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与校区协同教育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anif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教育系统的三个空间、四个环节和五个要素的社会协同效果决定着教育系统的成果。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探索家长教育与校区协同教育模式需要明确家长教育的意义、定义和现状,并通过案例分析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家长教育 社区教育 教育模式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走上“为人父母”的岗位,步入漫长的教子成才之路,他们的任务就是引领一个孩子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负责、善于与他人合作并有生存能力的人。这份工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项工作,也是最需要“岗前培训”的工作。然而,我们的父母在从事人类最伟大产品——人的再生产时,却从没有预先接受过《为人父母与有效家长》的家长教育学习。
  绝大多数父母都是“自然型”家长而非经过预前家长教育培训的“教练型”家长,因此家庭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孩子进入学校时的“家庭模子”已将学生分成三类:顺教育型、缺教育型、逆教育型;顺教育型是“教”出来的,缺教育型是“盯”出来的,逆教育型是“管”出来的。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功能十分有限,必须理性地从教育的源头家长教育入手,发动社会力量培养出“百户一问”配比的家庭顾问和校外辅导员专业社工队伍配合教育部门才可能真有所改变。由于家长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家庭问题及社会管理成本,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素质、社会和谐、家庭生活与孩子教育质量;因此,推动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在教育源头上下工夫,是提高国民素质,辅助学校教育,建立国家教育安全、公民意识国防、家庭情绪管理与社会服务机制形成的根本。“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应成为国家教育战略的理性认知。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教育系统的三个空间(家庭、学校、社会),四个环节(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五个要素(校长、老师、学生、家长、辅导员)的社会协同效果决定着教育系统成果,今天的教育本质问题是三个空间不协同,四个环节缺源头——家长教育先天不足,五个要素“打乱仗”—— 家长、老师、 学生“陆海空三军”打乱仗,校长“司令官”少“总参”——校外辅导员专业社工帮助。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需加强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四个环节三个空间的理论认知、实践方法、操作工具和运行模式的应用性研究,教育主管部门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应帮助学校在专家指导下有系统地开展家长“科普”教育,通过家校合作机制在专家帮助下通过“科教”培养校外辅导员专业社工队伍,建立实验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科研基地,对教育系统的“五个要素”互动关系进行长期跟踪 “科研”实验找规律, 通过一套班子长期“三科”协同搞科研才能找到一条根本解决问题的理性化、可操作的教育创新之路。
  
  一、家长教育的意义
  
  每个合格公民都是从一个具体的家庭中走出来的,今天的家长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明天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与民族将收获什么样的未来。
  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是成人成长中的成熟教育。没有成熟的家长便没有成熟的公民,公民素质决定中国未来的百年国运。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所说:“国家之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家长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在人的一生中“心律 > 法律,家法 > 国法”;有心律的人便会自律,不会触犯法律;良家不出逆子,亦不会出奸臣。如果家长从小便让孩子懂得“家法”、建立“心律”并养成“说话算数”好习惯,那么,这些有“心律和家规”的孩子便会成为家庭的好榜样、社会的好公民、人民的好公仆。他们一生受人尊重、家业有成、平安幸福,这是家长送给孩子们一生不变的、受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家长教育的意义在于它是孩子成长的“教育源头”,其对国民素质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预防性功能是所有教育环节都不能替代的,如同4 × 4接力赛的“第一棒”,第一棒没跑好便会产生“事倍功半”效应;今天多一所家长学校,明天便少一座社会监狱;今天多一份家长教育投入,明天便减少十倍拯救孩子的社会成本。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的“民心工程”。 因此,推动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在教育源头上下工夫,是提高国民素质,辅助教育系统完成学生教育,建立国家教育安全、公民意识国防、家庭情绪管理与社会服务机制形成的根本。
  
