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股权的善意取得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股权的性质有社员权说、所有权说、债权说、法律地位说、特殊权利说等观点。在股权对外转让时,对于股权的身份部分权利则需要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加以判断。对于股权的财产部分权利,善意第三人可以依据物权法第106条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的判断标准要比一般动产不动产的要高,而合理的价格应当根据股权账面价值确定范围而不是据对数值。
  【关键词】股权;善意取得;人身性;财产性
  一、文献综述
  2011年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出台后,26条和28条主要讲了股权的一物二卖及善意取得。我国学者对于股权的善意取得有研究,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丁俊峰和何东宁合著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善意受让股权规则”[1]一文从善意取得构成要件入手分析股权的善意取得,丁认为善意取得股权的条件是股权转让合同有效,应当正确的区分合同效力与股权变动效力。丁认为,“股权的交付是一种虚拟交付,股权交付时并没有占有的现实转移,受让人与让与人之间有关股权变动的合意决定了股权变动,受让人取得股权并不需要对标的物的现实占有”,所以应当以工商登记作为其权利变动的表征。
  王涌的“股权如何善意取得——关于《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8条的疑问”[2]这篇文章从28条适用情形着手,认为第28条仅适用于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已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但尚未办理工商登记的情形,不适用与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未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的情形,因为这本质上属于一物二卖。王认为股东会同意甲将股权转让给丙的决议无效,股东会的行为也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变更股东名册的行为无效,丙不应当获得股权。王指出,28条所指的善意取得实质上是公司的反悔权,但公司的反悔权缺乏正当性。
  姚明斌在《有限公司股权善意取得的法律构成》[3]一文中以崔海龙案为介入点,根据一审、二审判决提炼出“关于股权权利外观和无权处分的若干司法判断的4条规则。姚进一步提出股权善意取得应以交易行为和合同有效为前提,而善意的判断应根据第三人是公司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区分对待,至于合理价格应以客观为标准,且不以实际支付为限。在个案利益衡量时,还应当考虑真实权利人的主观可责难性。
  陈彦晶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质疑》[4]一文中指出,关于股权的性质有社员权说、所有权说、债权说、法律地位说、特殊权利说等观点,不属于物权法上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且在进行法律价值衡量时,不应当仅仅考虑第三人利益和交易秩序,还应当考虑股东身份、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公司治理结构、其他股东的同意和优先购买权。
  二、股权“人身性”变动与公司人合性
  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具有人合性的特点,世界各国的公司法对此都予以了确认并在其公司法中的股东人数、股权对外转让、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限制,以维持公司人合性特点。而伴随着新股东的加入,这势必对公司人合性带来冲击。因此,我国《公司法》第72条第2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对于该条的理解,有学者提出,“我国公司法从立法规定的实质内容上看,其本意首先在于保障股权转让的顺利进行,以保证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限制股权的转让,‘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的规定成为可有可无的规定”。[5]但笔者认为,如果公司章程没有对股权对外转让作出规定,则应当适用以上条款,因为该条款股东过半数同意则为强行性规定。股东过半数同意是股权对外转让不可逾越的鸿沟。故股权要产生变动的效果,必须达成公司法上所规定的诸多法定条件,如果单纯的追求交易安全,为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利而伤害公司股东的行为自由(同意和优先购买权),这不仅不能够达到利益平衡的作用,也与公司法的价值取向相悖。
  关于股权的性质有社员权说、所有权说、债权说、法律地位说、特殊权利说等观点,综合起来,其实质无非也就是表达股权具有身份性和财产性双重性质。在股权对外转让时,对于股权的财产部分权利,善意第三人可以依据物权法第106条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而对于股权的身份部分权利则需要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加以判断。如果满足了股东同意的条件则不存在问题,如果股东不同意,则股东有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权利和义务,若股东不行使优先购买权,诚如公司法第72条之规定,则视为股东同意转让。
  三、股权“财产性”变动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善意取得的条件有: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虽然该条调整的对象是不动产和动产,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得知,股权具有财产性质,所以,对于股权财产部分的权利变动,我们可以参照适用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
  (一)善意的判断
