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切入点,引爆课堂思维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选准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可以让课堂教学顺利进入,同时生动有趣的课堂切入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
  一、情境切入,激发共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还不够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下激活思维,让他们的思考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学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学习,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时,笔者在预设教学目标的时候设计了引领学生体会本文意境之美的环节。为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向同学们描述:“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最南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地方有软软的、金色的沙滩,还有一望无际的碧蓝的大海,海面激起的浪花就像雪一样白,打在岸边黝黑的礁石上发出令人陶醉的声音。除此之外,喜欢小动物的人还可以看见可爱的乌龟、飞翔的海鸥,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那么,你想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吗?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南大门——美丽的南沙群岛。”在教师的语言描绘中,学生们眼前仿佛出现了相关的画面,这时教师为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关于南沙群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文本的内容。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视频将学生引入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强烈的冲击,激起了情感的共鸣。学生也一下子就进入到文本意境之中,深刻体会到南沙群岛的美丽。这时学生再走进文本解读文本的内容,体会文本的情感。
  二、音乐切入,体验情感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传达,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针对小学生的这种认知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活动切入中选择音乐作为辅助手段,那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也可以更快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帮助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提问:“同学们,大家喜欢音乐吗?你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为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大家纷纷发言。有的说喜欢流行歌曲,让人轻松,心情愉悦;有的说喜欢钢琴曲,总是被那种动听的声音所陶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么,今天老师也想让你们欣赏一段音乐,并且在欣赏完之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于是,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二泉映月》,学生们马上被这首曲子吸引,看得出来都听得非常认真。在讨论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听出了悠扬,有的感觉到了这首乐曲婉转中蕴含着悲伤……这时,教师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引导:“其实,刚才我们听的曲子是《二泉映月》,这是瞎子阿炳的一个伟大的作品。”教师介绍阿炳的身世,让学生再听乐曲,进一步体会其中的情感。进入文本学习:“我们今天就将学习课文《二泉映月》,同学们有了上面的感知,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内容吗?”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文章。
  在音乐的渲染中,让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还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已经对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入文本学习,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主动学习语文。
  三、图片切入,升华感悟
  在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以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优美的景色,但是这些美丽的风景对学生来说,亲眼看见过的很少,课文即便有插图也不能将文本中描绘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将其完整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获得深刻的感悟,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一提起草原,学生们好像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去过草原,看到过草原壮阔无边的美景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对于草原总是不能体会它真正的美。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就在教学《草原》这篇文章的开始,为学生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关于草原的图片。在图片的直观感受下,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草原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都说草原美,那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了寻找答案,学生主动进入文本学习。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就要注重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而灵活运用各种课堂切入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魅力无限。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在原先课堂的教师、学生、文本三维对话中,加入了“与编者对话”。这一提法将教材编者的地位从幕后一下子拉到了台前,让“劳苦功高”的编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让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多的参照和指引。编者在整个一册教材的编选中,结合了选文的时代主题、多样文化、民族情怀以及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尽力做到主题明确、循序渐进、文质兼美、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我
大化肥信息与控制交流网第四届年会重点总结了各大化肥厂应用集散系统(DCS)的经验及其软件开发,同时也广泛交流了加强自动化仪表管理及防止仪表原因引起装置停车减产的措施
小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正确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式的教育,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将课堂知识直接向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从来不主动地去思考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麻木、疲惫、焦躁等负面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因此,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语文考试的分数,不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种状况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大多数课堂上依然存在,需要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co-feminist theory,this paper,taking Andrew MarvellsTo His Coy Mistressas a specific example,to explain how women and nature are margin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并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流露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唤起他们的阅读情感体验。哪又怎么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体验呢?  一、朗读传情,活现课文的情感  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头戏”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有效训练学生语感,让他们感悟课文情感的策略之一。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认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在故事精彩处再现画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构思奇特,趣味性强。教师在平时的教
本文探讨了在Smith控制器作用下,滞后对象输出与预估模型输出的一些特性,以及基于这些特性的滞后对象参数波形识别法,并给出了参数识别的实例。它特别适合于参数随时间变化的
为了使迄今为止采用真空管(20kHz~200kHz,几千瓦~300kW)的感应加热设备小型化并同时提高其效率,我们研制并大批生产了用SIT的新型感应加热设备。与用真空管的设备相比,大批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