  二、 家长教育的定义
  
  1. 什么是家长?
  父母 ≠ 家长,父母与家长都是孩子的成长环境,但有不同。
  父母是“生理意义”上的家庭“血缘关系”定义,这种关系是先天性唯一的、无法改变的,是孩子成长教育环境的单一影响要素。家长是“管理意义”上的社会 “因缘关系”定义,这种关系是后天性群体的、可以选择的,是孩子成长教育环境的多元影响要素。家长不仅指父母,还有祖父母、保姆、家教、亲属、邻居、媒体等“因缘关系”,是孩子成长教育的真实环境。孩子的人生观 、价值观及行为遗传不仅仅只是父母的影响,还有家长的影响,今天许多家庭中的家长影响力往往大于父母的影响力。
   2. 什么是家长教育?
  家长教育(亲职教育)是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的成人成长中的成熟教育(三成教育),是以孩子为研究对象的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它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交叉应用学科,具有“五大知识体系”并跨越人生“五个自然台阶”。五大知识体系是:家庭关系与动力、人生哲学与艺术、家人安全与健康、家政事务与管理、孩子成长与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五个自然台阶为:如何做男孩女孩、如何做男人女人、如何做丈夫妻子、如何做爸爸妈妈、如何做爷爷奶奶。
  


  2.1 成人:成人不仅仅单指年龄,而且还需要看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我们希望通过教育使孩子成为家庭的骄傲、社会的良民,国家的人才,成为“好人”而不是社会的“异类”或者“害虫”。每个人都是从具体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家长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源头,它为家庭的“公民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2 成长:成长涉及到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五个自然台阶”,即如何做男孩女孩、如何做男人女人、如何做丈夫妻子、如何做爸爸妈妈、如何做爷爷奶奶。如何做男孩女孩:这应该是在幼儿园三岁以前完成的性别意识教育。由于很多家长缺乏这个概念及媒体的不良作用,所以我国的性别异化现象非常严重。如何做男人女人:青春期教育应该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完成的如何做男人女人的教育,而大部分的家长及老师都不懂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安全、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如何做丈夫妻子:如何谈恋爱,如何选择人生配偶的教育应在大学里完成,为青年人未来成家立业做正确的准备,学会沟通与安全常识,减少压力和伤害,这应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但现在的大学教育却没有提供这方面的系统教育。 如何做爸爸妈妈:为人父母的教育应在结婚登记与计划生育前,由国家民政和计生委部门提供公民义务教育,让天下父母都有准备地成为“有效家长”,而不仅仅是个“自然父母”,这应该是国家对公民提供的义务教育责任。如何做爷爷奶奶:应该说,如何做今天的祖父母是个现实而又头痛的问题,信息时代的爷爷奶奶先学习再带孙孙效果一定会更好。在我国,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不亚于父母的影响力。这“五个自然台阶”都是人生的第一次,大部分人都没有经过公民预前教育去应对人生,故而个人、家庭和国家为之付出的代价与成本都很大。
  


  2.3 成熟:一个家庭和国家,如果没有“成熟”的“成人”保障就很难有“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我国多年的家庭教育努力很多,但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正是家庭教育缺少家长教育的基础支持。成人的“成熟”教育保证是指成人应具备的“五大知识体系”科普教育,即人生哲学与艺术、家庭关系与动力、家人安全与健康、家政事务与管理、孩子成长与教育。这五大知识体系是成人处理好夫妻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3.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长教育 ≠ 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家长具有“学生”与“老师”的双重身份,因此“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对即连接又独立的“教育双胞胎”,两者的区别如下:
  3.1 研究对象和受教者不同
  家长教育(亲职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受教者是“成人”,而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的研究对象和受教者是“孩子”,两者研究对象和受教者不同。两个学科在大陆的中文定义理解比较模糊,而英文的定义理解比较清晰:
  


