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偏好理论下的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研究

来源 :预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创新顾客团队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角度出发,将公平偏好理论引入创新顾客激励机制设计,建立创新顾客最优激励模型,综合心理激励和经济激励,分析和求解公平偏好程度对于各类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的影响,探究公平偏好理论下的最优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研究发现:(1)横向监督对顾客参与创新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当存在横向监督时,高公平偏好创新顾客会比低公平偏好创新顾客投入更长的最优有效参与时间;(3)混合组合团队和高偏好组合团队总是优于同质组合团队;(4)可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混合组合团队与高偏好组合团队的最优选择。本文对创新顾客进行恰当组合并探讨团队成员之间公平偏好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把激励重点放在具有一定公平偏好程度的创新顾客团队上,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公平偏好;横向监督;创新顾客;组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F71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21)05-0033-07 doi:10.11847/fj.40.5.33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customer teams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the optimal models of incentive customer are built with introducing the equity preference theory into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 and considering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incentives. The models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equity preference degree on the compound modes of various innovative customer teams, and explore the optimal compound modes under the equity preference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peer supervis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work enthusiasm; (2)the optimal effective time of innovative customer with high equity preference under peer supervision is longer than the optimal effective time of innovative customer with low equity preference; (3)heterogeneous preference teams and high horizontal preference teams are always better than homogeneous preference teams; (4)the choice of heterogeneous preference teams or high horizontal preference teams is based on the function relationship. The paper combines the innovative customers properly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differences of equity preference among the team members on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which is helpful for enterprises to focus incentives on innovative customer teams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equity preference. The results make an important implication for management practice.
  Key words:equity preference; peer supervision; innovative customers; compound modes
  1 引言
  營销的发展在经历了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2.0时代、以价值观驱动的营销3.0时代后,正逐步迈向以实现价值共创为导向的营销4.0时代[1]。在营销4.0时代下,企业逐渐意识到,将创新顾客纳入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可以产生积极的结果[2],创新顾客知识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3]。与此同时,顾客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购买者”不再是顾客的唯一角色,企业通过引导顾客参与互动、向用户授权等方式赋予了部分顾客“兼职员工”“准营销人员”、共同生产者或开发者等包含多重关系内涵的角色[4]。此类顾客与普通顾客不同,他们乐于参与到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在与企业的互动中投入了智力上、体力上和情感上的努力,其被称作“创新顾客”[5,6]。换言之,创新顾客是在研发、设计、生产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和个人需求,组合、匹配现有资源,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创新活动,并与企业共创有价值成果的群体。
