教育教学策略,为今后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
摘要:中小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关键课程的优质课堂建设更加需要深入研究和有效实施,这既是解决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问题,也是适应新课改要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优质课;课堂样态;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1-040  一、优质课堂样态简析  (一)生动活泼的课堂  有人说生动活泼的课堂就是教师
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九年级化学教材内容,从化学知识、化学探究、化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以化学的名义初识世界,形成公民化学素养。  关键词:公民化学素养;科学探究;化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017  2016年4月18日,《中国公民科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编写学案时注重对数学问题的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巧设问题;合作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3-087-1  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如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升分析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本文将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法的价值,并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出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驱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