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问题探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灵活高效地处理地理教学中的生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施教学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多层次、多方位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使地理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一、预设与生成的含义及特点
  
  预设即预测和设计。预设的特点是钻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特点。课堂上,教师按预先的设计演绎教案。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其特点是不确定性、丰富性、复杂性、多样性。
  
  二、正确认识地理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效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灵活高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施教学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多层次、多方位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使地理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三、地理教学中预设生成的方法
  
  传统观念认为生成与预设是一组对立的概念:精彩的生成往往是无法预设的。其实不然,精彩的生成是可以预设的。那么,地理教学中怎样对生成进行预设呢?
  1.预设学情变化。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序不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变化。所以上课之前,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预测可能发生的一切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2.预设个性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认识新的文本时,个性化的解读必然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与探索,“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了更好地驾驭和利用学生个性解读时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对文本最易产生的个性解读处进行充分预设,如教材情境图、点睛处、关键处等。
  3.预设疑难问题。“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教师备课时应对上述易引起学生疑问的内容进行深入预设,以推动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走向深入。
  4.预设拓展延伸。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也应创设延伸性的问题情境,既联系当前教学的主要内容,又蕴含着与当前内容有关,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外探究。这样可减少课外学习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地理教学中应对生成的方法
  
  1.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们的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感受,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自主生成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生成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则可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能简单地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
  教师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问题,只要是经过思考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教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就会爆发出来。
  2.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又是有弹性的、是留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教学的动态建构的特点。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成留足空间。
  3.及时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完备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到学生的个别生成,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予以否定,这就显得武断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成,给学生腾出空间,通过恰当而有效的引导,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他文献
提到沈腾,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心想这是谁啊.但是说起郝建,你一定会激动地拍大腿,因为没有人没看过他演的作品,人人心中都认为他就是一个逗比.但是走近他你就会发现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首先讨论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学科特点,提出两学科在教学中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作用。基于工科学生在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指出大学物理为高等数学的抽象思维提供丰富的内涵,进而提出物理思维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文中着重探讨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满足工科学校培养学生工程思维的需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高校扩招带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加之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使吉林省地方高师院校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调整。如何在各校原有师资优势基础上,重新调整人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它要求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不可重复的综合生成过程,它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只有从容应变,高效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生成精彩、灵动的课堂。  [关键词]品德 课堂教学 动态 生成    有效生成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自身的深度心灵对话,而这种深度的对话就是品德课堂的真谛所在。随着新课程标准
在我国,其他规范性文件在司法领域的效力及其适用是相关行政诉讼案件进行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的行政诉讼案件越来越多,而我国的法律对于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及其适
内冷油道活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针对活塞冷却喷嘴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尚不完善和系统.本文论述了发动机内冷油道强制振荡冷却活塞喷嘴及其喷嘴阀的设计,包括设计要求、
以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近10年在校取得学籍的所有残疾大学生发生学籍变动,并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学籍变动数据库中注册备案的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特殊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