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结合幼儿园实际,将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运用到教育实践当中,以“说诵绘吃行”五大板块为基点,涵盖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内容,在家园社三方合作下为幼儿提供自然体验和民俗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实现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五大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70-01
1.缘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马克思曾说过:“没有历史文化的民族必将走向衰亡。”闪耀中华文化之光的“二十四节气”不能被遗忘,我们还要将“节气歌”唱到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应“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如何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到园本课程我们一直在思考。
2.邂逅
机缘巧合,今年四月份读书社团杨莉老师带我们走进清明节气。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吃青团、插柳戴柳等一系列习俗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智慧的祖先用魔法棒点醒了我们,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心怀对节气的憧憬,依托于我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里口山自然风景区,我们申报了“十三五”区级课题《二十四节气融入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始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3.节气与生活的碰撞
从卢梭“社会就是书”,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再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都揭示了同一个道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品味二十四节气,其自然变化、习俗养生无不与生活息息相关,更与我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将节气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汇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
4.践行五部曲
依托于说、诵、绘、吃、行五大板块,形成了与五大领域相融合的活动体系,努力构建家园共成长的节气活动蓝图。
说:口口相传说节气。师幼通过节气课件、幼儿园节气展示墙等了解节气知识,幼儿将节气带回家,家长在幼儿带动下了解节气,形成人人说节气、人人传节气的氛围。
诵:经典咏流传。选取节气古诗采取适宜的方法开展经典诵读,在朗朗上口的古诗韵律中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和古人在不同时节的情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绘:神笔绘节气。结合节气三候、古诗意境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开展艺术活动。
吃:舌尖上的节气。开展节气习俗中的相关美食体验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习俗;根据时令养生吃相应的养生食物,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行:行走的节气天空。依托幼儿园和周围自然环境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节气与自身的关系。
5.節气与五大领域的融合
语言领域:“农谚可称是最合于儿童的咏物诗”。农谚是“有时间性的东西”,触景生情地教孩子唱,孩子们也就格外喜欢唱。
口口相传说节气和经典诵读丰富了语言领域,使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
科学领域:充分利用节气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寻找周围事物的季节变化。清明时节走进里口山,感知“同时不同景”的自然环境;小雪大雪时节感受雪的变化;白露收集露水,霜降寻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最美秋景,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根据节气习俗让幼儿在实践中提升科学认知。秋分时节一起来竖蛋;影子的秘密激发孩子的强烈兴趣,秋分当天组织孩子量影子,通过自己收集测量工具,自主分工,探究影子与身高关系,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
社会领域:家委会参与到节气活动中,小中大级部家委会分别开展了霜降寻美景“秋景摄影大赛”、秋分话习俗“秋游放风筝”、寒露“登高望远赏菊花”等活动,家园形成合力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促进社会性发展。秋分正逢中秋节,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与他人分享,大雪节气里与同伴开心嬉雪,无形中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健康领域:根据节气养生,在相应的时节吃相应的食物,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白露吃龙眼,一颗龙眼有一只鸡那么补;秋分吃梨润燥护嗓;寒露吃芝麻滋阴润肺,为霜降大补做好准备;“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最适宜。
艺术领域:幼儿走进自然,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变迁,被风声雨声吸引;神笔绘节气中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节气内容,在艺术创作中大胆表现。
6.收获与憧憬
收获:二十四节气活动开展,开阔了师、幼、家长的视野,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中华经典走进千家万户;多方实践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亲子关系在亲近自然中更加融洽,家园共育在节气中开满和谐之花;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反思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我们憧憬,张幼的老师、家长、孩子在节气中触摸四季的脉动,感受晨曦日暮呈现出的自然之美;张幼的孩子们带着纯真情怀,感知节气,将华夏文明根植于心,做文化自信的中国娃。
