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要想成才,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也万不可忽视,。政治课教学在培养智力因素同时,也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做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学生 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明,智力因素并不是影响学生成绩的惟一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原因。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由单纯的培养学生智力转变为培养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并举已势在必行。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摆脱学习困难,走出低谷,奔向优胜目标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本人拟就这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 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实践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1.运用古诗名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并设问创新为什么能够推动民族进步,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通俗性的有机结合。
2.歌曲感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为了配合政治课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歌曲,可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发其对知识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培养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寓情于教的重要前提。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爱心,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我们喜欢活泼可爱、聪颖好学的孩子,也喜欢善良宽容的孩子。然而,我们的视野往往被那些表现欲望强的孩子给占满了,我们习惯将微笑送给有某方面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
2.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政治课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情感素材,这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带来很大方便。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情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学生感受深刻,使得听课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效率非常高。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过程,意志实现着观念的存在向现实的存在转化,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坚韧的意志才能克服和战胜前进中的重重困难。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就应适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加强对学生的信念教育。我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收集有关理想信念的名言警句。给学生讲甘受清贫,在贵州深山小学任教的青年志愿者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连破积年大案,一身正气镇邪恶的“女神警”任长霞;被称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榜样的牛玉儒……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人无志不立,人活着,一定要有理想、信念、有追求。
2.在意志培养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重视分析学生意志品质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培养。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大多数同学都逐渐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一位哲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人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首先表现在它能促进智力发展。其次良好的性格特征还能补偿智力的某些不足,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指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对能力方面的补偿作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常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终生受益。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
1.创设适宜的情境。在学生的学习中,适宜的情境、浓烈的学习氛围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类情境,既要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也要靠学生自己通过参与班集体建设共同努力来形成。我在教学中较多采用通过模拟、语言和推理来创设情境。
2.矫治不良学习习贯。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相对应的是要同时着力矫治那些不良的学习习贯,由于习惯一旦形成,这种强大的动力定型会使其它许多努力化为泡影。所以,在培养学生形成好习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矫治不良学习习贯。
总之,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抱着对他们满腔的爱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热情耐心,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把他们塑造成合格的接班人,甚至造就出“诺贝尔”式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孙全军.
[2] 《21世纪班主任文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学生 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证明,智力因素并不是影响学生成绩的惟一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原因。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由单纯的培养学生智力转变为培养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并举已势在必行。这也是大多数学生摆脱学习困难,走出低谷,奔向优胜目标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本人拟就这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 是人的活动的内部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实践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1.运用古诗名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并设问创新为什么能够推动民族进步,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通俗性的有机结合。
2.歌曲感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为了配合政治课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歌曲,可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发其对知识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培养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寓情于教的重要前提。在新课改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爱心,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我们喜欢活泼可爱、聪颖好学的孩子,也喜欢善良宽容的孩子。然而,我们的视野往往被那些表现欲望强的孩子给占满了,我们习惯将微笑送给有某方面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
2.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政治课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情感素材,这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带来很大方便。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精心设计,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情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学生感受深刻,使得听课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效率非常高。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过程,意志实现着观念的存在向现实的存在转化,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坚韧的意志才能克服和战胜前进中的重重困难。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就应适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加强对学生的信念教育。我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收集有关理想信念的名言警句。给学生讲甘受清贫,在贵州深山小学任教的青年志愿者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连破积年大案,一身正气镇邪恶的“女神警”任长霞;被称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榜样的牛玉儒……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人无志不立,人活着,一定要有理想、信念、有追求。
2.在意志培养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重视分析学生意志品质的个体差异,并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培养。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大多数同学都逐渐形成较好的意志品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一位哲人说过,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人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影响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首先表现在它能促进智力发展。其次良好的性格特征还能补偿智力的某些不足,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指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对能力方面的补偿作用。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常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一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终生受益。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
1.创设适宜的情境。在学生的学习中,适宜的情境、浓烈的学习氛围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类情境,既要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也要靠学生自己通过参与班集体建设共同努力来形成。我在教学中较多采用通过模拟、语言和推理来创设情境。
2.矫治不良学习习贯。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相对应的是要同时着力矫治那些不良的学习习贯,由于习惯一旦形成,这种强大的动力定型会使其它许多努力化为泡影。所以,在培养学生形成好习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矫治不良学习习贯。
总之,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抱着对他们满腔的爱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热情耐心,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把他们塑造成合格的接班人,甚至造就出“诺贝尔”式的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孙全军.
[2] 《21世纪班主任文库》,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