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对土地保护的启示

来源 :天津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t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美国建国以来,土地的分配与使用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从最初的鼓励开发到后期的严格保护,美国土地政策也经历了土地私有化、国家初步管理、土地严格保护几个阶段,美国对于土地的保护意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期间,美国在政策导向上也走了一些弯路,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正在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国家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论文将美国的土地政策演变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早期发展阶段(1776年至20世纪初)、觉醒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和资源保护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的早期的土地政策制定仍处于探索阶段,土地政策的制定很少注意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20世纪前70年的土地法律法规已经初步走向了成熟;1970年以后,由于土地政策逐渐走向健全,土地管理机构趋于完善,土地管理体系的高效率也显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出美国土地政策发展过程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世界上的其他正在发展土地保护管理体系以及加强标准制定的国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调查研究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归因倾向。 这篇论文有六个章节。第一章导言介绍了作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系统地介绍回顾了动机和归因的理论,
词汇学习并非“灰姑娘现象”,更不可被边缘化。随着对词汇习得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语学习者也将更切实地体悟到词汇学习于二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现今词汇学习普遍存在“孤立
有一个日子我们应该记住,那就是1949年1月31日。   这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和文化名城终于完好无缺地、和平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从此翻开了她历史的新篇章。   有一个人我们更要常常念及并缅怀之,他就是傅作义先生。   如果不是傅将军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以国家和平统一为重,不计个人成败利钝,在平津战役的关键时刻,
多模态语篇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组成的动态语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世界已日趋多模态化。大量的图像、颜色、声音、动作等符号资源已运用于
传统翻译观认为,翻译主要是一种语言间相互转换的活动。翻译被定义为“用一种语言中对等的文本材料来替代另一种语言中的文本材料”(Catford,1965:20),“包括把原语信息用接受语
由于儿童的心理差异和认知能力,儿童读者不同于成人有着其自身的语体特征和审美期待。鉴于儿童文学受众群体的独特性及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本文尝试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儿童文学
本文剖析了著名的爱尔兰诗人叶芝对Maud Gonne激情的起伏与叶芝写给其抒情诗中诗作风格变化的关系。结合文体学与诗歌研究的方法,文章首先深入阐释了叶芝对Gonne感情复杂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