  Family Education(FE) = Parent Education(PE) + Children Education (CE)
  FE是以空间定义的广义家庭教育,PE和CE是以家长、孩子的受教人定义的,台湾学者的翻译比较清晰、易于理解:家庭教育 = 亲职教育 + 亲子教育。
  3.2 时间排序和工作状态不同
  家长应先当学生后做老师、先学习后施教,这是简单理性的社会优化时间排序。家长在进行家长教育时其“耳朵”在工作,是输入状态;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其“嘴巴”在工作,是输出状态。家长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与孩子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的两者关系不应该像“鸡生蛋和蛋生鸡”那样关系模糊。
  3.3教育环节和教育体系的区别
  孩子是我们家庭与社会收获的“果实”,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用“大树原理”的因果逻辑来分析教育环节与体制,将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在教育体制中做个理性的准确定位。
  


  “大树”的成长环节与系统构造对人类的教育是最佳的启示,大树的成长顺序是按根、干、枝、叶、果五个环节发生,大树的系统也是由这五个要素构成。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孩子是我们收获的“果”。只有根深、干粗、枝繁、叶茂才能果硕。
  家长的自然发生是先当学生后做老师,家长教育是“输入”,耳在工作;家庭教育是“输出”,嘴在工作。由于家长具有学生与老师的“双重身份”特点,使家长一体占了两个教育环节。我们现行的教育理论认知是常说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元教育,它是从教育三个“发生空间”定义的学术性划分,这种认知理论的缺陷是忽略了教育的真实“发生环节”是“四个操作环节”,而不是现在理论定义的“三个空间环节”,学者们忽略了由于家长“双重身份”引发的“家长教育”这个重要的基础性“第一根本环节”,如果树之无根大树将如何生长?
  


  真实的教育发生应是由“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共“四个环节”构成的,中国现今的“大树无根”式“三元开环”教育体制是我们现实的教育环境,是产生今天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中国未来的 “四元闭环”教育体制是国家和公民共同努力的方向。家长是我们人生中最忠实的观众,只要他们还健在,家庭教育对我们的影响力便一直保持着;故而,大部分人的家庭教育是“连续地伴随一生”,其功能更偏重于公民的“做人教育”。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发生在人生的“断续不同阶段”,其功能更偏重于公民的“做事教育”,因此家长教育才是“公民教育的真正源头”。
  
  三、 家长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家长教育学科还处于空白状态,教育部还没有这个学科设置,大学研究机构缺乏学术带头人。在大学与科研机构中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学科是一个弱项学科,国家重视高度不够、科研、科教与科普投入严重不足。学术界对两个学科的概念、关系、区别、意义与作用的认知和研究还很不完善。
  


