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刑数量“少多少”谈起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国后我国死刑数量经历了“少多少”的变化过程,尽管有了一定限制,但相较于国际废止和限制死刑的趋势,仍显滞后。死刑的改革必将是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关键词】死刑;数量变化;改革;限制与废止
  一、死刑数量变化与我国死刑政策现状
  (一)建国后死刑数量的变化
  死刑,是以国家或社会的名义有组织、有计划的剥夺社会成员的最基本、最重大的权利——生命权的极刑,是以国家或社会的名义施于个人的最残酷的控制手段。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有关于死刑的规定。
  1979年刑法是建国后第一部刑法,它明确规定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在死刑问题上,采取慎重的态度,坚持“少杀”政策,规定有28个死刑罪名,具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社会剧烈变动的转型期,道德伦理规范受到冲击,犯罪率大幅增长。在严峻的犯罪形势面前,死刑罪名急剧膨胀,被视为一种“危险的倾向”。①
  学界的呼吁,冤案错案的披露,对死刑威慑力的反思,以及社会稳定的需要等原因使得国家在97刑法之后陆续出台修正案对死刑做一些限制性的规定。
  这一变化体现了国家对于死刑的态度,也是完善立法与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
  (二)现行死刑政策与思考
  我国的死刑政策可以概括为“不可不杀,不可多杀,防止错杀”。
  不可不杀体现死刑的必要性,这与我国严峻的治安形势、根深蒂固的报应观念以及淡薄的人权观念等物质、经济因素有关。不可多杀是上文“少多少”数量变化的具体体现。
  死刑制度的存在与犯罪态势、民意、学者呼吁、国际趋势以及领导人的意志有关。
  二、国际死刑废止历程及其启示
  (一)国际死刑废止的现状
  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里亚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死刑观点,他认为:“死刑不可能成为一种权利,因此也不是一种权利。②20世纪中叶,《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公约的颁布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废除死刑运动席卷全球。截至2005年10月,已有86个国家和地区明文废除了死刑。③并有许多国家部分废除死刑。即使是保留死刑的国家,也将罪名限制在谋杀等旨在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犯罪。
  (二)国际死刑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世界各国几乎都以相同的方式走上死刑之路,但是以不同的方式走向死刑废止之路。从废除死刑国家的历史可以看出,其大体经历了阶段性即由轻到重的废除过程。没有彻底废除死刑的国家也在其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实际执行、判决程序与执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
  应该坚持以刑法公正、效益和人道的价值取向为视角考察死刑。④死刑废止论是在物质文明发展基础上从刑罚人道主义出发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三、我国死刑制度存废的思考
  死刑废止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借鉴外国从限制到废除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多方面进行限制。正如日本学者正田满三郎所指出的:“死刑作为理念是应当废除的。然而抽象地论述死刑是保留还是废除,没有多大意义。关键在于重视历史的社会的现实,根据该社会的现状,文化水平的高下等决定之。”
  (一)立法限制
  立法改革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能在源头上限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
  现行死刑立法面临:死刑立法膨胀、总则严格控制欲分则扩张相矛盾、总则规定适用标准过于概括片面、死缓适用不合理、生刑过轻等问题。要正确认识死刑的威慑力,不能过分夸大和依赖。
  因此有必要完善刑罚结构,通过加重生刑,设立长期刑,完善死缓制度等方式减少死刑适用。同时通过实质性削减和技术性削减,减少财产性犯罪、经济性犯罪等可以不适用死刑的罪名。
  (二)执法限制
  基于弱化国家对公民的强权关系的需要,中国必须控制死刑,这是转型的需要。一个社会的管理能力与对刑法的以来程度成反比。因此有必要加强执法,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司法限制
  司法相对于立法,有更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需要结合具体犯罪事实,宽严适中。通过司法解释适用死刑的条件具体化,提供统一的死刑裁量规则。
  在具体判案中,重视死缓的作用,扩大其适用范围。最高院应当收回死刑复核权,从而严格死刑的适用。
  官方也应当对死刑加强正确引导,在个案上,司法机关适用死刑时应减少对民意,这里主要是指民愤的依存度,避免民意绑架法律情况的发生。
  (四)群众引导
  中国历来有“杀人者死“的法律文化传统,尤其是春秋法家主张“以杀去杀,虽死可也”,由此赋予死刑以某种正当性。
  在一个精神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报应观念越是强烈,对于死刑的认同感也就越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的精神文化素质,将观念变革与制度改进相结合,为真正废除死刑培养群众基础。
  民意是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治安形态的转变而变化的,关键问题在于,民意是可以引导的,要努力培养人道主义环境以最终废除死刑。同时应发挥媒体作为独立的社会力量的作用,负责而正确的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
  十多年前,胡云腾博士曾设想了一个废除死刑的百年梦想。曲新久教授认为,100年太久,我们应该只争朝夕。参考国际废除死刑的发展潮流和我国具体国情,我们可以认识到废除死刑是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国死刑目前不宜废止,其废止应以刑法轻缓化为前提,通过对死刑罪名、适用等方面加以严格限制,从而实现由过度依赖向严格控制转变;由重点强调保卫政权向较多关注保障人权转变;由被动限制向主动限制转变。这也是顺应国际潮流,履行国际义务;促进国家刑事法治建设、国家人权事业发展以及构筑和谐社会的需要。
  注释:
  ①鲍遂献.对我国死刑问题的深层思考[J].法律科学,1993(1):54.
