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文艺观念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eng46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朝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体例完整、材料翔实的佛教高僧传记集,它常被用作研究早期中国佛教发展的史料,也被视为文学作品,其文学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其蕴含的文艺观念长期受到忽略。《高僧传》本身是一部成熟优秀的佛教传记文学作品,吸取了印度佛教传记和中国传记的写作传统,是慧皎博采众方传记写作观念的呈现;《高僧传》提出的传主选择标准,亦即是人物品评标准,也为后世僧传所认可和沿用。同时,《高僧传》中保留了僧人从事文艺活动、对文艺观念进行探讨的内容,更记载了慧皎对于传记写作、人物品评、文艺创作和鉴赏等等方面的论述。总而言之,不管从《高僧传》的编撰,还是从《高僧传》的内容来看,《高僧传》的文艺观念都有研究的可能和价值。本文对《高僧传》文艺观念的考察分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为第一、第二章,从传记创作的角度对《高僧传》这部传记作品进行研究。第一章分析作为整合前人之作而成的《高僧传》所吸取的印度佛教传记、中国史传、中国僧传的传记写作观念,随后在第二章中探讨《高僧传》的传主选取标准,亦即慧皎借《高僧传》的编撰所提出的人物品评标准的内涵。第二层面为第三、四章,主要围绕《高僧传》文本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包括僧人传记和慧皎的论中呈现出来的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和重视“善巧方便”的文艺创作观念。第三层面为第五章,不仅局限于《高僧传》的创作及其对具体文艺活动相关的理念,而将关注点放在《高僧传》所记载的主体——高僧身上,讨论出家僧人这一群体展现出来的将生活艺术化的生命观念。本文按照这三个层面分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高僧传》的传记写作观念。印度佛教有叙述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的传统,而后发展成为释迦牟尼佛和佛教僧人写作传记的喜好。印度佛教人物传记写作的目的在于弘扬佛法,推动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故而对传主形象的记录往往是正面的,甚至会在传记中加入一些神异描写,往往神化传主形象,中国佛教传记的写作也受到这些特征的影响。中国最早的传记作品体裁是史传,源于史书中记人的部分,因此中国的传记写作对真实性有很高的要求,在写作中常常使用“互见法”,在维护传主正面形象的同时保证述史的真实性,这种方法也被《高僧传》吸收并加以改进。《高僧传》在内容和谋篇布局上都借鉴了前人所作的僧人传记作品,记录的僧人更多更全,同时在命名上以“高僧传”代替“名僧传”,提出了重视人的内在实质而非外在名声的人物品评标准。第二章:《高僧传》的人物品评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控制力降低,佛教思想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得以发展。面对佛教这一外来文化,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在中国之外的异域可能存在着并不亚于中国本土的“真理”,并开始接受佛教带来的思想观念,对人存在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愿意将生命用于修习佛法,致力于推动佛教的发展。作为佛教信徒的慧皎以“高”作为僧人的品评标准,实际上强调的是僧人为佛教发展作出贡献的“功德之高”,了解这个标准的内涵可以更好地解读《高僧传》的编撰,也有利于解读后世以《高僧传》为范式创作的一系列僧传作品的佛教人物品评观念。以功德的高低评价僧人的高低,实际上强调的是僧人弘法能力的高低,在《高僧传》中,影响僧人弘法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体现为般若与善巧方便两种“智慧”,前者强调高僧自我对佛法的掌握,后者强调于高僧向他人传法的方法和手段。第三章:《高僧传》的审美观念。魏晋的佛经翻译常借鉴道家的术语,《般若经》系统中常用“自然”一词代替“空”,丰富了“自然”一词的内蕴。佛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要想获得解脱,则需要以般若智慧观照空,即是以般观照自然,在这个观念影响下,人们开始将自然视作一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在对大自然的审美中,大自然原生的、不加雕琢的状态也为人们所接受,这种喜好也转移到对建筑、雕像甚至人物外貌气质的审美中。又《习禅》一科记载高僧通过在自然山水中习禅获得神通能力,这些神通能力是被涵盖在《神异》一科中的神异能力中的,意味着通过修习禅法,可以获得部分神异能力。拥有神异能力的高僧对自然的崇尚极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审美,尤其是对人们表现出来的不加掩饰、真实自然的仪态气质的欣赏。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神异》一科记载的僧人中,有近半高僧以长相丑陋、不修边幅、言行怪异、不守戒律等等形象出现,与其他科中僧人表现出来庄严美丽的形象大相径庭。对外形不加修饰,对言行不加约束,搭配戒律,在本质上来说谁符合人的本性的,是“自然”状态的一种表现。第四章:《高僧传》的文艺创作观念。佛教文艺创作的重要目的在于弘扬佛法,度化众生。佛法高深难以理解,这就要求弘法僧人在传法过程中做到“善巧方便”,根据受众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佛教常以文学艺术作品为手段进行传法,善巧方便体现在文艺创作中,则表现为对于读者(接受者)的重视。作者通过文艺作品将佛法传达给读者(接受者),暗含着在佛教文艺作品的创作活动中,作者比读者更为高明的逻辑。由于佛法高深不可说,在佛教语境下,“意”是永远不可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和穷尽的,言自然也不可能达佛法之意,出于善巧方便的要求,言的使用是很灵活的,因而《高僧传》中呈现出来的言意关系往往也是多样化的。“善巧方便”也决定了佛教对出于弘法需要的经典的改编,在态度是比较宽松的,同时也鼓励用其他艺术形式对经典进行改编和演绎,如《经师》和《唱导》两科中记录的梵呗演唱与登台讲法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表演时常常表现得哀婉深情,以唤起听众情感的共鸣,将佛法传播寓于情感渲染之中。第五章:《高僧传》的生命观念。