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研究综述

来源 :科学与无神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tll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涉及北京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状况: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信教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性别、年级和专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2)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和信教的原因: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主要来自书籍、课堂和亲朋好友。多数信教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才选择信教,信教原因具有多重性;(3)大学生的宗教观念和信仰活动特征: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大学生信徒对基本教义、教理的理解程度高,参加宗教活动热情高。更倾向于团契活动;(4)信教后对大学生的影响:信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改变非常大。且他们在思想倾向上存在消极性;(5)对策建议:认为应多管齐下,包括有开设相关课程和加强对非法传教活动的管理。这些研究的不足表现在:总体上缺乏科学无神论的观察视角:部分研究缺乏客观中立的立场:部分研究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深入了解。
其他文献
根据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分析其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和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从职业道德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开展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教育、利用实践
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最为密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宪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并不完全一样。在英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平行分立;在美
学生评教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饱受争议的制度。学界对学生评教制度有赞成和反对两派不同的观点,其争论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问题。主体间性教育思想超越了
修辞研究历来被认为是话语研究的源头,新修辞学的奠基人肯尼斯·伯克的核心理论——同一理论,在语篇分析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奥巴马的演讲,解析了讲者
苟子将“天”理解为客观性,从而抛弃了“天”的德性义。我们应该关注苟子这一思想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意识。以孟子为背景,荀予以一种“大清明”的思维方式将德性的根源从天那里下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是政教关系中的重要内容.因教会介入公共教育而带来的争议贯穿现当代政教关系史。中西方因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不同。政教关系大不同。历史上的中国.“亚细亚生
共产党员不应信仰宗教,这是一条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因为神是不存在的。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社会主义精神文
一位滞留寺庙的物理学女博士说,高能物理解决不了生死问题。其实,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生死问题根本用不着我们去解决。无神论者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死后没有灵魂存在。
在美国.提及曼德琳·莫里·奥海尔(Madalyn Murray O’Hair),几乎无人不知。或许,她称得上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无神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