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供材料作文的拟题

来源 :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有人将文章喻人,曰“文如其人”,那么,文章的题目应是人的眼睛。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也就是说,题目是文章的前额和眼睛。“题好文一半”,可见,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之优劣。
  供材料作文(本文只谈及供材料议论文)是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在中考中也时有出现。纵观近几年的学生作文,总体上作文的水平令人担忧,表现之一就是拟题太陈旧、平淡、随俗。文题绝大多数是带“议”、“谈”、“论”、“之我见”、“想到的”、“启示”、“所感”等字的常见题目,而新颖、有灵气、能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实在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应试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力上,存在着严重缺陷,亟待改革和提高。
  好题目应是画龙点睛式的,抑或是喻世明理式的,也可以是提纲挈领式的等等,但都要求做到准确、精炼、醒目、隽永。准确是指要紧扣材料的中心意义,能直接简明地反映文章主旨;精炼是拟题所用的词语要十分凝炼,高度概括;醒目即所拟题目要不落俗套,新颖别致;隽永是指要耐人寻味,蕴含丰富的意韵、哲理。那么,怎样拟一个符合上述要求的题目呢?根据供材料作文的特点,可做到这样三步:理解——推衍——定型。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之。
  有人得到一粒种子,据说这粒种子种下以后,会开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出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后,这人的朋友都以为它已经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了,于是纷纷前来讨要这棵果树的种子。谁知道这人连种子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
  “我怕种下去会被太阳晒死。”这人回答。
  “可以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呀!”
  要求:提炼观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第一步:理解
  供材料作文拟题的关键是要透彻理解材料的内涵,弄清楚命题者的意图,选准写作角度,从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对上述材料,理解时可以从材料中的人物入手,来提炼观点。如从“我”这一人物入手,可提炼出如下观点:A过分溺爱,担心,怕种子被晒死被泡烂被飞鸟啄走,这是不可取的;B成就一事要经历种种困难,要勇于克服这些困难。从“朋友”这个人物入手,也可提炼出如下观点:C 真的会不会开出世上最美的花,结出最甜蜜的果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D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杞人忧天是于事无补的。这样,材料理解了,观点确立了,文章才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第二步:推衍
  就是在确立论点后,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题目进行构思,酝酿。推衍要抓住“拟题切入点”,即观点中需要进行强调、突出阐述的最重要部分。如以上面C项为作文的中心观点,则“拟题切入点”就应落在“实践”一词上,拟题时要以此为突破口。推衍时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大脑中原有的一切语言因素:如熟记着的强调“实践”重要的一些名言诗句,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二要从多个角度去类比、引申,如正面阐述:“要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人要有点实践精神”等;又如反面强调:“不行岂能走千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三可对“拟题切入点”本身作进一步的挖掘,如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要强调实践的重要,那么我们不妨再进一步想想:“实践能出真知,但首先需要的是勇气;再者,人人都能坚持到底吗?所以还需恒心,毅力,这样才可能成功。”这样一番推敲,文题又可拟为“勇气+实干+毅力=成功”。
  第三步:定型
  推衍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在大脑中进行思考、酝酿、推敲的过程,即“打腹稿”。定型则是将这个“腹稿”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经过一番修改、润色后最终定型。这需要有一定的语文功底和文学修养,文题的好差也在此得以观照。根据议论文拟题的要求,结合上述分析的实例,好的文题格式有以下几种:
  1.警句式
  如“敢为天下先”,“爱(敢)拼才会赢”,“实践出真知”,“人要有点实践精神”等。
  语言精炼,富含哲理,给人以警示,以启发。
  2.名言名句式
  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等。
  用名言名句命题可增添文采,使文章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3.反问式
  如“不行岂能走千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
  语气激越,观点鲜明,爱憎分明,显得醒目,有气势。
  4.关系式
  如“‘据说’与‘实干’”,“勇气+实干+毅力=成功”,“理想 实干 成功”等。
  语句高度概括,凝练,语意却全面,完整,言简而意赅。
  需要说明的是,拟题的三个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很难单独区分。好的题目,也不仅仅只有上述四种。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难,给好文章配个好题目更难,这需要我们在平时进行多读,多思,多练,注意点滴的积累。而这,却往往是我们所忽视的。