  在管理实践中,已有全球品牌在社交媒体创新社区上进行大量投资,以便更好地对创新顾客进行科学管理[7]。例如,小米建立了“MIUI社区”,以吸纳来自创新顾客的新产品开发创意;华为通过“花粉俱乐部”社区长期举办关于新产品与操作系统的内部研发、测试活动,招募创新顾客参与到产品外观、界面与功能的设计与开发中。与此同时,为提升顾客创新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企业开始探索并制定激励机制吸引创新顾客参与。如,2020年9月,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发起了“福特优行创新挑战赛”。挑战赛分成三个阶段,并且对每个阶段设置了不同的激励方案,旨在通过实施科学可行的激励措施,使顾客创新效果更为显著。这些现象表明,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顾客作为创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企业产品价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8],对创新顾客进行科学管理并制定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然而,据埃森哲咨询公司评估,在1000家建立了在线创新社区的大型企业中,超过一半的创新平台没有产生预期效用,没有给企业带来所期望的经济收益。尽管多数企业针对创新顾客的投入设置了激励方案,但效果并不显著[9]。其主要原因在于创新顾客通常不如正式员工那么积极,其更注重公平感知[10]。其公平感知会促进“价值共创”行为,而不公平感知可能会导致冲突并引发“价值共毁”[11],设置创新顾客激励机制时需要考虑其公平感知情况[12]。引入公平偏好理论到激励机制设计,有利于探讨公平感知情况对激励效果的影响作用,突出关键激励因素,提升企业收益[13]。此外,当创新顾客以团队形式参与企业创新,创新顾客具有公平偏好,并且激励机制设置使创新顾客之间存在利益相关关系时,公平偏好和共同利益将在团队活动中诱导出横向监督[14]。在企业中,横向监督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甚至要强于垂直监督制度,横向监督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收入[15]。因此,为具有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团队设置激励机制时,需同时考虑公平偏好和横向监督在激励模型中所起的作用。   目前,在有关横向监督下团队组合方式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将团队成员的能力差异作为关键因素,研究何种组合更有利于企业绩效最大化。如,Shujahat等[16],Butt等[17]的研究均只考虑了团队成员的能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忽略了团队成员之间公平偏好差异对绩效的影响。然而,企业招募创新顾客参与产品创新活动前,会通过一定的能力测试对其进行筛选,团队内创新顾客之间的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企业应把激励重点放在哪类公平偏好程度特征的创新顾客团队上,仍存在理论缺口。此外,既有的基于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激励研究侧重于如何通过激励契约的设置吸引顾客参与并提升企业收益[18]。根据Zhang等[8]创新顾客个人激励模型的研究可知,企业应尽可能雇佣高公平偏好的顾客,这有利于调动顾客参与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并增加企业的期望收益。然而,反映在创新顾客团队中,为最大化企业收益,团队中的创新顾客是否应全都具有高公平偏好,企业应如何根据创新顾客的公平偏好程度对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进行设计,并未进行系统探索。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创新顾客进行恰当的组合并探讨横向监督条件下公平偏好差异对于创新顾客最优团队组合方式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创新点包括:第一,基于公平偏好理论,综合心理激励和经济激励的交互作用,研究创新顾客最优激励机制的设置问题,进一步丰富现有的创新顾客激励模型理论体系。第二,基于偏好差异视角,对创新顾客进行恰当的组合,并探讨团队成员之间公平偏好差异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企业把激励重点放在具有一定公平偏好程度的创新顾客团队上,进一步系统化创新顾客激励理论的研究内涵。
  2 模型构建与分析
  2.1 问题描述
  考虑一个委托人(企业)和两个创新顾客队伍(队伍i)的情形,i∈{1,2},其中每个队伍均由两名创新顾客(顾客j)组成,j∈{1,2}。假设企业为风险中性者,此外,根据Bergmann和Friedl[19],Zhang等[8]的研究,当代理人的报酬主要基于项目(或任务)产出时,假设代理人为风险规避者更为合理,因此,假设创新顾客为风险规避者。
  根据团队中创新顾客的公平偏好程度,可设定三种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如表1所示。团队组合方式包括:(1)混合组合团队。此团队由两支队伍组成,其中队伍1由一名高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与一名低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组成,队伍2亦由一名高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与一名低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组成。(2)同质组合团队。此团队由两支队伍组成,其中队伍1由两名高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组成,队伍2由两名低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组成。(3)高偏好组合团队。此团队由两支队伍组成,其中队伍1由两名高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组成,队伍2亦由两名高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组成。由于具有公平偏好是横向监督产生的必要因素之一,所以,当创新顾客不具有公平偏好时,横向监督将不会产生。也就是说,在创新顾客不存在公平偏好的情况下,横向监督将无法成为企业收益增加的激励因素。將无公平偏好视为低公平偏好的特例,可推断出,低偏好组合方式与上述三种团队组合方式相比,激励效果最弱,因此,在分析不同公平偏好组合下的最优激励模型时,排除低偏好组合方式的讨论。
  3 模型分析结果
