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运作理论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案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翻译观认为,翻译主要是一种语言间相互转换的活动。翻译被定义为“用一种语言中对等的文本材料来替代另一种语言中的文本材料”(Catford,1965:20),“包括把原语信息用接受语中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传递出来”(Nida,2001:12)。译者“隐身”了,而原著和作者却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译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和作者。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和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为我们开辟了译学研究的新视角,翻译被置于历史、文化大背景中进行审视。译者从幕后被推到了台前,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受到了译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译学研究界从女性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其中,哲学阐释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哲学阐释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广泛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探究意义理解和意义解释。其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以及现象/批判阐释学阶段,从单一学科科学发展为系统理论,对宗教,人文以及社科研究提供重要借鉴。本文以乔治·斯坦纳阐释运作理论为指导,哲学阐释学作为阐释运作理论的基础,对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尝试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信任”、“侵入”、“输入”和“补偿”四个具体的翻译步骤中。每个步骤都渗透着译者主体性,并主要表现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文化相关项的处理以及语言的处理上。  本文是基于林语堂和布莱克的《浮生六记》英译本的案例研究,将译者主体性分解到翻译四步骤中。信任阶段,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文本选择以及对原作者的价值认同。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信任”方面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点在于林语堂在传播中国文化上走的更远,而布莱克则更多地是满足译语读者的猎奇心理。入侵阶段,由于译者生活经历,文化意识方面的不同会导致译者的“偏见”。林语堂和布莱克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以及文化环境中,在生活经历和文化意识上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对于同一事物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输入阶段,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是译者主体性的有力证明。对比分析发现,为传播中国文化,林语堂更倾向运用异化策略,而布莱克为了更贴近读者多采用归化策略,尽管在此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信息。补偿阶段,译者需发现丢失,并选择合适方法补偿。林语堂更倾向于使用加注的方法,而布莱克则较多的使用替代和重写。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简介。第二章回顾总结了《浮生六记》,译者主体性以及阐释运作理论方面的研究现状。第三章简要梳理了译者主体性和阐释运作理论,包括译者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译者主体性的定义,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以及其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启示。第四章为本研究的主体部分,在阐释运作理论关照下对比研究林语堂译本和布莱克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将译者主体性分解到具体的翻译四步骤中,选取大量翻译实例证明两位译者的主体性。第五章为本研究的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人们对它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本文拟采用比较法,对英汉委婉语之间的同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而根据功能对等
穆丽尔·斯帕克(1918―)是英国战后著名女作家,被评论家们称为天主教作家、讽刺家、超现实主义作家以及道德家。她的创作丰富,涉及多种体裁,如诗歌、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
哈罗德·品特(1930-2008)被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对他的评价是“他改变了20世纪戏剧舞台的面貌”。他的作品犹如一篇人类境况的大预言,集中探讨了
明代正德年间,一种竹刻艺术在江南古城嘉定悄然生成,享誉海内外,人们称其为“嘉定竹刻”。它以刀代笔,以竹为媒,将书、画、诗、文、印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生命,作品有淡淡的
1979年以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owler和Gunther Kress为首的一批语言学家等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这使得后来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出现成为可能。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
本文调查研究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归因倾向。 这篇论文有六个章节。第一章导言介绍了作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系统地介绍回顾了动机和归因的理论,
词汇学习并非“灰姑娘现象”,更不可被边缘化。随着对词汇习得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二语学习者也将更切实地体悟到词汇学习于二语学习的重要性。然而,现今词汇学习普遍存在“孤立
有一个日子我们应该记住,那就是1949年1月31日。   这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和文化名城终于完好无缺地、和平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从此翻开了她历史的新篇章。   有一个人我们更要常常念及并缅怀之,他就是傅作义先生。   如果不是傅将军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以国家和平统一为重,不计个人成败利钝,在平津战役的关键时刻,
多模态语篇是一种由两种或多种构建意义的符号资源组成的动态语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世界已日趋多模态化。大量的图像、颜色、声音、动作等符号资源已运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