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此门课程与其它专业理论和史论课程不一样,因为它是一门“舞蹈”史论。舞蹈作为是一门肢体艺术,是靠舞者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所想表达的一切。而《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虽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我想它也不能例外,它也需要动起来,跳起来,活起来。这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把历史理论知识和史料转化成编创舞蹈的动机和素材,并将它加以修饰整合,编创成舞蹈作品,最终呈现在舞台上。这也就是这堂课最终的教学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舞台相接轨。
  【关键词】舞蹈史 改革 课堂 舞台
  一、课程教学特色
  1 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舞蹈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设计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实操技术能力为主导,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专业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归纳和阐述,其教学重点并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了解历史,摸清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实践创作。我们学习《中国古代舞蹈史论》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我们学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更好地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石。
  2 课程作用
  通过《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产生、发展的状况及各历史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并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它与舞蹈技能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技能课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3 课程改革
  一定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学没学懂,师生每人拿一本教科书,老师在上面说,学生极没兴趣的拿着笔在书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吃力的划着。然后,不要让学生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啃书本”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其次,在理论教学中,增开实践教学部分,并加大实践教学课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此《中国古代舞蹈史论》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其教学重点是不是一味地让学生去搞懂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我们学习《中国古代舞蹈史论》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为总结历史上有益的经验,为更好地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石。
  是让学生通过《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理论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授学生如何从一个带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和整体的动态、静态舞姿比较分析,找出舞姿的来源特色和艺术风格,并以其中的元素进行创作,分三个步骤(舞词、舞句、舞段)最后形成舞蹈作品,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二、改革措施与方法
  理论与实践教学:
  1 理论教学
  课前阅读大量资料、电子教案做仔细,做到每一个教学点都有大量实际例证给学生观看。艺术类教学是一门培养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制作方法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不能死板,而且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舞蹈理论学科,进行理论教学,不能让课堂教学枯燥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好大量的课前资料收集(文献、图片、视频)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教学视频来观看。
  讲究授课技巧。在课堂上根据教案展开,不读死教案,采取人性化教学方式。有了详细的电子教案之后,接下去就是互动教学了。如果只是把备好的教案诵读出来,那么完全起不到真正教学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有语言组织能力,重视说话的逻辑性以及条理性,语言要精辟,要做到点到即止,不要有太过于繁琐啰嗦。有时候更善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和实例及亲身所感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举证,这样老师的课堂就会比较生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产生互动,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老师应注重劳逸结合,有节奏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出现听觉疲劳或者视觉疲劳的现象,就采用比较有趣的例子提高他们的兴致,或者就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同学历史兴致高,有些同学兴致低。作为老师要应该分别对待,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去引导学生,去带动学生。坚决不主张强迫填压式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
  每个教学点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思辨。每次学生交作业后要进行公开的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业,有相互间的交流,做到举一反三,理论课的学习切忌不要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培养开拓学生的思辨能力,活学活用。尤其是在公开讲评思考题时,学生最好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甚至为了一个问题讨论起来,最后老师再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与点评。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短时期里有快速的提高。
  2 实践教学
  首先,要让课堂动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学习历史理论,枯燥的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
  通过丰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可依,有图可看,有舞蹈视频来观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在每章节的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每章节的学习中,我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史论学习,说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及野史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里从中加一些思考问题来询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辨能力。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有一次上课,说到有关舞蹈起源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非常活跃,甚至有的同学为了一个观点与我争的面红耳赤。我不怪她,反而觉得这很好,因为说明她有在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我最终的教学目的,课堂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实践动脑思辨能力。
  其次,要让学生动起来。