  结论1 当存在横向监督时,在三类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混合组合团队、同质组合团队和高偏好组合团队)下,创新顾客的最优有效参与时间均长于不存在横向监督时对应团队组合方式下的创新顾客的最优有效参与时间。
  由此可得结论4。结论4表明,从节约成本方面而言,混合组合团队中公平偏好的差异化匹配导致了成本节约,间接地增加了企业的期望收益,因此混合组合团队与同质组合团队相比更优;从增加收益方面而言,高偏好组合团队中高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能投入更多的有效参与时间,直接地增加了企业的期望收益,因此高偏好组合团队与同质组合团队相比更优。
  上述结论揭示了横向监督对顾客参与创新的工作积极性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了存在横向监督时,在混合组合团队、同质组合团队和高偏好组合团队下,公平偏好程度对激励效果的影响。此外,分析结果发现企业对最优组合方式的选择涉及“节约成本”和“增加收益”两方面的衡量。这两方面权衡体现在团队组合方式的设置时表现为:设置混合组合团队有利于降低成本,而设置高偏好组合团队有利于增加收益。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公平偏好理论引入创新顾客团队激励机制设计中,分析并求解公平偏好程度对于三类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混合组合团队、同质组合团队和高偏好组合团队)的影响,探究公平偏好理论下的最优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为企业针对具有公平偏好的创新顾客设置最优团队组合方式并提升顾客创新效果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发现:首先,横向监督对于创新顾客的有效参与时间的投入具有激励作用;其次,当存在横向监督时,高公平偏好创新顾客会比低公平偏好创新顾客投入更长的最优有效参与时间;最后,混合组合团队和高偏好组合团队的效果总是优于同质组合团队,企业对于混合组合团队或高偏好组合团队的选择是基于“成本节约”和“收益增加”的权衡:在创新顾客团队中,如果创新顾客之间的高公平偏好程度和低公平偏好程度的差距足够大,混合组合团队带来的成本节约将大于高偏好组合团队带来的成本节约,企业应选择混合组合团队;如果创新顾客之间的高公平偏好程度和低公平偏好程度的差距十分小,高偏好组合团队带来的收益增加将大于混合组合团队带来的收益增加,企业应选择高偏好组合团队。
  由此得到以下管理启示:(1)企业应将横向监督制度纳入创新顾客的常规管理工作范畴。建立有效的横向监督制度有利于提升创新顾客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应关注创新顾客团队横向监督在工作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根据创新顾客团队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情况设置横向监督制度。同时,应结合横向监督制度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期提升创新顾客团队内的监督质量。(2)企业应通过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完善创新顾客类型识别工作。在招募创新顾客进行价值共创时,企业可根据创新项目的招募情况,通过多个环节的测试(含笔试和面试)判定创新顾客的公平偏好程度,并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便于后续调取使用。组建创新顾客团队时,应通过管理系统数据中心对创新顾客加以分类,挑选出公平偏好程度高的创新顾客。(3)企业应依据团队内高低公平偏好的差距设置团队组合方式。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应对管理系统挑选出的创新顾客进行针对性组合。此团队组合方式的基本原则包括:对于创新顾客团队内高低公平偏好的差距较大的情况,企业应将创新顾客设置为混合组合团队;对于创新顾客团队内高低公平偏好的差距较小的情况,企业应将创新顾客设置为高偏好组合团队。   本文仅考虑了团队内公平偏好和共同利益诱导出横向监督的情景下,公平偏好程度对于各类创新顾客团队组合方式的影响。在管理实践中,团队内成员除了存在公平偏好外,还可能存在互惠公平或有条件利他等偏好,未来研究可结合不同情景,对不同偏好下的创新顾客激励研究进行补充和对比分析,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
  参 考 文 献:
  [1]Kotler P, Kartajaya H, Setiawan I. Marketing 4.0: moving from traditional to digital[M]. USA: John Wiley and Sons, 2016.
  [2]Lee A R, Kim K K. Customer benefits and value co-creation activities in corporate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J].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8, 37(7): 675-692.
  [3]Elgeti L, Danatzis I, Kleinaltenkamp M. Customer capabilities for solution offerings in business market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0, 90: 44-59.
  [4]Ranjan K R, Read S. Value co-creation: concept and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6, 44(3): 290-315.
  [5]Silpakit P, Fisk R P. Participatizing the service encounter: a theoretical framework[A]. In Bloch T M, Upah G D, Zeithaml V A, eds. Services Marketing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C].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85. 117-121.
  [6]張德鹏,祁小波,林萌菲.创新顾客心理所有权、关系质量对口碑推荐行为的影响[J].预测,2020,39(6):39-46.
  [7]Carlson J, Rahman M, Voola R, et al.. Customer engagement behaviours in social media: capturing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018, 32(1): 83-94.