  ②[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法[Z].西南政法学院,1980:57.
  ③参见大赦国际网站:http://web.amnestyl.org.
  ④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195.
  参考文献:
  [1]陈兴良.死刑备忘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文革.死刑演变要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上接第260页)
  从信息交换方式来说,并没制定出台配套详细的注释,这使在实际应用中会造成工作人员的无可适从和不确定性,以至于使条文形同虚设,建议我国对此也尽快出台可以参照实施的实施细则。
  3.我国应尽快建立尽可能完善迅捷的税收情报搜集交换系统
  建立一套迅捷高效的电子互联内部网,实现纵向间不同级别税务行政主管单位的最快沟通,信息共享。
  注释:
  ①OWENS.Curbing Harmful Tas Competition[J].Intertax 1998,(8-9:244-247).
  ②Paragraph 66 of OECD Tax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Countries(OECD,Paris,1994).
  ③高运根.我国税收情报交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Z].国际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2008.
  ④<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第8条第2款.
其他文献
【摘要】寻衅滋事罪,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罪名,在办案过程中,办案人员时常感到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本文从寻衅滋事行为着手,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厘清寻衅滋事罪的内涵和外延,对寻衅滋事罪和其他罪名进行区别和联系,并对司法解释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寻衅滋事;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法律适用  为正确适用《刑法》第293条之规定,“两高”《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期刊
【摘要】在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指挥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和发展,公民的行为靠法律规范指导,公民的权益需要法律保障,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研究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并用“偷换新郎”的案例加强论证,进而反映出法律在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方面巨大的社会作用。  【关键词】法律;和谐;权益;作用  优美的歌声旋律总是带给我们美感,在歌声里,我们好像从自己的故事里走进歌唱者的故事里,情不自已;或者,在这声
期刊
【摘要】由于网络的特性、法律的不完善等,使网络正义产生自我冲突,即内在人性对正义的保护和外在表现对他人利益的侵夺。以人肉搜索为例,我国隐私权尚不完善,而对人肉搜索的正义造成了很大的挑战。要从立法、行政、业界等方面增强对隐私权的保护,规范人肉搜索。最终探求网络正义自我冲突的化解,从而维护人们心中真正的正义感。  【关键词】网络正义;隐私权;人肉搜索  一、网络正义  正义是一种人类道德生活中体现的一
期刊
【摘要】刑事诉讼目的,就是指国家进行刑事诉讼所要达到的目标,国家对刑事诉讼的需要并基于对刑事诉讼的认识,所预先设定的对刑事诉讼结果的认识。刑事诉讼目的就是设计运用刑事诉讼制度所要获得的结果。根据诉讼目的的内容不同分为: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目的和行政诉讼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两个基本诉讼目的。惩罚犯罪,就是指依法给予犯罪人一定的惩罚制裁,自古以来就是刑事诉讼法的应用之一。保障人
期刊
【摘要】曾经的农村村医、赤脚医生如今逐渐老龄化,但由于他们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部分人员在退休后重操旧业走上非法行医的道路。本文对于近年来在淮安淮阴区出现的以老龄人员为主要犯罪主体非法行医犯罪现象,从案件具体情况、产生原因、对策建议等方面讨论涉罪老龄人员非法行医问题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老龄人员;非法行医;刑事处罚  行医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特殊行业,国家对行医者的资格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期刊
【摘要】承运人依法享有海上运输货物的留置权,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各种运输关系复杂,承运人往往感到真正行使留置权很难,即使经验丰富的法官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就是对有关海上货物留置权的主要法条,即《海商法》第87条和第88条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并且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海商法;承运人;海上货物运输留置权  海上货物留置权是法律赋予承运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保障,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作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融资机制,民间借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旨在从律师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民间借贷案件的具体法律适用问题,对保障民间金融的平稳运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借贷;律师实务;举证责任;逾期还款  一、民间借贷之界定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之间、自然人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银行借贷为一种
期刊
【摘要】抵抗权制度已经被一些国家的宪法和行政法所确认,我国法律中虽未明确提出抵抗权这一概念,但在理论界予以承认,并且在一些法律规范中得到体现。本文将对抵抗权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行政强制法》的法律规范进行梳理,分析在行政强制行为中,抵抗权的行使空间。  【关键词】抵抗权;公定力;无效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法  一、抵抗权  (一)抵抗权的含义  关于抵抗权,一个比较早且比较明确的定义是:人
期刊
【摘要】合同当事人一方出现违约行为,但并非恶意违约,通过其他方式可以保证守约方合同目的实现的,可不支持守约方要求解约的诉请。  【关键词】约定解除权;非恶意违约;无条件适用  一、基本案情  原告诉称:原、被告签有《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原告将自有私房租于被告,租期从2011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19日止,同时约定被告应在2011年11月19日前支付上半年租金27万、2012年3月19日前支付
期刊
【摘要】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给国内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但其背后也隐藏着较大风险。为了解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与发展,本文对其面临的风险及法律制度做了剖析,从宏观和微观上两个角度研讨了其法律制度及风险防范问题。  【关键词】金融控股;主要风险;法律制度  根据我国相关金融报告的数据表明,中国金融业的增长确实总体上趋于稳定,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有不少金融风险。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健全金融控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