   1.学科的科研状况
  由于国家对家长教育的国家战略作用认知不够,因此国家的学科规划不明、科研投入不足;造成国家科研力量薄弱,缺少实践性权威专家、学术带头人和适用中国现实社会需要的学术理论体系、系列配套教材和社会服务实践模式。
  2. 师资的科教状况
  由于缺少家长教育专家系统建制规划和实用性的系列培训教材,家长教育师资队伍非常少,无论是在政府科研部门、大学研究机构,还是在社会团体机构中都是奇缺资源。
  3.公民的科普状况
  由于我国家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行政体制、师资力量、科普方法与服务模式都在初级阶段,近十年来国家对公民的家庭教育与家长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科普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问题的几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政府对国家教育安全、公民意识国防、家庭情绪管理及媒体教育使命的观念不强;教育投入在家长与家庭教育方面的分配比例严重不足,家庭教育科学的理论科研、师资培训指导力量薄弱,专家系统和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分工重复难成合力,民间社团组织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健全,专一政工、专业社工与专长志工的“三工”队伍规划与培训机制不健全等。
  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造成老百姓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与社会都处在“内外三无”状态,个人的“内三无状态”是指老百姓在面临“如何做男孩女孩、男人女人、丈夫妻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五个人生自然台阶发生时,事前 无知识准备(无知);事中每天面对生活真实的发生无科学方法(无法);事情已经发生,代价已经付出时家长只能被动地事后无可奈何地(无奈)面对现实。社会的“外三无状态”是指当今老百姓生活中遇有后院起火、孩子没出息、邻里有矛盾“三难问题”时缺乏专业社会服务系统,有问题时不知道去那里能得到帮助(无地去);找不到身边的专业社工问(无人问);在现实的国民意识状态下,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都处于口头上“重要”,但行动上“不紧要”的无意识错过状态(无意学)。
  四、 家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1.理性思考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应考虑设立“中国家庭教育科学研究院”,家科院应与中科院、社科院形成三足鼎立的学术机构,成为我国的家庭、社会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智囊组织。教育有两个伟大目的,它不仅要使人聪慧,更要使人高尚。聪明而不道德的孩子将成为社会的弃儿,父母、家庭、民族都将为此蒙羞;但孩子教育问题的本质是家长教育的问题,教育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而家长是孩子的真实成长环境。对家庭而言,一个成年人自身家长教育的程度决定其家庭教育质量的好坏;对社会而言,家长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社会和谐的程度,更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民族的未来。
  如果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长期缺乏这一根本性的教育环节,在经济不断强化发展,而国家的教育安全、公民的意识国防、家庭的情绪管理、媒体的教育使命功能不断弱化;不尽快加大家庭教育科学的科研、科教与科普“三科”工作投入,摸索出一条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实用操作模式将家庭的生活教育常识普及大众,否则我们将会耽误几代人,对国家、民族与群众犯有不可原谅的原则性错误。在世界村的舞台上,如何培养“优秀中国人、世界好公民”的考卷已摆在我们中华民族面前,家长教育事关国民素质、国家民族的未来百年命运。
  国家应通过立法强力推动中国家长教育工程事业,从源头提高国民素质。从国家政策上实施成年人的家长素质教育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双轨制”教育,以未成年人教育为切入点,以家长教育为突破口,以学校、社区及单位的“和谐家长俱乐部”为平台,以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为模式,形成四元闭环式(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创新教育体系;帮助亿万家长学做有效家长、培养杰出孩子、建设幸福家庭、促进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操作方法。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建立一支强大的“家长民兵”专业社工队伍,扮演校外辅导员、家庭顾问来辅助教师队伍的工作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
  


  2.科学实践
  2005年北京朝阳区委、区政府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人文奥运朝阳宣言》,推进朝阳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引入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专家系统, 针对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从成年人家长教育入手的工作思路,启动了“朝阳区和谐家庭教育工程”,通过5年连续不断的科普、科教和科研“三科”同步实验,初步摸索出一套社区教育方法和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模式。引用一份新闻报道做案例分析,摘编自朱福全:《亲子和谐看望京:望京有个百姓喜欢的和谐家庭指导中心》,《现代教育报》,北京,2010年1月24日。
  