  [8]Zhang D P, Yang C H, Zhang F H. Analysis of the equity preference influence in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centives[J]. Economic Modelling, 2014, 41: 1-8.
  [9]严建援,乔艳芬,秦凡.产品创新社区不同级别顾客的价值共创行为研究——以MIUI社区为例[J].管理评论,2019,31(2):58-70.
  [10]Carr C L. The fairserv model: consumer reactions to services based on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service[J]. Decision Sciences, 2007, 38(1): 107-130.
  [11]Chou E Y, Lin C Y, Huang H C. Fairness and devotion go far: integrating online justice and value co-creation in virtual commun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6, 36(1): 60-72.
  [12]Frank N, Keinz P, Klausberger K. “Does this sound like a fair deal?”: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fairness expectations in the individual’s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firm innov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13, 24(5): 1495-1516.
  [13]Palma F C, Trimi S, Hong S G. Motivation triggers for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value co-creation[J]. Service Business, 2019, 13(3): 557-580.
  [14]贾薇,张明立,李东.顾客参与的心理契约对顾客价值创造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10,24(4):20-28.
  [15]Towry K L. Control in a teamwork environment-the impact of social ti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utual monitoring contracts[J]. Accounting Review, 2003, 78(4): 1069-1095.   [16]Shujahat M, Sousa M J, Hussain S, et al.. Translating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es into knowledge-based innovation: the neglected and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worker productiv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7, 94: 442-450.
  [17]Butt M A, Nawaz F, Hussain S, et al.. Individual knowledge management engagement, knowledge-worker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s: the implications for knowledge processe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J].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Organization Theory, 2019, 25(3): 336-356.
  [18]張德鹏,张凤华.基于不公平厌恶或地位追求的创新顾客最优合同类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9,27(11):200-210.
  [19]Bergmann R, Friedl G. Controlling innovative projects with moral hazard[J]. Research Policy, 2008, 9(37): 1504-1514.
  [20]张德鹏,杨晨晖,张凤华.基于公平偏好的顾客参与多任务激励机制设计[J].经济管理,2013,35(12):140-149.
  [21]Mirrlees J A. An exploration in the theory of optimum income taxa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71, 38(114): 334-368.
  [22]刘伟,丁凯文,刘德海.基于微分博弈的网络众包违约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39(10):2559-2568.
  [23]Kandel E, Lazear E P. Peer pressure and partnership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100(4): 801-817.
  [24]宋子健,董纪昌,李秀婷,等.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PPP项目风险成本研究[J].管理评论,2020,23(9):45-67.
  [25]Arrow K J.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M]. Chicago: Markham Publishing Co., 1971. 90-109.
其他文献
以资金约束的再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碳配额回购融资下的再制造生产决策问题。分别建立了资金约束下有无碳配额回购融资的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利用Kuhn-Tucker条件得到了不同情形下的最优解,并对两种情形下的最优解进行了比较;通过算例分析初始生产资金、消费者偏好和碳配额回购量对最优产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初始生产资金较低时,再制造企业选择碳配额回购融资会提高新品产量和总产量;若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偏好较高,则采取碳配额回购融资提高再制造企业的利润;随着碳配额回购量的提高,再制造企业的利润先提高后降低
