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音乐课的教学语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
  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也要与这一塑造手法相一致,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使语言氛围与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音乐是通过旋律和节奏等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情感,创造艺术氛围的。因而,用于音乐课教学的课堂语言,其节奏感和韵律感是非常重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把握得好,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教学语言的形体语言美
  要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除了要讲究动听优美的文学语言色彩,还应当要有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艺术的配合。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不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适当使用形体语言艺术,必然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良好效果。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形体语言与音乐课的教学有天然的联系。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合唱时的指挥就是显而易见的肢体语言。除此之外,在教唱一首歌或是欣赏一部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亚洲之声》的学习中,介绍一种印度乐器:曼德。教师几个简单的印度舞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随教师走进欢快活泼的音乐氛围,并准确掌握印度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倘若音乐课上教师只说不动,那么这样的音乐就可能显得死气沉沉,失去音乐课本身必须具备的生动活泼的特点。当然,肢体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得当,若是过于夸张或不够准确,就会导致喧宾夺主甚至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也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应当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因为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例如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时,教师运用温柔的眼神便可以使学生感受乐曲的亲切感情,体会作品中浓浓的师生情,为学唱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眼神甚至比语言更起传达信息,控制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走神、唱歌走调等不利课堂教学的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保证课堂教学的延续性。
  四、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賞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英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体育教育活动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创新体育教育的实际应用,以有效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意识的基本含义  创新意识主要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基本需要,产生的一种创造未来新鲜事物的观念或动机,并
想要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更好的展开鉴赏教学,这不仅需要增强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感受与体会,也需要不断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相关美术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展开鉴
01微信与央视春晚深度合作?除夕全民“摇一摇”  2015年2月18日,微信与春晚首次深度合作。在春晚的整个直播过程中,用户可在微信“摇一摇”中获取正在直播节目的明星拜年祝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历史是高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认真学习历史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因此,教师应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但传统的音乐课程考核制度与方式已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此,笔者以高中音乐教学为例,研究了目前音
儿童对音乐有天生的好奇感,当前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发展他们眼、耳、脑、口、手、脚并用能力,从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在我多年来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所有学生的音乐素质,我从如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情趣。  1、利用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围绕"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主题展开讨论、凝聚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互联网发展的重大意义,分析了网络空间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为全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亿万网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人们强烈要求,互联网无处不在。因此,移动互联网成为包括广电网络在内的各大运营商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地理教学充分运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乡土地理知识,有利于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发挥地理教育的育人功能。
变声期的嗓音保护对于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正确用嗓,嗓音的变化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给学生带来长期不利的影响.本文探讨中学生变声期如何正
篮球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运动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篮球运动员存在的攻守转换意识不强、整体配合意识差和防守意识差等问题,提出在高中篮球选修课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