  所谓的善意,是针对不知让与人无权处分而言。[6]动产受让人的善意是指其基于卖方占有动产而购买动产,而不动产受让人的善意是指买卖交易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的过程中,因信赖卖方是登记记载的真实权利人而购买不动产。而在股权的转让过程中,买受人的善意判断标准较一般的不动产动产买受人而言,应当更为严格,主要有以下两点理由:第一,股權不同于一般的财产,它涉及到整个公司的治理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第二,买受人以投资者的身份购买股权,其目的在于投资该公司并由此获利,并且即将成为公司股东,则应当具备更为严格的商业判断和分析能力。
  善意的判断,从实践而言,具体包括股权出让方的身份的核实,查阅相关的工商登记情况,该股权转让是否取得股东过半数同意(例如股东决议)等。善意的判断应当区分是受让方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对于内部人员,其善意的判断标准则应当更为严苛。善意应当是登记交付之前的整个期间都必须是善意的。   (二)合理的价格
  股权在善意取得的时候要求受让方支付合理的对价,所以这就有效的排除了无偿转让股权的方式。但是对于合理的对价应当如何确定呢?股权不同于一般的种类物,每个公司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治理结构等,而这些独一无二的因素都会反过来影响股权的价格。从会计的角度而言,股权价格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式: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还有学者提出采用登记价格为准,即以工商登记时资本为计量基础,但是该方法过于死板,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公司存续期间的经营成果。[7]
  账面价值能够很好的反映公司自建立起来持续经营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且公司账面价值的数额也是确定的,方便计算,但是对于会计账簿以外的资产却无法计量,尤其是商誉。公允价值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商誉等各种因素,但是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没有公开交易的市场,其公允价值的价格难以确定。
  笔者认为,合理的价格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而应当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即相对合理即可。该合理范围的确定,应当以账面价值为轴心进行上下波动,该波动主要是反映公司商誉。商誉有正有负,具体的波动幅度则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依据公司经营成效、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三)登记交付
  与物权变动的动产交付和不动产登记的制度相比较,股权则存在着双重登记,即股东名册登记和工商登记。正是如此,双重登记也存在着诸多弊端。但是我们应当明确,股东名册登记属于内部登记,对于股东内部之间的纠纷时应当首先适用;而工商登记属于外部登记,根据《公司法》第33条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所以工商登记具有对抗效力,在外部纠纷的判断时应以工商登记为准。
  四、具体情形分析
  (一)已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但尚未经股东会决议变更股东名册,也未进行工商登记,由于股权尚未变动生效,这属于典型的一物二卖,应当正确区分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和股权变动效力。
  (二)前受让人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经股东会决议变更了股东名册,但尚未进行工商登记;而后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经股东会决议变更了股东名册并进行工商登记,后受让人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股权。至于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股东会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善意的第三人是否取得股权则在所不问,因为这涉及外部人员的交易,应当以工商登记为准,第三人有合理理由坚信是真实的权利表征。
  (三)前受让人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经股东会决议变更了股东名册,但尚未进行工商登记;而后受讓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出卖方持虚假的股东会决议和股东名册到工商登记部门变更了工商登记,后受让人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股权的财产部分,至于是否取得公司股权的身份部分应当从公司章程和股东同意进行判断。若后受让人不能够取得股权身份部分,则可由股东优先购买或者公司回购等方式解决。不可直接判定让前受让人取得股权而由出卖方向后受让人支付相应对价,因为这其中涉及风险债权问题,将这部分风险交由后受让人承担不符合善意第三人保护的规则。
  (四)出卖人持虚假的股权转让协议和股东名册到工商部门将不属于自己的股权登记到自己名下,随后与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又持虚假股东名册到工商部门进行了变更登记,则受让人取得股权财产部分权利,处理规则如(三)。但是如果该股权转让涉及全部股权,则受让人取得股权,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受让人个人独资公司。
  (五)前受让人已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经股东会决议变更了股东名册,但尚未进行工商登记;而后受让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经股东会决议变更了股东名册也尚未工商登记,则后受让人不能够取得股权。内部纠纷判断,应当以股东名册为准。而此时股东会同意后受让人取得股权的决议是缺乏正当性的,股东会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该决议无效,变更股东名册的做法也缺乏合理依据,应当撤销。
  参考文献:
  [1]丁俊峰,何东宁.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善意受让股权规则[J].人民司法,2011(15).
  [2]王涌.股权如何善意取得——关于<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8条的疑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
  [3]姚明斌.有限公司股权善意取得的法律构成[J].政治与法律,2012(8).
