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几点做法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35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低年级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注重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被视为纯技能性的训练,机械地让学生识记,单调地读,重复地写,结果却是高消耗低效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要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另一方面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能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识字。
  一、构建新的识字理念
  儿童只有在他的记忆中积存一定数量的汉字,才有可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就小学生而言,大量识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从学生心理发展来看,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敏感期,5~7岁的儿童视觉敏感度不断提高,6~7岁这个年龄段是机械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是识字的最佳时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识字教学要确立新的识字理念。
  首先,先“识”后“写”,重“识”轻“写”。在人教版课本教材中,识字的目标要求是多识少写,识写分流。学生识字的重点应放在“识”上,而不是“写”上面。教材编排上采用识写异步的原则,先识一些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先写一些笔画较少、结构较简单的字,识字写字各自形成序列。如:识字从“爸、妈、我”开始,写字则从“一、二、三”开始。
  其次,“识”与“写”适度整合。教材注意识字内容的分解与有机整合。独立识字课,使识字教学独立自成体系,又融合于随文识字课和语文园地中,互为联系。为了使学生较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又可以为识字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条件,同时也不会给学习程度低的学生造成压力,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识字教学操作策略
  1. 识写分流的策略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翻开一篇课文,他们首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新教材一开始就进行识字教学,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备了情景图和一首儿歌,图文并茂。入学几天就能读懂方块字,学生心里很高兴。抓住儿童学习汉字的黄金时期,直接从汉字学习入手,先识字,用课文识字取代一个一个地孤立识字,使识字的语言环境变得丰富多彩,使识字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在学拼音阶段的识字都是“大米”“土地”“读书”“飞机”等这样的词,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即可。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这样,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学拼音,在识字中积累语言材料,在语言材料的阅读中再巩固生字,有助于识字、阅读、发展语言三促进。
  2. 优化课堂结构的策略
  新的识字教学内容由课文、拼音和汉字三个部分组成,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进程,即学习课文、认识汉字和学习汉语拼音交叉进行,新授和复习交叉进行,在语言环境中更好地体现汉字音、形、义三方面的结合,结合词句和课文内容识字,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识字质量,形成立体的结构,不主张板块结构、单线进行。
  3. 以游戏和活动的策略
  采用“学中玩,玩中学”是解决识字中“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法。教育家卡罗琳针对儿童的特点曾提出“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如,教师可以把生字卡做成果实状挂在“果树”上,用“摘苹果”的游戏吸引学生,积极记忆字形;在黑板上简笔绘“百花园”,把生字卡做成鲜花形,做“采花朵”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动脑、想办法,记忆字形。通过游戏、表演、试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学生的眼、耳、脑、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起识字教学。相反,如果在学生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达不到识字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影响今后的学习。
  4. 防止遗忘的策略
  遗忘是学习和记忆相伴随的心理过程,学过的东西,假如不及时复习,时间过得越长,遗忘的内容就越多。我们要允许学生忘却后再重新记忆,通过几次反复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为了防止学生的遗忘,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增加复习次数,重复生字。普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中复现七次,就能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被识记住。如果在教学中注意这一心理规律,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语境复现所学生字,就能使学生最终达到熟记的目的。
  (2)布置识字氛围,拓展识字空间。学生在课堂中识字的时间是有限的,布置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母语环境,扩展学生的识字空间,巩固在课堂上的识字率,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生活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认识新字,积累新词,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掌握的书面语言日渐丰富。
  (3)辨析音形训练,防止识字混淆。通过辨析练习,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逐步区分同音字、形近字,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量的书面语言,为日后的书面表达打好基础。
  (4)阅读课外读物,巩固已学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会遇到学过的字,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给汉字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我们的识字教学,也应发掘汉字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引领学生徜徉在汉字的世界里,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在汉字上,更是收获在心灵里;不仅仅是识了多少字,更是汉字艺术的欣赏与体验,获得心灵的陶冶!
其他文献
本文从信息资源载体、信息来源、馆藏结构、读者信息需求、服务观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方式、服务质量、馆员素质这9个方面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变化,从而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以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初步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以形象性和科学性在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
2003年3月25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措施。《中小学图书馆(室)规
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电是图书馆能否实现社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只有紧贴读者实际,科学筹划和有效组织读者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校是一个十二年制寄宿学
以多元醇还原法制备亲水性超顺磁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并利用表面引发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GET ATRP)法,制备了Fe3O4/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Fe3O4/PGMA)磁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国内外对宗教性这一概念的心理学研究进展,根据侧重的角度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概念,将容易与宗教性这一概念混淆的精神性和精神信仰进行了区分。并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如此。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觉得,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搞好班级管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双因素”即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指人对环境的需要,这一因素虽不会对人产生激励,但缺乏这一因素,却会使人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这一因素是人们做好工作的前提。“激
CO2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全球排放的CO2进行捕集非常重要。今采用浸渍法将PEI(聚乙烯亚胺)负载到KIT-6介孔分子筛孔道表面上,使孔的吸附作用和胺的吸收作用相结
研究了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对磷酸亚铁锂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等分析了材料的一次粒径和二次粒径。将材料装配成扣式电池进行一系列的电化学特
“守经答辩,返本开新”作为本论文的题目,旨在探索陶行知“爱学生…‘社会就是学校”等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爱学生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