  案例分析:北京朝阳区望京街道社区教育的“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教育”的“三一、三工、三有” 模式特点分析
  2010年1月9日适逢周末,记者来到了北京朝阳区“望京街道和谐家庭指导中心”,这里正在举行望京西园四区每周的“和谐家庭俱乐部”家庭安全与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在社区和谐家庭俱乐部活动中,望京的家长和孩子们都可在“家庭社工”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为真实的生活而学习,坚持长期系统地学习 “如何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丈夫妻子、男人女人和男孩女孩”的科普知识,并在俱乐部活动中讨论和分享自己学过科学教子方法、夫妻沟通艺术、邻里相处之道等科普知识后的改变与体会,通过建立在“专家与社工指导下”的、群众帮助群众式的“家庭互助组”来解决群众家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记者随机采访了参与活动的居民陶晶女士和黄燕女士,陶晶说她自从08年接触望京社区的家长教育使家庭产生了很大变化。当时是因为她的一年级孩子因学习不好并总撕书的行为找不到原因令她十分苦恼,学校王校长推荐我到西园四区的“望京和谐家庭俱乐部”找到家庭社工与校外辅导员于尧老师和潘乃馨老师,经过老师们义务的半个多月沟通观察和《家庭公约》辅导工具的应用解决了我们父母和孩子的问题。朋友们都很羡慕我能在身边社区找到可以同时解决大人和孩子问题的家庭社工与校外辅导员二合一的老师,身边有了他们家长的心踏实了许多,孩子也有了“告状”的去处和知心的“忘年交”,生活与学习都在稳步进步。这件事对我和先生的触动很大,身边的许多家长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却无处求助,尤其是俱乐部的高质量公益性服务精神感动了我,我也报名参加了望京街道提供的培训,我现在也成为一名家长志愿者,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家实践能成为专业化的家庭社工,像他们一样为社区更多的家庭服务。黄燕女士进一步说,我从2004年便在丰台区听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专家的家长教育课,后来没想到朝阳区政府能把这个项目引到我的家门口,我是望京街道政府04年培训的第一批发证的社区家庭社工,我们一家人都成为家庭俱乐部的成员,尤其是我的女儿有了许多“忘年交”的辅导员;她从幼儿园到上小学的成长都非常受益这个项目。5年多来的亲身经历,使我真正体会到家长成熟了孩子自然就进步了,领会了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的道理。
  记者了解到,2005年北京朝阳区委、区政府引入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专家系统启动了“朝阳区和谐家庭教育工程”,在区教委、区妇联的支持下,通过连续五年深入望京街道的专家、政工、社工和志工的“三工”长期科研、科普与科教“三科”社区教育模式孵化工作,五年来摸索出一套源于实践、行之有效的由教委主抓、妇联配合、街道搭台、专家指导、社工操作、家长参与的, 让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接受“同步教育”的,形成“家校区协同教育”功能的社区教育创新模式。目前已建成 上有中心本土专家定期指导、下有以社区培训孵化出家长为主体的家庭社工、校外辅导员队伍日常操作的家校区协同教育平台。
  该社区教育模式的特点是通过街道政府建立“三一工程”体系,培训“三工队伍”,实现“三同教育”,达到“三有目的”。
  


  “三一工程”指的是“一街一心”、“一区一部”、“百户一问”,即在每个街道应设有一个由本土专家组成的街道“和谐家庭指导中心”;每个社区(三种区域:街道社区、孩子学校、大人单位)设有一个社区和谐家庭俱乐部;每一个俱乐部里应设有一名专职家庭社工管理十名兼职校外辅导员(培训认证过的家长志工),为社区的一百户家庭(一个年级学生、一个单位的员工)服务。和谐家庭俱乐部这一社区平台具有五项现代社会功能,它是“家庭的减压阀、百姓的热水袋、政府的探测仪、社会的缓冲器、资源的搅拌机。”
  “三工队伍”指的是将政府的“政工”、社会的 “社工”与家长的 “志工”人力资源在功能定位、数量配比、时间分配、资源供给等方面有机“三结合”的“协同工作”队伍,形成一支以未成年人教育为目的,以调理群众“家庭情绪管理”的家长教育为切入点,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着陆点,以政府专职政工、社会专业社工、群众骨干志工相结合的融入社区、扎根群众、又红又专、深得民心的新时期群众工作队伍。
  “三同教育”指的是通过家长教育工程培养群众骨干志工,建立一支以社区优秀家长为主体的、通过培训认证的、兼职性的校外辅导员群众志愿者队伍,辅助学校、社区做好孩子、家长与老师三个群体为对象的情绪疏导、心理减压、沟通障碍等问题的认知与辅导工作;俱乐部通过开办家长夜校,在时空上实现家长和孩子“同来、同走、同学习”的“三同教育”,让未成年人教育和成年人素质提升同步进行。
  