  [4]陈彦晶.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质疑[J].青海社会科学,2011(3).
  [5]徐琼.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同意和优先购买权[J].河北法学,2004(10).
  [6]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9.
  [7]陈彦晶.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质疑[J].青海社会科学,2011(3).
其他文献
【摘要】合同当事人一方出现违约行为,但并非恶意违约,通过其他方式可以保证守约方合同目的实现的,可不支持守约方要求解约的诉请。  【关键词】约定解除权;非恶意违约;无条件适用  一、基本案情  原告诉称:原、被告签有《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原告将自有私房租于被告,租期从2011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19日止,同时约定被告应在2011年11月19日前支付上半年租金27万、2012年3月19日前支付
期刊
【摘要】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给国内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但其背后也隐藏着较大风险。为了解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与发展,本文对其面临的风险及法律制度做了剖析,从宏观和微观上两个角度研讨了其法律制度及风险防范问题。  【关键词】金融控股;主要风险;法律制度  根据我国相关金融报告的数据表明,中国金融业的增长确实总体上趋于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有不少金融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健全金融控股
期刊
【摘要】建国后我国死刑数量经历了“少多少”的变化过程,尽管有了一定限制,但相较于国际废止和限制死刑的趋势,仍显滞后。死刑的改革必将是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关键词】死刑;数量变化;改革;限制与废止  一、死刑数量变化与我国死刑政策现状  (一)建国后死刑数量的变化  死刑,是以国家或社会的名义有组织、有计划的剥夺社会成员的最基本、最重大的权利——生命权的极刑,是以国家或社会的名义施于个人的最残酷的
期刊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再审程序的修改中,指令再审成为这其中的关键部分之一。重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司法解释虽然对指令再审的部分进行了较大力度的重整,但是结合我国指令再审程序目前的现状和特点来说,指令再审仍在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干扰司法实践和刑事审判,探讨指令再审的可待完善之处势在必行。  【关键词】指令再审;再审程序;原审  审判监督程序,世界上
期刊
【摘要】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我国加入《公约》是必然的选择。本文主要从信息交换角度分析《公约》相关规定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然后做出选择,尽量发挥积极影响,同时也是对我国相关国内法上的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税收行政互助公约;情报交换;国内立法;可行性  一、《公约》的产生背景与最新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各国投资者以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的方式在其居住国境外进行投资,
期刊
【摘要】20世纪末,城市的高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可以说,寰球跨进入了“城市时代”。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大大促进论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一些损害文明建设的消极因素也随之而来,滋生犯罪的土壤和条件也相应增多。当今城市犯罪数量增加,性质恶化,手段毒辣,损失巨大,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环境心理学理论对于犯罪成因研究及防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犯罪心理;城市压力;超负荷理
期刊
【摘要】实践中,行政诉讼案件由于其特殊性导致证据收集的难度很大,很多当事人无法得到实质的法律帮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事人的主张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所以法律援助工作者需充分了解我国的行政诉讼的证据收集制度,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法律援助;行政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据收集制度  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复查性诉讼,是对另一种业已形成的法律关系进行合法性
期刊
【摘要】近年来,“网络反腐”在我国廉政体系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传统监督体系强有力的补充。但是“网络反腐”在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从网络、网民、反腐机制三个角度探讨网络反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规范网络反腐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反腐;规范;对策  一、网络反腐的概念  十八大掀起了一阵强劲的反腐新风,拍“苍蝇”、打“老虎”,重拳
期刊
【摘要】中国加入WTO近十年,涉及WTO争端案件日益增多,对中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认真分析中国在中美肉禽案中的表现,能很好地总结中国在WTO应诉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更好地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提供很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SPS协定;法律解释;举证责任  2002年以前中国的WTO争端多发生在反倾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基因产品的渗透,中国的WTO争端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都
期刊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由拆迁引起的社会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些事件起因很多是因为被拆迁户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的同时缺乏表达渠道。拆迁的合法合理性也受到了人们的怀疑,拆迁的目的应当如何,通过怎样的规划才能达到该目的。卡尔多—希克斯效率是法律经济学中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的构想,本文旨在通过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订立拆迁的价值目标,分析拆迁中各方利益如何在卡尔多—希克斯效率下中体现。最终给出解决思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