佛教僧人接受了佛教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出家是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人生观,这些观念影响下的生活方式是有别于世俗,表现出生活艺术化的特质的。佛教主张六道轮回,认为人死后神灵不灭,能够以另一种生命形式(或是鬼神,或是动物等)存在,为中国人提供了生死观念的新解读。由于生命在六道中轮转,人和其他生命形式的身份是可能互换的。即使是已经修成佛果、跳出六界轮回之外的佛,也曾经以其他生命形式出现,从这个层面上说人和佛以及和其他有情众生是平等的。僧人出家意味着对俗世的彻底背离,抛弃儿子和臣子的身份,不履行世俗要求的子对父、臣对君的义务,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束缚,可以解读为一种带有行为艺术意味的弑父活动,反权威的抗争。在这种抗争中,高僧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在自由之后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无功利、有深刻生命连接的社会关系:知音之交。轮回观带来的对生命与死亡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高僧传》中甚至出现了美化死亡的描写。对死亡的焦虑减轻之后,高僧对生命的态度也随之改变,更热衷于将生命的意义与对佛法的理解和传播联系在一起。“出家人”的身份与佛教戒律可以使得高僧免于世俗社会和义务的干扰,在它们的保护之下,高僧得以将更多注意力放在自我认知上,在其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也完成自我。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将其按“电脑随机分组配对”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及精神症状,治疗期间的精神状态及配合情况,护理依从率及治疗脱落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的不断增长,公共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取得更大的管理成效。
研究背景及目的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或早期祖细胞突变引起的一种恶性克隆性造血系统肿瘤,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死亡率居第一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lineage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T-ALL)以大量未成熟淋巴母细胞侵犯骨髓为特征,发病率分别占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10~15%和25%。T-ALL的侵袭浸润是
氧还原反应(ORR)是目前制约燃料电池发展的最主要技术瓶颈,关于ORR缓慢的动力学的原因还没有较完备的理论解释。发展高效的ORR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本论文工作围绕自催化合成法策略发展两种制备ORR催化剂的方法,分别为利用Pd对甲酸的催化氧化效应制备Pd基核壳结构ORR催化剂;采用Na BH4-DMF体系制备B掺杂的Pd基填隙纳米合金ORR催化剂。具体工作内容如下。在本论文第三章中
癌症是目前公认的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难题,如何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现如今厄待解决的问题。RNA干扰(RNAi)能够影响基因功能和表达,RNAi的发现使得很多不可成药基因的靶向和疑难杂症的治疗成为可能,并且对于癌症的个性化生物标记物诊断和基因治疗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我们主要以RNAi作为研究对象,围绕RNAi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水平和siRNA的细胞内传递展开,建立一种
学位
雷达最基本的用途是对一种物体或现象进行检测。然而在现代战场上,隐身飞机、反辐射导弹和无人机等目标的雷达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比较小,从而导致目标回波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较低而难以被检测。一般情形下,长时间积累(包括单帧长时间相参积累和多帧非相参积累)可有效提高目标回波SNR,进而改善雷达对微弱目标(低SNR目标)的探测性能。
基于非人眼视觉照明的广义生物光照技术,覆盖了从紫光到远红光的宽谱范围。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植物工厂及垂直农场内的植物种植,需要发展具有特异性的人工辐射光源为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提供所需要的光能。由于受限于长波长红光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Al In Ga N蓝紫光芯片与荧光粉转换成的长波长红光的组合,是构筑上述人工植物光源的重要方案;微波场等外场辅助材料制备方法具有节能、洁净、快速的优点,是合成荧光材料的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约占其总量的70%至80%,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消毒等活性,并对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预防作用。本文采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八种儿茶素单体吸收、转运、代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提高儿茶素生物利用度,提高儿茶素在人体内的生物活性打下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Caco-2细胞模型的评价本实验通过测定Cac
隔膜对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安全性能等有重要的影响。以湿法和干法聚烯烃隔膜为基底,涂覆Al2O3纳米陶瓷粉末,制备两种陶瓷隔膜,并对物理特性及组装电池的电性能进行分析。以湿法和干法聚烯烃隔膜为基底的陶瓷隔膜,孔隙率分别为56.2%和46.9%,透气度分别为134.0 s/100 ml和244.3 s/100 ml,吸液率分别为3.81 mg/cm~2和2.89 mg/cm~2;组装的电池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