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法之一,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由教师的提问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则被动的听老师的,其主体作用不能够得到充分展示。新课改下就初中语文提问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教师以平等交往和对话的形式进行提问。初中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涉及面较广,教学本身涉及到作者、文本、读者三者的对话,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设计有效的提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 策略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探究欲望,进而行使主动学习的行为。也正因为此,提问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提问则能够引导学生对某种事物形成一定的重组认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机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涉及内容较多,教师采取提问手段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能力,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一、提问内容的全面性
  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一大目标是:实现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语文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例,它的对话和交流涉及三个内容:作者、阅读文本以及读者。教师想要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提问内容设计要全面。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这三个方面来对阅读文本进行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一方面确保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提问,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即:作者写作这个文章的背景是什么?文章中都用到了哪些修饰词?为什么用这些修饰词?这些修饰词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文章中提到的“他有一条戎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存在吗?说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时候的快乐事件有哪些?作者为什么将这个阅读文本归入《朝花夕拾》书籍中?这样,从作者还原到对阅读问本地剖析再到自我阅读的延伸,提问涵盖内容较为全面,学生通过这些提问自主探究不仅会增强自我语文知识技能,而且也有助于自我学习方法的形成,从而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二、提问形式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中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单一的某种提问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匮乏,同时,不同的阅读文本涉及到的提问涵盖是不同的,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实施多样性的提问形式,以问来促使学生思维产生变化,生成新的感触,进而形成一定的阅读感悟,凸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纲挈领的提问形式。这种形式注重的是以阅读文本的主体脉络为基准,提问选择阅读文本的重心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新增加的知识点等。如:朱自清的《春》,笔者在提问时以作者的写作主体脉络为基准,即:作者选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描述的“春”,写作结构是什么?便于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产生感悟,升华情感体验。
  2.点发的提问形式。这里说的点发指的是阅读文本中最能够刺激学生情感或者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话语为基准来进行提问,这个点往往是关系着阅读文本整体,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3.委婉式的提问形式。委婉式提问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这种提问形式不是直接的将某个问题进行呈现,而是运用阅读文本中的空白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想象、自主探究阅读文本。
  三、提问预设的周全性
  提问是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设计的一个环节,本身具有一定的预设性。有效的提问是能够刺激学生思维的碰击,进而产生新的体验和感悟,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等。这样一来就决定了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需要注意提问预设的周全性,进而来确保提问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通过提问能够主动学习、提升自我。提问预设的周全性有着催化剂的作用,设计得当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运用性,以及自我知识体系的整体统一性。笔者在教学中,一般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目标、学科目标为导向来进行设计提问,尽可能的确保提问的周全性。
  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掌握情况以及提问的时机三个方面做出提问预设,首先,结合阅读文本内容,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等;其次,引导学生充分的、自主的探究阅读文本内容,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感触;再次,笔者分析这个阅读文本在整个教学阶段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进而来把握什么时候提问能够较好。在这个提问预设过程中,问题提出的时机较为重要,笔者一般遵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则,将提问设置在学生疑惑、似懂非懂的状态下,借以来以提问引导学生豁然开朗,形成自我阅读感悟,提升自我语文技能和素养。
  总的来说,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一门艺术学问,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新课改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提出多元化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参考文献】
  [1] 优才教育研究院 主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案例[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在伴有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7—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岁以上首次发病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磁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它要求教师要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同时在班级管理的方式方面也要有所变化。本论文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
旧时的德国原来是心理学很發达的一个国家,希特勒的法西斯統治给德国心理学和德国的其他科学一样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經过战爭,就民主德国的情况来看,老一輩的心理学者已剩下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实施与推进,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深入,出现很多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趣味教学。通过具体分析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策略,旨在全面提升
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柳河县红石镇和向阳镇分别开办了2所农民田间学校。每所田间学校办班8期,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水稻玉米种植大户,每班学员5
关于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我的看法是: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方面)尚未全面建立起来的社会主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避免出现被动学习,实现对不同知识点区间的融会与结合,便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本文将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其学习中的迁移能力的生成,结合相关的学科教学案例,简要阐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中学生 迁移能力 培养  古语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为赠与一个人鱼不如传授给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interleukin (IL)-6 secretion through blocking the IL-17A/IL-17A recepto (IL-17RA) signaling pathway with a short hairpin RN
【内容摘要】将现代物理学渗透与高中物理课堂,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这也会帮助学生对于很多教学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与吸收。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讲到的很多知识点都有着一定的难度与深度,不少内容都和现代物理有着一定的交集,这也是在课堂上渗透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要善于灵活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这不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这也会极大的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综合
【内容摘要】分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生物实验课堂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过程性评价 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教学,目的就是培养高中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常用手段,实验教学,能够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培养高中生观察现象、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