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第三方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第三方参与”规则是指在仲裁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争端当事方以外的第三方向仲裁庭提供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或者适用法律方面的意见,以影响裁决的一项制度。国际投资仲裁当中的“第三方参与”包括普通法庭之友以及非争端缔约方的参与(母国参与)。在目前主要几种投资仲裁机制如ICSID仲裁机制和UNCITRAL仲裁机制都是援用或直接适用国际商事仲裁来解决投资争端,早期都具保密性特征。而国际投资协定传统上并不包括“第三方参与”的规定。由于国际投资仲裁通常牵涉到政府为保护公共利益目的的管理行为,因而,国际投资仲裁会影响到东道国的管理决策。此时,在保密程序基础上作出的裁决会影响到国家的政策方针的实施,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进而不利于维护国际投资仲裁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因此,“第三方参与”规则逐渐出现在相关仲裁规则以及案例当中。晚近,中国正在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进行BIT谈判,对方提出的BIT草案中都已拟定“第三方参与”条款,那么,中国是否应接受这些“第三方参与”条款?因此,“第三方参与”规则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经过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从中国这一主要以资本输入国身份参加国际投资活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定条件下接受“第三方参与”规则,总体上利大于弊。除引言与结论外,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第三方参与”规则如何进入国际投资仲裁中且得到快速发展。第二章探讨“第三方参与”规则在ICSID体制、UNCITRAL以及美国BIT (2004)范本的最新发展,同时通过对国际投资仲裁案例的分析,概括出仲裁庭在“第三方参与”规则方面的一些倾向性,以便为中国是否接受“第三方参与”规则的探讨打下基础。第三章分析接受“第三方参与”规则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及消极影响。得出结论:从中国这一主要以资本输入国身份参加国际投资活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总体上利大于弊。第四章从主体、权利及义务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中国式BIT中的“第三方参与”规则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植物新品种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是通过授予育种单位或育种人品种权来保证培育该品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其植物新品种拥有排他的独占权。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客体同知识产
公司僵局是公司制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资本三原则”、“资本多数决”的传统公司法观念以及公司的“人合性”特点,不可避免地引发公司僵局现象。公司陷入僵局当中,体现在公
庆节前的一件大事,就是执政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同时强调,“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
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30余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零开始,发展迅速。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
刑事和解制度已渐成世界潮流。近些年来,我国实务界也纷纷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的写作着力于对制度层面的探讨,在梳理学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有选择地
社区矫正,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特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服刑矫正。经过多年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发挥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为打造中国新的刑罚制度,促进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