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研要出特色促提高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教研活动要搞出学科特色,精心筛选教研活动的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教研活动形式采用“多元化” 达到同伴互助、促进专业成长的活动目标,从而大大提高生物教研活动的效率。
  关键词:更新理念;搞出特色;整体提高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师自身不断进步的的专业化成长。因此,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什么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才能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已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根据本校教研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生物教研活动要搞出学科特色
  由于各种原因,生物教师在学校的待遇较低,学科有时甚至被边缘化,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生物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除了教育部门的正确导向外,还要积极开展具有生物特色的教研活动,使大家觉得当生物教师有意义,并愿意参加生物教研活动。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是以活动促发展,活动分两个层面:①面向老师动活动。要加大投入利用各种机会组织专业教师或一定区域内教师联合到一些生物基地、景区,采集标本、观察生态、参观生物技术应用等,在特殊场景下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之间会有更为广泛的交流,教研更贴近生活、更活泼,我认为这样会极大改变以往教研活动.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奖赛,自制教具展等,这些活动有效的开阔了教师的眼界、陶冶了情操让学科真正的走进生活避免了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生物教学而麻木‘教死书,死教书’,通过走出去的教研活动提高生物学科的凝聚力和教师的自信心。②面向学生活动。在“新”字上下功夫,不断拓宽生物活动课的外延,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把集体教研制度落到实处。每次集体备课,备课教师都会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备课资料供全组教师商讨研究,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每个设计达到最优化。
  二、精心筛选教研活动的内容,满足教师实际需求
  学科教研组是课程实施和研究的最基层的组织,是把握学科教学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园地。
  1、研究问题来自于平时课上问题的积累。教研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组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集中反映并迫切想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来自教材、来自教学技术、来自评价。通过教师个人积累反思明晰隐藏的问题;通过群体的交流,在思维碰撞中触及核心问题。将这一核心问题确立为教研组的研究问题,从而賦以研究以价值。比如采取同一内容的科学教育活动,通过不同教师的设计执教,听课评课后,对每位教师都有很大的启示。于是我们反复研讨,在活动形式和方法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再共同设计出新的活动方案,教研员应引导、鼓励所有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上出原汁原味,让他们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自己的课”,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教研活动中不但成长、不断进步。
  2、教研活动的内容一定要照顾老师们的实际需要,要有针对性。老师们对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反映,很少有人说“毫无帮助”,最普遍的意见是“有帮助,但不大”。教研自然就会引发出许多消极的情绪来:误了备课时间,误了批改作业的时间,不如自己看看书等等。所以学习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不同年龄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对教研活动有不同的需求,要用心策划,尽量考虑到不同教师的需求,有的人喜欢自己看书,有的人喜欢通过网络学习,有的人喜欢讨论,应该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和交流分享使他们各得其所。
  3、研究内容系列专题化。一个学期要围绕一个专题开展研究,并形成系统化,否则今天一个新问题,明天一个新热点只会让教师无所适从。可以考虑安排教学理论学习、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学术讨论、教法探讨。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教师在某一个阶段之后对某一专题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促进教师思维水平的提升。目前教师们在专业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为了使教研不流于形式,我们有针对性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培训,专家讲学、开班辅导、外出学习,促进了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三、在教研活动中展现整体优势
  由于教师之间客观的存在着年龄上、学历上、执教经验上等等的差异所以教研组中应坚持“师徒结对”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注重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打造“魅力型团队”。 我们尝试将一个教学活动从不同角度切入,开展多次研究,在多角度的比较中,实现思想的碰撞,专业水平的提高;让不同资历的教师上共同的活动,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提升教研的深度和质量。,我们的教研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突出的是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群体意识和整体优势,强调的是相互尊重、地位平等、人人参与、达成共识、共同进步的整体观念。在团队中的新教师,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新教师在宽松的教研环境中学得虚心,老教师教得耐心。同行之间互相沟通、彼此理解、彼此支持,集思广益,使这一集体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激情,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很快,有效促进了年轻教师的进步与发展,使全组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四、教研活动形式采用“多元化”
  1、随着网络日益扩展我们要充分开发网络空间。有效的开展网上论坛活动,使教研活动由虚拟的网格得到延伸。网格的跨时空性、文字输入的延时性,更便于主持者的引领与调控,而教师也在敲击键盘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更好地梳理思路,更好地形成对策,使发言因而更具理性,教研因而更具有质量。
  2、请专家进课堂。生物教研活动要搞好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聘请教研员及优秀教师在教研组内蹲点,以教学现场辅导为主要形式,在说课、听课、评课等系列活动中,与专家进行对话。使教研过程不再是以往那种只是单向传递、被动接受的先行运动,而是每一个教师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与平等交流,话语权不再是属于几个人的特权与专利,而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享用。这样互促共勉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走出去。改变关起门来搞研究的错误做法,尝试采用联合教研活动的方式。联合研讨不仅是与专家联合,而且是与兄弟学校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想见,每一个不同背景的教师带着各自学校思维走入研讨,进行着思想的碰撞,沟通对话,这样的教研文化定然不匮乏,始终弥漫着浓郁的研究气息。
  总之,生物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只有结合教学实际,以课论教,以教论学就一定能达到同伴互助、促进专业成长的活动目标,从而大大提高生物教研活动的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能够促进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针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中进行了点滴尝试。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习惯;方法;基本技能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七年级是中学生学习过程的
期刊
摘要:本文就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并根据教学现实,提出了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一通向新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能够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给学生一种精神享受。  关键词:教学;无穷;心扉;精神享受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将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鉴赏、陶冶情操熔于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能够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听其言,入其境,体其味,动其情,给学生一种精神享受。就此,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搭建民
期刊
什么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个探索的过程,既是罗辑思维、辨证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灵活运用,又具有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也许有人认为“创新能力”是科学家的事,再好的小学生,再好的小学教学,也不可能使之具有“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某农场要修建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50米,2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品质以及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我国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方面上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活动;学习氛围;以人为本;讲授法  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教育改革步伐是越来越快,而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要求。因此,如何改变课堂的低效能现象和构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就需要语文教师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
期刊
摘要: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我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关键词:写作;读写结合;循规;寻变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被认为是贯串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离开了朗读是不能获得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其中较为重
期刊
摘要:小学三年级正是处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走好开头的第一步,对于以后的作文训练,将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学生;起步作文训练  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小学的习作教学要求脱离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加上缺乏有利的措施,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的整体中,一直处于较弱的地位,效果不够理想。针对现状,新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明
期刊
摘要: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基础。这突出体现了课程“回归儿童生活”“让生活体验滋润课堂”的基本理念。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教材内涵,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拓展课外体验,使课堂教学延伸生活。这样,有助于实现儿童品德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让品德课堂教学营
期刊
摘要:新课程中对想象作文的要求在各学段中呈现梯度上升趋势:从“写话”到“不拘形式”,再到“简单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中段学生的想象作文存在內容千篇一律、胡乱想象、叙述混乱等问题。由此,笔者对教材中的想象类习作进行了梳理,把想象作文分为三类:童话类想象作文、科幻类想象作文、假想类想象作文。在明晰想象作文的分类和不同年段的写作要求的基础上,为教师针对不同类别的习作,做相应的教学和指导提供借鉴。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