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排座位引发的争论导入新课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911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情感的交流,充斥课堂的只是对峙与相互之间的漠视和对立——你讲你的,我想我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能设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在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排座位引发的争论
  有一天,一走进教室就感觉气氛不同与往日,是那种激烈讨论时突然出现的戛然而止的安静,这种安静蕴藏着极度压抑的躁动。当同学们喊“老师好”的时候,声音也比平时低了许多。我扫视了一下,除了中间第二排的学生位置基本没变之外,几乎都发生了大变动。原来坐在中间第二排的声音又高又亮的小娜坐在了倒数第一排,此刻,她正心不在焉地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玩转一支笔……我明白了,这不寻常的气氛源自今天第一节课的排座位。当我在黑板上写下:“树立公平意识”的课题时,教室里传来不满的嘀咕声:“什么公平?没公平!”听得出来,这是小娜的声音。教师里流动着一种对峙的气流。很多学生低着头,也许他们还没有适应自己的新座位,也许他们为再次尝到失利带来的教训正万分内疚……
  看到大家各怀心事的样子,我灵机一动,决定改变以课本讲知识点的传统方式,从大家关心的话题导入新课。
  师:“我感觉今天班里的气氛有点不一样?”
  李华:“排座位了!”他显得很开心,他从后面调到了前排。
  师:“你怎样看待今天的排座位?”
  李华:“我觉得这种按考试成绩排座位挺好的,有利于激发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力,提高自信心!”
  小娜:“我觉得按考试成绩排座位非常不好!学习好的都在前面,学习差的都在后面,差的越来越自卑,这导致两极分化。”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起来,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起初的一个提问,居然发展成为课堂辩论,这是我之前不曾料到的。在辩论中我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坐在第二排的吴欣说:“既然每个座位都必须有人坐,谁坐都一样,作为对学习努力进步的学生的奖励,按成绩排座位,也不是不可以的。”
  赵丽:“我反对按成绩排座位,让成绩好的都坐在前面,差的都坐在后面,這让好的越好了,差的也越差了。而且以成绩为标准,将座位划分三六九等,这是明显的不平等。!”
  吴明:“我觉得按成绩排座位的方式挺好的,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其实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想坐前面,自己好好努力呗,你自己内心不求上进,坐哪里都差。尤其是在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说话,影响其他学生听课,成绩好的安排在前面,有利于带动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小娜:“再说了,还有几个并不是按成绩排的,比我考得还差,却排在我前面,视力又没问题,个子也比我高,这哪里有公平可言?”
  这时,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这来自“后面的”学生。
  ……
  我望着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们,说:“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以成绩排座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主要看相对于哪部分人而言。”排座位有各种综合因素在里面,比如成绩、视力、个头、人情关系等,那么咱们本节课暂且不深入讨论按成绩排座位是否合理,以后我们会开展专题辩论赛,希望大家好好做准备,大家今天的表现非常精彩。
  课堂需要尊重学生
  现在我们先回到今天的课题上来,刚才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成绩好的学生认为按成绩排座位是公平的,有利于激发竞争力,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成绩差的学生大都认为这不公平,认为区别对待就意味着歧视,而且容易让差生产生自卑心理。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现象会产生不同认识?生活中有没有绝对的公平?判断公平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生活之中的不公平现象?怎样树立公平意识?
  这节课,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课堂气氛很活跃。尤其是小娜,她的声音又像往日一样又高又亮起来,排在后面的学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整个课堂,有交流,有争论,有惊奇,有高潮,学生情绪高涨,精神饱满。试想,如果我一开始不顾及学生的情绪,没有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只是一味地批驳,抛开学生的心情去机械地完成课堂知识的讲授,那可能是一堂沉闷无趣缺乏思维碰撞的庸常乏味的政治课。
  课后反思
  反思这节课成功之处,我认为除了遵从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本,还在于我有意捕捉学生心理困惑,创设了真实的生活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使一堂原本可能沉闷的课变得生动有趣。创设情境有多种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我即兴使用的创设思辨性情境,让学生心生疑惑,激活思维,产生了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动力,从而摆脱由排座位带来的负面影响,辩论中产生的疑惑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解答和升华。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职业中学;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实验中学)q
其他文献
最近,我们对天门市农村中医药队伍进行了调查。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开座谈会和与中医药人员谈话,收集了全市547名不同层次人员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认为目前农村中医药人员所
高效课堂对于教育而言是一种责任。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笔者大胆尝试新的教法,积极参与、灵活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创设民主和谐的“生本高效课堂”路很长,笔者将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创建更高效的课堂。  “生本高效课堂”解读  高效课堂之高效,应该取决于学生从课堂上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而不是教师怎么教。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
日前,山东省政府宣布,近年来山东社会资本投资民办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山东将进一步破除壁垒、完善价格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事业领域建设。据山东
祖国医药,经广大劳动群众数千年的实践总结,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疾病的防治,有着巨大的作用。对世界人民也有一定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曾经指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在京杭大运河北端点——通州运河河畔隆重举行,拉开了2015年全国范围的“书香中国”
《英语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列为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透过“冷冰冰”的语言文字去理解和分享作者的喜怒哀乐,产生情感共鸣,引发美感体验,从而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中享受语言学习的魅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创设语境  英语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
ISSN是Interndtional Standard SeridlNumbe(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缩写。具有ISSN的期刊,表示该期刊进入ISDS(国际性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其编号在全世界为唯一识别代码。
“农村中医工作是一项功在国家、利在人民、任重道远的工作”。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为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农村中医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于1993年12月至1994年1月对5个市
摘要:阅读教学中“有感情朗读课文”几乎是每篇课文必须达成的目标之一。有感情朗读重在“感”字,如何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从感情上加以引导,同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还可辅之以情境创设使之如临其境,并尊重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  关键词:朗读;引导;感悟;情境;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
九十九顶风凰山,苍雄豪放;八十八弯古运河,奔腾浩荡。远在商周之前就存在人类繁衍生息的贾汪,这里河山秀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文化厚重。在山水环绕的贾汪城里,江苏省贾汪中学就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