其他文献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好学而有俊才,官至奉朝请。擅长诗文,也精通史学。他的诗歌多为友人酬和、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其散文善以骈文写小品书札,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风格清新挺拔,尽扫齐梁浮艳之风,而蜚声于当时文坛。时人纷纷效仿他的文体,称为“吴均体”。曾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书未竟即去世。著有《吴朝请集》和小说《
期刊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⑴刚刚抖落掉冷酷的冰雪,刚刚穿越逼人的寒风,春天的微笑还很矜持。  ⑵还来不及静静地梳理梦想,还来不及铮铮地鼓起勇气,春天就拔节出活力。  ⑶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烈烈的诗情。似乎春天突然给久久郁闷的人们一个朗朗的心情,突然给肃杀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景。  ⑷于是,春天就成了一年之计,也成了一年之极。  ⑸重重的赞美把嫩嫩的花蕾压得在春寒中瑟瑟发抖,
期刊
高一的一些同学在阅读台湾当代散文家颜元叔的《荷塘风起》时,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也很有意义的问题,既涉及到这篇课文的内容,也涉及到它的形式。我把这些问题归拢了一下,在此谈谈我的看法,以求对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有所启发。  1.本文的写作背景与意图。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式之一,就是城市的膨胀和扩张,这种膨胀和扩张是有它的负面效应的。这种负面效应的“硬件”特征是,一片片高耸的钢筋水泥形成灰色狭窄的城市空
期刊
1.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①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_》  ②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___________》  2.周瑜,字_________,东吴_____(官名),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与诸葛亮较量却屡屡失败,故死时长叹“_____,_____。”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版第三册第四单元主题是“追寻文明的踪迹”,本单元选录了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  作为文化散文的代表,余秋雨的散文总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宏阔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得出富有启示性的结论,给人一种睿智和大美。那么,《都江堰》中又有怎样的文化精义,能给我们怎样的审美启迪呢?笔者将从文章表达主旨和写作技法两方面来加以解读。    主旨——贴近苍生的治民之道    余秋雨笔下有许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开放性试题业已悄然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并且题量在不断加大,分值也在逐年提高。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灵活性与综合性。开放性试题不单纯追求答案的唯一性,给考生以比较大的思维空间与选择的余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的途径解答问题。答题时只要联系实际,紧扣题意,适当拓展与延伸即可。这对引导
期刊
【考点阐释】  本考点是对语言表达的考查,属于发展等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是文章“有文采”的有效途径之一。高考作文中应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加上恰当的修辞就像一碗加了调料的色香味俱全的即食面,令人垂涎三尺。所以,在写作中注意运用修辞技巧,会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会使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枯枝败叶讲述生命的真谛,可以造成百川汇海,
期刊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我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期刊
无论你上街散步还是在家看电视,无论你翻阅报刊还是上网浏览,你会发现广告无处不在。婚姻广告让天下有情人喜结良缘,商品广告是商家的杀手锏,公益广告真情奉献。广告的名目,五花八门;广告的宣传形式,异彩纷呈。请以“广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  本题开放性较大,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你可以写广告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如购物、旅行;你可以谈广告给我们带来麻烦,如播放频率太快、太乱,形式单调;
期刊
山西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灯谜又叫谜语,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灯谜是独立于诗、词、曲、散文、杂剧、对联之外的又一种文学样式;是我国人民训练思维和学习语言的一种巧妙形式,也是民族性、群众性、趣味性很强的娱乐项目。灯谜可分字谜、词语谜、诗句谜、人名谜、用品谜、地名谜等几大类,又以字谜居多。  灯谜谜面的设置和谜底的猜射,一般都要注意“别解”“会意”的特点。如儿童不宜(打一字),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