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ln_x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耗时高却能力低的现状,学生花在语文课上的时间很多,结果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却很差的现象。究其原因发现主要是教师阅读教学观念的陈旧、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轻视以及应试教育下阅读教学的偏失和对学生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少造成的。正确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多一点个性,少一点强加。应不惟“考试”是尊,惟“形式”是崇,而应真正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至上。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4-01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可现在就农村语文教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就农村普通中学而言,在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的背景下,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中学语文课中阅读总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然而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却不容乐观。表现在:师生投入的精力与时间甚多,但收效甚微,应试阅读训练堆积如山,但阅读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
  一、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高耗能低效力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几个问题: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新课标倡导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在阅读课上有些教师就摆空架子,课堂形式是新了,但课堂上学生只止步于给问题找答案的热烈讨论,往往会顾此而失彼。有些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只是形式上让学生参与表演、探讨,一节课看似气氛活跃了,貌似创新了,但学生真正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否,教师却不清楚,课后却自认为我的课堂很创新。
  2.轻视阅读主体的存在,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标下的新型教学方式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往往是牵着学生进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轨道之中,忽略阅读主体学生的地位,一切由教师包办。对于一篇阅读材料,如果教师用自己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理解,从分析写作思路推敲词句,到谋篇布局,都由教师用问题来“喂”给学生,那么阅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会被教师烦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所占据,学生所拥有的阅读时间是少之甚少。
  3.为适应应试教育下的考试而进行的考点式阅读教学。许多语文阅读课堂为了迎合考试只得将所教学的篇目,只按考试阅读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完全置原文的情、意、理而不顾。更有甚者,将课文编成考题,归纳应对考题的方法与技巧,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开发。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思考,会让学生思维方式机械化,还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提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获取语文世界中的瑰寶。如《小石潭记》中第二段的描写学生初读后都能感受到会令人难以忘记,从第四段的描写中能体会作者的忧伤与孤寂,学生能基本了解作者“喜”与“忧”两种情感。但是当老师提问作者在全文中的情感究竟是“乐”的还是“忧”时?学生回答“喜”“忧”参半。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们到了小石潭会写它凄清幽邃吗?学生摇头,为什么柳宗元要写?学生会运用理性分析方法,去寻找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入:喜与忧是否矛盾?学生任然用之前的方法思考,经过讨论,形成共识:作者既然写了鱼儿的自由,说明当时心里一定是喜的,但他的“乐”是表面的,是寄情山水之后暂时的缓解,而“忧”是内在的,当他从潭中鱼的欢乐回到现实时抑郁仍然困扰着他。所以作者的“乐”表现了更深层的“忧”。当略读时则摄其要点为主。浏览主要是快速涉猎自己需要的或关注的、感兴趣的内容。另外还有读书时凝神不分心的关注、边读边想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身情感体验的方法等,都是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学生拿到一篇阅读材料就知道怎么下手。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读书习惯,比如,边读边圈点,边读边摘抄,边读边查阅等一些好习惯。
  2.课内外结合,不断增加阅读积累,从而达到厚积而薄发。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语文教师还应当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长期不断地收集课内外语文知识,这样不但会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要切合实际,紧紧围绕语文能力的培养围绕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潜心探究,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应不断寻找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语文阅读能力方面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相辅相成,要让语文阅读课堂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那才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课标》
  [2]《中学语文课本》
  [3]《中学语文参考书》
其他文献
永济县40余万亩小麦每年遭受干热风的为害,致使小麦子粒秕瘦,千粒重变小,产量下降。1982年作者在栲栳公社南赵、孙常中学农场、常青公社西下大队的麦田,于5月4日至9日(小麦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法治中国建设具体到高校,就要是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展和内涵的延伸,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依法治校过程中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方法路径,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法治理念融入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依法治校 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情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2011版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期刊
团簇作为物理,化学,材料的一门交叉学科,现在已经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硅作为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其团簇的研究必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铈作为稀土金属中最为典型的一种轻稀土
土壤种子库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种子库是潜在植物群落,是植被补充和天然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皇甫
【摘要】品德课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教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的生动素材。生活永远是儿童道德生命自由生长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儿童的品德形成只会植根于生活世界,并在它的怀抱中开花、结果。因此,道德教育必须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而不可缘木求鱼,撇开丰富的生活,从道德知识和道德概念出发,导致道德教育变成纯粹的规范知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于活动来完成,总而言之
【摘要】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以往教师只用传统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并失去学习的兴趣,上课思维不活跃,课堂氛围压抑沉闷,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探索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新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探讨与实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给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的进行能够在深刻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下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2-01  在小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进行对于提高小学生的
【摘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实效性差,持久力弱等问题,相对应的合肥财经职业学院特色锥形人才课程内容既与思政课部分内容紧密相连,又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把锥型人才的理论和实践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充分发挥思政课思想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又能深入落实锥形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  【关键词】思政课 锥形人才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彩色蓖麻是蓖麻族群中一个杂交变种,不但植株和果粒美丽好看特具观赏性,而且产量也较高,适合全国各地种植。试验表明,地膜覆盖栽培蓖麻可增温保墒,抗旱保苗,提早出苗2~3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