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交替传译初学者来说,笔记法一直是一大难题,本文要研究的就是交传笔记中的语言选择问题,即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选择。关于交传笔记中语言选择的问题,前人研究一直侧重的是决定译员在笔记中语言选择倾向的普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被选语言在译员语言组合中的地位(是母语还是外语);被选语言在翻译任务中的性质(是源语还是目标语)。而本文将换一个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不再研究译员在笔记中语言选择的共同规律,而是将焦点放在单个译员身上,去探讨原文难度如何影响译员在笔记中语言选择,以及(撇开原文难度的情况下)译员对笔记语言的主动选择对翻译输出流畅性的影响,进而为交传译员(主要是口译学员)针对不同难度的原文的笔记语言选择策略提供参考和建议。因此,本文将要回答两个问题:原文难度对译员笔记语言选择倾向有什么影响?译员对笔记语言的主动选择对译文输出质量(流畅度)有什么影响?根据Gile(1995)的交替传译认知负荷模型,交替传译分为输入和输出两大阶段,分开进行。输入阶段包括四个环节:听力和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和协调;输出阶段包括回忆,辨认笔记和输出(语言转换)。通过对此理论的分析和梳理,笔者提出假设:原文难度越高,译员越倾向于使用源语记笔记。而译员在精力分配允许的情况下主动选择用目标语记笔记时输出流畅性会更高。为了验证假设,笔者对六名经过一年半专业口译训练的学生译员展开实验。实验第一部分让每个译员翻译三段难度(由于语速为难度的决定因素之一,故本文通过控制原文播放速度来调节原文难度)递增的材料,然后在译员本人的协助下辨认他们自己的笔记,统计源语字符和目标语字符的数量。实验第二部分让译员翻译两段难度很低的材料,要求他们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分别用源语和目标语记录,然后对比两段翻译的输出流畅性。最终实验结果证明了笔者上面的假设。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将根据实验结论为口译笔记初学者提供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