  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宗旨——实践创作。我把实践创作部分纳入理论教学,就是想要把“死”的历 史,让它“活”起来。此教学部分我叫它历史舞蹈创编,是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实践教学。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尝试着对舞蹈史论的教学体系做一个补充。我始终认为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历史舞蹈创编课不是复古它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创新。它是用现代人的现代观点,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仔细揣摩,研究分析去看待历史、解构历史。让学生根据前段时间所学的历史理论和对舞蹈文物的参考,并进行课堂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进行摹拟,并从中找到其运动和连接方式,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点,对当时的舞蹈场景进行摹拟复苏,编创出符合此历史朝代舞蹈风格的舞蹈片段,最终呈现在舞台上。例如,我院大二学生通过学习,在《中国古代舞蹈史论》实践课上用原始图腾蛙祭祀为元素题材,进行分析创作,形成舞蹈片段,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舞蹈作品,此作品《蛙图腾》参加澳门第三届国际“金莲花杯”舞蹈大赛荣获大赛最高奖——“金莲花杯”。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要进行编创,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去大量的阅读书籍史料,不仅是课本上,还要去图书馆,以及上网去查询收集,在经过仔细揣摩和分析后,然后开始从中找到编创的素材和动机,进行创作。经过这样一个从学习到创作的过程,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激情,使她对今后学习更加有兴趣,有信心。这也比在课堂上逼学生去背一些死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多,更能贴近我们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综合型人才。
  通过对舞蹈史论学习和对史料、图片、视频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依据史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历史舞蹈创编。锻炼学生艺术思维和编创能力。
  a 选定一个朝代进行分析,以3人或5人形成一个创编小组
  b 分析舞蹈图片的动势
  c 找到形成舞蹈动作的5个方法和支点
  d 然后把5个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词、句、段、
  e 最后形成舞蹈片段
  £再以组为单位加以整合将舞蹈片段进行完善形成舞蹈作品,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三、结语
  学生对此课很感兴趣,收获很多。尤其是利用历史资料,题材进行编创,显得很积极,很有兴趣。达到最终教学目的和效果——理论实践相统一。
  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仔细揣摩,研究分析去看待历史、解构历史,根据所学的历史理论和对舞蹈文物进行课堂实践分析,并从中找到其运动和连接方式,编创出符合各历史朝代舞蹈风格的舞蹈片段,最终呈现在舞台上。这种新的课程改革开掘出了舞蹈史论课程新的特性“跳动”,这种“跳动”的特性让一门枯燥的历史理论课,充满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史的兴趣,加快了课程教学进度和效率;这种创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既提升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创作动手能力。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舞蹈史会比只有书本文字的舞蹈史更有教学意义,更能提高学生学史的兴趣。
其他文献
自主设计性实验是在系统学习完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验课程之后,根据已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而实验课中没有涉及的,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创新设计而完成的实验。自主设计实验不仅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医学检验教
公共选修课模拟谈判课堂教学一、主题描述  大学公共选修课程是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商务谈判》属于理论和实践性都极强的课程,不仅涉及商务谈判的基本知识,如相关谈判术语的定义、特点、基本程序和技巧等,还涉及很多实践的内容,如谈判团队组建、谈判方案制定、谈判方案可行性分析、谈判方案的完善和提
19世纪的美国,涌现出一批诗人,在美国文学史上通常被冠以“炉边诗人”“教室诗人”或“新英格兰诗人”的称号。以其中三位“炉边诗人”的代表作为例,挖掘、探讨并领会英文诗歌中所蕴藏的“意境美”。  诗歌美心灵世界“炉边诗人”意境美19世纪的美国涌现出一批诗人,在美国文学史上通常被冠以“炉边诗人”“教室诗人”或“新英格兰诗人”的称号。亨利华兹渥斯朗费罗、詹姆斯罗素罗威尔、奥利佛温德尔赫姆斯、约翰格林里夫惠
摘要:普通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催化下,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本文立足于浙江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策略。以强化高校公共美术课程的实践。从公共美术教育的渊源、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公共美术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公共美术课程 建构 模块化 实践    艺术教育,是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素养、形成完美人格的重要课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之一。本文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概述了我国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和国内高校实施拔尖创新人才的有益探索,结合材料专业特点,在个性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和创新培养机制等方面对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最终为稳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必要保障。
【摘要】商务英语阅读不同于普通阅读,在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通过对教学设计和ADDIE模型的讨论,本文针对教学过程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创新性摸索。  【关键词】教学设计 商务英语阅读 ADDIE模型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接触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并获取商务信息、积累国际商务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学生后续商务英语课程学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话题。本文通过以我校本硕连读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了学生对学校培养目标和模式方面的理解、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学生的个体因素和教师相关因素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提出书院模式下更有条件加强学风建设。书院应该致力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通识人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人教育为培养目标。  【关键词】书院制 学风建设 全人教育  一、引言  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话题,书院是学生社区的
朋辈教育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常规管理、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有效形式,也是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较之本科院校更为复杂,难度更大,更有必要运用好朋辈教育,发挥好同学伙伴互帮互学、相互影响的作用。  朋辈教育高职院校辅导员教育管理一、朋辈教育的内
【摘要】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以现代烟草农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改革烟草专业本科教学综合实习办法,对2008级烟草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农村综合教学实习;完善综合实习计划,保证综合实习时间;推行双导师制,做到因人施教;完善综合实习考查考评机制,提高综合实习效果;以本专业的实习为主,结合大农学进行全方位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实习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 烟草专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从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一个模块的教学设计入手,以四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探析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 高中英语 教学设计 实例 解析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