随着服务在制造企业创收中占比的不断增加,服务衍生已成为实现服务型制造的有效手段,但产品制造的相对集中与服务提供的绝对分散困扰着制造企业衍生服务的自营/外包决策。针对一家制造企业和一家服务承包商出售一类实物产品及一项衍生服务的情形,构建了衍生服务自营与外包两类模式下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衍生服务自营/外包的决策受服务水平、产品服务相关性、服务提供优势系数及收益共享系数等多因素影响;自营或外包模式下,衍生服务水平及服务提供优势系数对双方利润的促进作用存在边界,且产品服务相关性对衍生服务水平以及双方利润存在促进
医生团队模式是在线健康咨询平台的一个新兴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全面的咨询服务,对于合理匹配医生患者并促进分级诊疗有重要作用。运用团队绩效研究中的理论模型“投入-过程-输出”(Input-Process-Output,IPO)研究了虚拟医生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多样性、任务依赖性如何影响团队绩效,并检验了团队成员的互动过程接触频率如何调节知识多样性、任务依赖性与医生团队绩效的关系。通过网络爬虫共收集了好大夫网站上连续8个月的面板数据,并使用面板负二项回归随机效应模型验证假设。实证结果显示
信用风险预测是指构建企业历史数据与违约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现在的数据对企业在未来是否会发生违约做出预判。将近邻成分分析引入信用风险领域进行指标组合遴选,以违约预测精度AUC最大反推最优的指标组合。利用随机欠采样方法,以违约预测精度G-mean最大为标准反推违约客户与非违约客户的最佳比例,确定最优训练样本。采用t-m(m=1,2,3,4,5)年的指标数据xt-m和t年的企业违约状态yt,利用最优指标组合和最优训练样本建立了基于线性支持向量机的信用风险预测模型,
通过扩展人力资源柔性定义丰富了人力资源柔性研究的场景,系统性构建了人力资源柔性与金融机构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进一步解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人力资源柔性对企业组织绩效影响过程中的“黑箱”问题。通过系统性构建人力资源柔性与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影响关系模型,提出并验证人力资源柔性是人力资源实践影响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自变量,业务创新的探索和开发能力在影响路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介变量的角色定位非常突出,环境的复杂性也调节人力资源对业务创新的作用,为探讨对组织绩效影响的路径提供了更加
审计与公司避税活动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审计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司避税策略的实施,而由于避税活动的复杂性,审计师的个人经验就成为影响公司避税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然而,经验丰富的审计师究竟是会促进还是抑制客户避税,存在不同的理论预期。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对公司避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与公司实际税率呈显著负向关系。这表明,经验丰富的签字会计师会利用其经验帮助客户进行避税,这一结果拒绝了监督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签字会计师个人经验可以部分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促
在开放创新时代,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供应商等外部创新源。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组织惯性理论研究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对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的影响。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多元度可通过提升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对供应商创新利用,也可通过降低吸收意愿抑制企业对供应商创新利用。但企业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和技术知识基础不相关多元度影响企业利用供应商创新的机制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供应商创新绩效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技术知识基础不相关多元度削弱了供应商创新绩效和企业创新绩效间的正相关关系;技
针对上下游企业均存在资金约束且制造商具有公平偏好特性的双渠道供应链,构建了“双边银行借贷”以及“银行借贷+贸易信贷”两种融资组合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决策模型,分析了企业初始资金规模、制造商公平偏好以及延期支付批发价敏感性等对各成员决策及收益的影响。最后,用数值分析验证并拓展结论。结果表明:企业初始资金规模、制造商公平偏好以及延期支付批发价敏感性的变化会对各主体决策和收益产生不同影响;供应链融资组合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各主体资金约束困境,且零售商可能获得高于其无资金约束时所得收益。对比两种融资组合模式,
现阶段,如何有效对作为利益共同体的零售商与制造商实施环境规制策略,并将绿色产销意识融入到供应链管理中,已成为理论界与实业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环境规制绿色产销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各博弈主体的策略稳定性,探究了各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并应用仿真分析探讨了环境规制绿色产销博弈系统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零售商与制造商在策略选择上存在“制约型”策略博弈,加强行政处罚力度、信息公开力度与扶持激励系数有利于零售商与制造商选择绿色产销策略组合,建立引入公众参与的信用监管机制有助于抑制零售商、制造商的
为了满足快时尚品连锁门店多品类的销售需求,综合考虑载重限制、多货品、门店相互调货以及服务时间窗等因素,研究了同时取送货车辆路径问题。为了有效降低库存管理和运输成本,通常鼓励门店间的货品相互调配,且需要控制用车数。为此,以最小化车辆数为第一优化目标,最小化转运成本(运输成本和仓库处理成本)为第二优化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两阶段启发式求解算法。算法采用最短路径插入规则生成初始解,并配合8个邻域操作算子进行迭代搜索。采用该算法求解标准算例,对比文献中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寻优能力。基于某女鞋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