参考文献
[1]王然.少儿科普图画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出版案例分析及其创新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7(07)
[2]郝玉华.浅析传统民俗节日在幼儿园中的熏陶渗透[J].黑河教育,2018(10)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五大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70-01
1.缘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马克思曾说过:“没有历史文化的民族必将走向衰亡。”闪耀中华文化之光的“二十四节气”不能被遗忘,我们还要将“节气歌”唱到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应“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如何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到园本课程我们一直在思考。
2.邂逅
机缘巧合,今年四月份读书社团杨莉老师带我们走进清明节气。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吃青团、插柳戴柳等一系列习俗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智慧的祖先用魔法棒点醒了我们,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心怀对节气的憧憬,依托于我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里口山自然风景区,我们申报了“十三五”区级课题《二十四节气融入园本课程的研究》,开始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3.节气与生活的碰撞
从卢梭“社会就是书”,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再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都揭示了同一个道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品味二十四节气,其自然变化、习俗养生无不与生活息息相关,更与我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将节气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汇到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
4.践行五部曲
依托于说、诵、绘、吃、行五大板块,形成了与五大领域相融合的活动体系,努力构建家园共成长的节气活动蓝图。
说:口口相传说节气。师幼通过节气课件、幼儿园节气展示墙等了解节气知识,幼儿将节气带回家,家长在幼儿带动下了解节气,形成人人说节气、人人传节气的氛围。
诵:经典咏流传。选取节气古诗采取适宜的方法开展经典诵读,在朗朗上口的古诗韵律中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和古人在不同时节的情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绘:神笔绘节气。结合节气三候、古诗意境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开展艺术活动。
吃:舌尖上的节气。开展节气习俗中的相关美食体验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习俗;根据时令养生吃相应的养生食物,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行:行走的节气天空。依托幼儿园和周围自然环境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节气与自身的关系。
5.節气与五大领域的融合
语言领域:“农谚可称是最合于儿童的咏物诗”。农谚是“有时间性的东西”,触景生情地教孩子唱,孩子们也就格外喜欢唱。
口口相传说节气和经典诵读丰富了语言领域,使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
科学领域:充分利用节气活动让幼儿亲近自然,寻找周围事物的季节变化。清明时节走进里口山,感知“同时不同景”的自然环境;小雪大雪时节感受雪的变化;白露收集露水,霜降寻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最美秋景,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根据节气习俗让幼儿在实践中提升科学认知。秋分时节一起来竖蛋;影子的秘密激发孩子的强烈兴趣,秋分当天组织孩子量影子,通过自己收集测量工具,自主分工,探究影子与身高关系,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
社会领域:家委会参与到节气活动中,小中大级部家委会分别开展了霜降寻美景“秋景摄影大赛”、秋分话习俗“秋游放风筝”、寒露“登高望远赏菊花”等活动,家园形成合力让幼儿在活动体验中促进社会性发展。秋分正逢中秋节,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与他人分享,大雪节气里与同伴开心嬉雪,无形中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健康领域:根据节气养生,在相应的时节吃相应的食物,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白露吃龙眼,一颗龙眼有一只鸡那么补;秋分吃梨润燥护嗓;寒露吃芝麻滋阴润肺,为霜降大补做好准备;“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最适宜。
艺术领域:幼儿走进自然,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变迁,被风声雨声吸引;神笔绘节气中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节气内容,在艺术创作中大胆表现。
6.收获与憧憬
收获:二十四节气活动开展,开阔了师、幼、家长的视野,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中华经典走进千家万户;多方实践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亲子关系在亲近自然中更加融洽,家园共育在节气中开满和谐之花;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反思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我们憧憬,张幼的老师、家长、孩子在节气中触摸四季的脉动,感受晨曦日暮呈现出的自然之美;张幼的孩子们带着纯真情怀,感知节气,将华夏文明根植于心,做文化自信的中国娃。
参考文献
[1]王然.少儿科普图画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出版案例分析及其创新启示[J].科技与出版,2017(07)
[2]郝玉华.浅析传统民俗节日在幼儿园中的熏陶渗透[J].黑河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