  “三有目的”是通过“三一工程”的实现,使群众生活在遇有“后院起火、孩子不出息、邻里有矛盾”等“三难问题”时,有地方去:和谐家庭俱乐部;有专人问: 家庭社工和校外辅导员;有兴趣学:“如何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丈夫妻子、男人女人和男孩女孩”等。
  2009年,望京西园四区的社区教育模式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社区教育典范单位”,被全国妇联和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社区”,望京许多居民发自内心地都说我们望京老百姓很幸运,我们在身边即可找到专业的公益性情绪管理服务。北京朝阳区望京街道的社区教育创新模式经验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民心工程,是新时期社区教育和群众工作的创新模式。
  


   通过以上的新闻报道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只要长期坚持“三科”跟踪实验便会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传统家校沟通方式存在缺陷,“班级家书”成为家校合作新模式。班级家书以八大板块内容为媒介,通过“回音壁”核心功能,完成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多层次递进式的沟通任务,构建“教师十家长+学生”三位一体新型合作关系。由于本研究正处于探索期,存在缺点与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创新,以确立完整理论体系。  关键词:班级家书家校合作三位一体回音壁沟通  一、引言  随着社会急速发展,无论是教师或家长都面临着
期刊
为深入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由中国教育学会和潍坊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暨潍坊市第三届“家庭教育农村行”巡回报告活动于5月24日-28日在潍坊市农村举行。本次活动内容包括124场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和10场亲子艺术团公益演出。巡回报告活动以“增进亲子关系,共建美好未来”为主题,以专题讲座为主,以家庭教育个案咨询为辅。专家的讲座以“父爱”、“父亲的责任”为重点,倡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期刊
来源:法制日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塑造人的完整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其重要性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我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各级政府近些年在家庭教育服务和指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立法方面已取得的显著成绩而言,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立法几近空白。全国家庭
期刊
内容提要: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调查分析说明:大学生父母在男女生养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养育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  关键词:养育方式 大学生 人格特质    1引言    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抚养态度和行为的表现类型。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众多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质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父
期刊
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很重,很多家长都担心,在课业负担外再让孩子大量阅读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从大量的实践来看,家长的这些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先说不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知识面窄,生活枯燥,学习兴味寡淡,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好;越往后,学习古板、思维僵化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越发吃紧。  再说喜欢阅读的孩子,他会在阅读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发现很多的乐趣,他的思维开阔,学习兴趣浓厚,智力背景丰富,发展
期刊
内容摘要:家长委员会是学校办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家校合作育人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家委会的功能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厘清认识,剖析现状,并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家委会工作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家委会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发挥合作效应的一些做法,旨在呼吁建立更加规范的家长委员会制度。在理论上给予家长委员会以正确定位,形成具体的家委会工作指导体系。  关键词:家委会学校教育合作效应  《国家中长
期刊
为全面实施2011年中国家庭幸福大调查推动计划,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提供幸福家庭的范本,为家庭提供幸福生活的智慧,为和谐家庭的养成制造优质的社会语境和健康而亲和的价值观导向。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民俗文化研究会、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全国新闻媒体决定在江苏无锡市召开首届全国模范和谐幸福家庭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交流主题:解密幸福
期刊
纵观学校教育的發展史,举凡管理规范、质量上乘、口碑良好的学校,无一不是和广大家长有着密切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呼唤建立有效的家庭与学校合作机制。为此,需要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1 转变观念,形成共育意识    形成双方的共识是家校合作的前提。首先,是要把握教育整体功能的观点。系统论原理认为,教育的成功并不直接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力量的简单相加,而在于以上几方面有效的
期刊
为深化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研究,提供构建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依据,提高我国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水平,本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家庭教育研究实验基地。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的与任务  1、为促进我国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把理论研究、实践指导、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2、团结和组织家庭教育的科研骨干队伍,研究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中提出的一些重要课题。 
期刊
内容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若干家庭环境因素进行了排序和分析。结果显示:监护人的能力、营养缺乏、家庭贫困、家庭作业,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卫生习惯、家务劳动和无节制看电视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甘肃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