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实践新环境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深刻概括,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德育实践环境的关系
  
  1.高校德育实践环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德育密不可分,而实践是德育所倡导的积极精神的一种载体,是政治与道德知识的检验场,也是政治与道德认识的强化机制。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与道德教育实践同样密不可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由多个子系统构成,要保证社会的自身和谐,首先要保证其构成要素的自身和谐,只有无数个小环境呈现和谐,才会形成大环境的和谐。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其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因而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更离不开德育实践环境。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建设的价值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而道德教育是通过对人的主观改造以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要途径。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建设的价值目标,也就是说高校德育环境建设要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高校德育实践环境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高校德育实践中,实践教育的具体形式主要可分为校内劳动、家庭劳动、勤工助学、文化创造、文化普及、公益劳动、社会服务、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环境体验、参观考察和专业实践等活动。
  党和国家对高校德育实践给予高度重视,但有一点需要我们密切关注,那就是在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无法回避目前影响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和谐的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高校内部环境面临的困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高校德育环境面临着强大的国内环境影响压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收入差距的增大,这些都使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多,给高校德育环境的培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校园中出现了不少利益化的不良现象。由于不合理的利益和需要的驱动,在校园中出现了“腐败现象”、“官僚主义”、“黄、赌、毒问题”等,对大学生的道德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使高校德育陷入了极大的发展困境之中。
  2.大多德育实践基地形同虚设。目前,大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的场所有各种类型的教育基地,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军训和实践基地以及社区或其他场所。但受时间、经费和安全因素的困扰,学校在让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时总是有这样的指导思想:尽量少去或不去,要去就去近的地方;尽量少花钱,选择免费场所或者是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必须花钱时,费用由学校和学生共同分担等。这必然会影响到德育实践的效果。
  3.德育实践离不开社区,而目前社区受不良文化影响日趋严重。众多的娱乐、服务场所设在社区周边,社区治安状况让人担忧。大学生作为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抵御外部不良影响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往往会对社区不良文化缺乏正确判断,这对德育实践存在很大负面影响。另外,随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许多高校与社区环境日益融合。在社区里,获利最高、最直接的就是把房屋出租给学生,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给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安全带来了严重的不确定因素,成为影响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和谐的又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4.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属于高校德育实践环境的微观环境,具有基础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与学生之间不和谐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5.网络因素。网络的发展使信息传播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手段上都更加丰富和多样,高校德育面临着极为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德育实践环境。
  
  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具体举措
  
  笔者认为,高校德育实践环境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才能够真正做到德育实践环境的和谐一致,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充分发挥育人功效。
  1.改善高校内部德育实践环境。首先,日常管理要体现德育实践,从制度上规范德育实践环境。如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履行劳动卫生义务、遵守规章制度、处理人际关系等德育实践时,学校要将制度本身作为一种道德实践环境,把制度的遵守作为道德实践的过程。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特别是德育课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德育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加大德育实践基地环境和条件建设。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各种公益性实践场所的财政补贴,逐步扩大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实践基地和项目范围,要帮助基地解决好用地、资金、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其次,建立德育实践基地的申报、审核、评估制度,对有意向成为德育实践基地的单位经审核合格后要定期组织督导评估。再次,要明确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安全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的安全责任事故处理办法,使学校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3.优化社区环境。社区环境以其不同于一般社会宏观环境的独特社会文化特征,而成为学校德育的直接影响源。同时,随着社区与教育融合趋势的日益明显,优化社区环境建设成为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社区教育,努力净化社区文化,增强高校与社区在德育方面的互动,让社区成为学校德育的健康实践基地。同时建立健全学校、家长、街道、社区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德育资源的作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区德育实践环境。
  4.更加重视家庭环境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地反映出来……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因此,建设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必须优化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基础。
  5.加强网络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技术作为第四媒体,是当今世界最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之一,它正以信息化、多边性和快捷性强烈冲击着德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同样,网络环境作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全球性信息资源环境空间,也对高校德育实践环境氛围的营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所说:“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因此,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相适应的高校德育实践工作新手段,扩大高校德育载体,构建高校德育网络环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建设应对第四媒体和全球化等挑战的基本措施和策略,也是提高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建设水平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离不开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德育实践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开放、优化、和谐的高校德育实践环境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常 晶]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京源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构建“纵向有效相接、横向丰富多元”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德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我观察、思考、发言、动手、总结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纵向有效衔接”是指通过系统设计实施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课程体系,实
中央16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政策上和其他方面的特别关注,但由于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性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北京市认真领会十八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始终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方针,将德育作为学
目的:观察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I型受体(Tβ1RⅠ)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5g/L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以现代化社区为基地,以家庭、社区为后盾凝聚三方和谐办学,搭建“三结合”育
我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77级)本科生。毕业后,我一直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从事油画创作和美术学、设计学教学工作,至今已有三十五年之久。这些年,我始终坚持绘画创作
期刊
血管生成是机体高度调控过程,生成不足或过度生成都导致病理状态发生。已知血管生成依赖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目前已发现大量参与调节血管生成的分子并初步构建了调控网络,然而
在2010-2011学年度北京市学校发展现状评价报告中,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四个评价主体对我校“教学工作现状”的评价最低,主要是学生的作业与考试“负担”过重。2010年7月,初三年级主任相慧芬在总结会上沉重地说:“今年中考各科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有突破。但这都是教师们苦干出来的,今后能否不这么辛苦也能取得好成绩?”这种教师累、学生苦的处境,令我们萌发了改变教学现状的念头。基于此,学校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