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三年级正是处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走好开头的第一步,对于以后的作文训练,将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学生;起步作文训练
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小学的习作教学要求脱离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加上缺乏有利的措施,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的整体中,一直处于较弱的地位,效果不够理想。针对现状,新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训练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无疑是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挑战。小学三年级正是处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走好开头的第一步,对于以后的作文训练,将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因素,推动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去探究。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一阶段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实物呈现或媒体显示,以学生的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如笔者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秋天美景》时,事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大自然,观察了秋天的景色。教师指导时,设计了“秋天的校园”“秋天的田野”等投影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再现学生们所观察到的秋天的情景,用来弥补学生观察和体验的不足,激发学生想象:看到校园中的树木花草,你会想到些什么?观察了金色的田野,看到一片片成熟的稻子,你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学生写得非常生动。写道:“一阵微风吹过,田野里,成熟的稻子弯着腰向我们点头;菜园里,一个个小葫芦挂在枝头,像是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向我们微笑。”“秋姑娘是个魔术师,拿着魔棒点一下田野,田野变成了一片金黄,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毛衣。”“秋天来了,校园里的菊花开了,有的金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这样用电教媒体再现生活情景,給学生以美的熏陶,开阔眼界,丰富了习作的内容,培养了写作的兴趣。
二、读写结合,开启思维
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发展思维,形成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两方面的引导:“从说到写”和“读写结合”。作文前的说,目的是使学生提笔前有一个思维和互相启发的过程。流利的说可以使写作更顺畅。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作文前的说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们来说,作文既神秘又新奇,当然还有一些难度。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来看,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又能使口头语言更加丰富和完善。从说到写,交错进行。例如开始之初,教者对学生进行的是观察事物、看图说话、口述见闻,或口头回答问题、朗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等方式。在学生动笔写之前,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用说来为写引路,说得熟练以后再写。在说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说之前精心地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意思;其次,学生要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面对大家,声音洪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一句句流利的话语和一段段精彩的演讲中,他们突破了心理障碍,成功地实现了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发言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激趣原则;二是鼓励原则;三是照顾全体原则。教师在组织学生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每一名学生机会,作文前的说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能成为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练习“说”时,教者尽量让学生放开些,多说点,到练习“写”时,再把要求放低些,从扎扎实实地写好一句话、几句话开始。笔者在教学中也不失时机地联系学生实际,精选佳作、例文,寻求读、写中可以借鉴的突出点,诱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三、扫除束缚,发展天性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只提示写什么,而怎样写则由学生去尝试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己去领悟和摸索。起步习作训练的一般方法是从“仿”到“创”,从“放”到“收”。前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通过模仿性的习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进行创造性的习作练习。当学生的习作思路逐步打开之后,笔者再适时地提出一些习作的具体要求,规范学生习作应当写什么,应当怎么写才好。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放胆习作”,它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习作训练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放手写自己想写的事物,按自己的方式写,减少了学生习作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从放到收,基本顺应儿童的习作心理和学习规律,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如学了课文《我的外公》后,我也让学生来写一写自己的外公(或外婆)。写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文是如何抓住了外公的特点写的,而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外公(外婆)是怎样的,并抓住其最让你喜爱的一个方面来写。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作文也就有内容可写。再如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习作1“看图写话”,文中有四幅图。我在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在写的时候,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的片断就有内容,也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体现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四、放大优点,欣赏鼓励
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能只关注作文的文字技巧和形式,还要记住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尊重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不以成人的思想、思维、语言去要求学生。不强求学生追求选材是否典型,立意是否深刻、结构是否严谨,只要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顺畅、清晰自然、感情真挚、健康有趣,就给予肯定和赏识。尤其是对待三年级学生,他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更要用一颗挚爱的心,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待”,对每个好词佳句、每一点思想的闪光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并真正体贴学生的欢乐和忧愁,了解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发生共鸣,学生才会更进一步增强求知欲望、学习激情和表达信心,才能积极而愉快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
熟能生巧,习作是靠长期的练习形成的。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有效地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文字规律和特点的同时,提高运用文字的技巧去学会表达和创造,写出优秀的文章,“始于学步,终于创新”。
