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影响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g8ni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形象的传统研究层面,主流的分析对象均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信息,后虽零星涉及到对新闻网站和新闻博客的内容分析,但实际上依旧分析的是其母报的话语,展现的依旧是其背后作为政府代言人的媒体的意识形态,普通公众仍旧是国家形象传播中的失语者。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对公众的重视程度不足和缺乏公众表达的渠道,都不会对塑造自身的形象产生积极的作用。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由于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分享和知识分享的有效载体,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公众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平台。而且在微博“One to N to N”的裂变式传播中,政府及其所属媒体不再作为唯一的传播主体主导国家形象在微博上传播,政府及其所属媒体之外的其他机构或者普通公众加入到国家形象的传播当中,国家形象在微博上的传播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这样,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均为中国形象在“中国民间的自我想象”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以河北保定、四川成都两地高校的微博大学生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首先对他们对微博新闻的关注程度进行调查,了解其对政法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文娱教育新闻、社会新闻五个领域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和评价。此外,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微博的何种传播特性对用户传播国家形象的意愿产生了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调查发现,传统国家形象研究多集中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类新闻所反映的国家形象,而微博大学生用户对新闻的关注更倾向于社会新闻领域。而且,研究还发现,微博社交互动性、话题的时效性、信息形式多样性、记录表达优越性、操作易用性均与大学生用户传播国家形象的意愿正相关,但是微博的操作易用性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只有其他四个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用户传播国家形象的意愿。并且,大学生用户将关注度转向社会新闻领域,呈现出在塑造国家形象过程中话语内容及话语权力的变更,微博满足了公众构建国家形象的愿望。
其他文献
洛必达法则是求可导连续函数未定式极限的有力工具,但对于非可导的函数或者离散型变量的情形却无能为力,施笃兹公式提供了这两种情形下极限的计算方法。本文在给出施笃兹公式
作为中国文论关键词的"隐"之意义渊源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对"隐"、"显"与"潜"的阐发中,后经继起阐扬、衍生义理,最终构成"隐显"范畴,并旁通互生为文章之隐显作法而成文论之重
20世纪以来的语言批评经历了一个从关注"语言形式"到关注"语言文化"的过程。对分析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人文回应为语言批评的演变创造了契机。前期的语言批评以语言的性质和
<正>2015年步入尾声,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新年新气象是永不过时的词汇,在各行各业奋争上游的大环境下,畜牧业当然也不例外,下一个5年将会是什么光景,按照规划前行一定错不了。
本文对用遗传算法(GA)改进的神经网络的算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用GA寻求权重的前馈网络模型(简称模型I)和用GA优化初始权重的前馈网络模型(简称模型Ⅱ)。对太子河流域的5个计
采用热壁物理气相沉积法(hot-wall PVD)制备HgI2多晶厚膜,采用XRD、金相显微镜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晶HgI2厚膜呈定向(001)晶向生长且晶粒尺寸大小均匀。并分析讨论了
随着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全面的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和车站建筑的设计实践,从人性化的角度上来考虑设计上的不足,关心乘客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各项需求,深入的研究旅客
<正> 现代社会所提供的生活方式正使人越来越远离自然:过度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等倾向剥夺了大量人与自然的接触机会。汽车、高楼、快餐、电脑、股票消耗了人们的绝大多
目的对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分析进行对比。方法本次实验择取于陵水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时
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研究和面对的课题。让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就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