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操作活动中提升思维品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布鲁纳所指出的:“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参与到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在“动”中感受乐趣与探究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据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感受、探究,获取知识,明晰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本质,帮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将这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相应的认知结构时,学生的知识才能得到系统化。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起着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还促使学生思考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提炼概念的本质。
  1.以“图形的旋转”为例。在给出图形的旋转定义之后,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这对学生探索概念所蕴含的旋转三要素有帮助。
  设计如下3个钟面:①利用A和B,将A绕圆心顺时针旋转90°,将B绕圆心逆时针旋转90°;②利用A和B,将A绕圆心顺时针旋转90°,将B绕圆心顺时针旋转60°,比较两次结果;③利用B和C,将B绕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90°,将C绕旋转中心也顺时针旋转90°。学生在三次旋转过程中,由旋转结果发现,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以及旋转中心所决定的。这样,学生在描述图形旋转时,势必会说清楚这三要素。学生亲身体验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出了结论。学生在活动中,乐意参与,体验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动手操作活动带动了学生的思维旋转,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2. 以“展开与折叠”为例。设计如下操作问题:
  (1)将一个正方体沿棱剪开成平面图形,要剪多少条棱?
  (2)同一正方体表面沿不同棱展开的平面图形是否相同?
  (3)你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平面图形?能得到多少种?
  学生在正方体纸盒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图形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化归思想的体现。鼓励他们把正方体展开图贴在黑板上与同伴分享。这样的做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自然地,接下来围绕这11种展开图的讨论必然让学生记忆深刻。课堂就在学生的活动中生成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数学思想得到很好的渗透。我们知道,数学思想方法是需要通过较长时间不断的练习与体会才能达到熟悉并运用的。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逐步形成理性思维,悟出思想方法的真谛。
  二、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合作、解决问题
  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不能被传递,也不能被打包,而是必须由每个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之上独立地去建构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因此,对课本中一些性质、定理的由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可以还原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初始状态,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科学研究的素质。
  以“勾股定理”为例。我们知道,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是数形结合的纽带之一,历史上数学家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种验证方法。教学中,对于勾股定理的验证,亦可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解决认知难点。
  活动一: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拼出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拼出了如图甲和图乙的两种类型。再利用手中拼出的图形来验证勾股定理,学生的探究热情一旦被激发,本节课的难点勾股定理的验证就很容易突破。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图形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验证了定理,实现了用代数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转化。
  活动二:把边长为c的正方形按照图1的方式分成5块。将图1中的5张纸拼成图2,验证勾股定理。学生剪出这5张图形,然后怎么拼呢?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动手操作指导。分析图2,可知这次拼图的方向,即把这5张纸拼到除以c为边的其他两个正方形中。这样另外两个小正方形通过拼摆成如图3。这样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就验证了勾股定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不仅培养动手、创新能力,也体会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在动手操作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性质定理的由来,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较好的媒介之一。还要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索知识的规律或方法,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更大程度上发展学生的思维。
  动手操作活动是有明确目的和针对性的(实际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动手操作的主要功效)。为了“动”的有效性,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活动的必要性,设计好活动的操作要点,帮助学生在有目的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探究技能与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的体验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针对高速龙门五轴加工中心横梁部件的热力学性能分析,考虑到相关热源部件的生热速率与结合面参数对热态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中的热力学性能分析和热力学结构耦
本文从土建类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的特点、岩土工程课程教学与科研的特点出发,研究教学与科研的互馈关系,初步构建二者的正向螺旋循环,使岩土工程教学与科研形成螺旋向上的势
分析了机车刹车轮毂径向孔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喇叭孔”的现象,采取了一系列工艺措施,解决了加工难题,提高了机械加工工艺水平,为今后加工该类产品提供了经验借鉴。
现阶段,绿色建筑领域暖通空间技术的应用引起了相关人员的重视,融入创新元素,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优势,是解决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分析了
用络合-沉淀法制备了卤化银含量30g/L,粒子大小20nm以一的AgBr/I纳米粒子乳剂,研究发现:AgBr/I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大的表面活性,并由此导致了其乳剂具有比常规乳剂低得多的感光度和高得多的灰雾,乳剂的最佳
2009年4月8日上午,由天津市机械工业协会、天津市工商联机械设备业商会共同主办的天津重大工业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出席发布会的领导有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介绍了日本学者地吡啶盐在造核感染显影体系中作用的研究,通过模拟肼效应快速显影体系的试验,证实了这些吡啶盐可以产生与酰肼类化合物相媲美的高反差特性,并讨论了产生高反差显
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由于传统音乐教学对于乐谱的忽视,因而虽然我们的学生都会唱学过的歌曲,但是真正识谱并能根据乐谱演唱的却没有几个,即使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音乐呢?以下是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  一、运用歌唱形式,激发识谱兴趣  俗话说得好,成
信息时代的背景让互动交流工具也开始渗入了高中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工具对协作学习与学习积极性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受限于交流工具自身的功能水准与各个学科的专业特殊性,互动交流工具在应用的实际效能与效率上差强人意。以高中生物为例,互动交流工具目前在生物教学中面临多方面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更适合高中生物学习的交流工具势在必行。  一、互动交流工具应用于高中生物学习的问题  1.互动形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