关键词:学生;起步作文训练
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小学的习作教学要求脱离了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加上缺乏有利的措施,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的整体中,一直处于较弱的地位,效果不够理想。针对现状,新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训练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无疑是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挑战。小学三年级正是处在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走好开头的第一步,对于以后的作文训练,将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因素,推动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去探究。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一阶段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实物呈现或媒体显示,以学生的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如笔者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秋天美景》时,事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走向大自然,观察了秋天的景色。教师指导时,设计了“秋天的校园”“秋天的田野”等投影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再现学生们所观察到的秋天的情景,用来弥补学生观察和体验的不足,激发学生想象:看到校园中的树木花草,你会想到些什么?观察了金色的田野,看到一片片成熟的稻子,你又会想到些什么?结果,学生写得非常生动。写道:“一阵微风吹过,田野里,成熟的稻子弯着腰向我们点头;菜园里,一个个小葫芦挂在枝头,像是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向我们微笑。”“秋姑娘是个魔术师,拿着魔棒点一下田野,田野变成了一片金黄,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毛衣。”“秋天来了,校园里的菊花开了,有的金灿灿的,随风起伏,像金色的‘麦浪’;有的红彤彤的,花瓣盘曲,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有的红中透粉,花瓣高低错落,像一顶顶颤动的鸡冠……”这样用电教媒体再现生活情景,給学生以美的熏陶,开阔眼界,丰富了习作的内容,培养了写作的兴趣。
二、读写结合,开启思维
学生学习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发展思维,形成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两方面的引导:“从说到写”和“读写结合”。作文前的说,目的是使学生提笔前有一个思维和互相启发的过程。流利的说可以使写作更顺畅。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作文前的说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们来说,作文既神秘又新奇,当然还有一些难度。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来看,口头语言的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又能使口头语言更加丰富和完善。从说到写,交错进行。例如开始之初,教者对学生进行的是观察事物、看图说话、口述见闻,或口头回答问题、朗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等方式。在学生动笔写之前,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用说来为写引路,说得熟练以后再写。在说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说之前精心地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意思;其次,学生要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面对大家,声音洪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一句句流利的话语和一段段精彩的演讲中,他们突破了心理障碍,成功地实现了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发言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激趣原则;二是鼓励原则;三是照顾全体原则。教师在组织学生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每一名学生机会,作文前的说要面对全体学生,不能成为个别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练习“说”时,教者尽量让学生放开些,多说点,到练习“写”时,再把要求放低些,从扎扎实实地写好一句话、几句话开始。笔者在教学中也不失时机地联系学生实际,精选佳作、例文,寻求读、写中可以借鉴的突出点,诱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三、扫除束缚,发展天性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只提示写什么,而怎样写则由学生去尝试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己去领悟和摸索。起步习作训练的一般方法是从“仿”到“创”,从“放”到“收”。前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通过模仿性的习作,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进行创造性的习作练习。当学生的习作思路逐步打开之后,笔者再适时地提出一些习作的具体要求,规范学生习作应当写什么,应当怎么写才好。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放胆习作”,它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习作训练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放手写自己想写的事物,按自己的方式写,减少了学生习作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从放到收,基本顺应儿童的习作心理和学习规律,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如学了课文《我的外公》后,我也让学生来写一写自己的外公(或外婆)。写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文是如何抓住了外公的特点写的,而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外公(外婆)是怎样的,并抓住其最让你喜爱的一个方面来写。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作文也就有内容可写。再如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习作1“看图写话”,文中有四幅图。我在引导学生看图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在写的时候,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的片断就有内容,也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体现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四、放大优点,欣赏鼓励
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不能只关注作文的文字技巧和形式,还要记住作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尊重学生特有的表达方式,不以成人的思想、思维、语言去要求学生。不强求学生追求选材是否典型,立意是否深刻、结构是否严谨,只要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顺畅、清晰自然、感情真挚、健康有趣,就给予肯定和赏识。尤其是对待三年级学生,他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教师更要用一颗挚爱的心,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良好的“期待”,对每个好词佳句、每一点思想的闪光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并真正体贴学生的欢乐和忧愁,了解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发生共鸣,学生才会更进一步增强求知欲望、学习激情和表达信心,才能积极而愉快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
熟能生巧,习作是靠长期的练习形成的。教师指导学生习作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有效地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文字规律和特点的同时,提高运用文字的技巧去学会表达和创造,写出优秀的文章,“始于学步,终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