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秦王词话》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文体特征、故事题材演变、艺术成就等角度切入,对《大唐秦王词话》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中的诗词和人物形象塑造所使用的模式加以分析。全文共分为四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意义加以概况介绍,对研究现状做了总体回顾。《大唐秦王词话》是《金瓶梅词话》之外仅存的一部明代长篇词话,也是至今流传的唯一完整的长篇说唱词话。其独特的有说有唱的文体形式体现了当时说唱词话的基本特征,而有章有回的文本形式又展现出说唱词话向长篇章回小说演变的具体过程。对《大唐秦王词话》的研究无论是从文体演变的角度,还是故事源流演变的角度,都有重要意义。第2章主要对《大唐秦王词话》的成书过程、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等方面进行大致推断和介绍,同时对《词话》的作者,以及文体性质进行初步推定。关于《词话》的作者,由于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只能根据小说序言作者的身世概况,以及序言对作者生平的介绍予以大致推断。综合以上几种因素,《词话》大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根据《词话》所具有的特殊文体形式、有说有唱的叙事形式和三、三、四的攒十字结构句式,本章又对《词话》的文体性质作了初步推定,认为其正处于由“词话”向“鼓词”过渡的阶段,因此同时具有这两种文体的基本特征。第3章主要通过对《词话》的故事情节与史书同类小说、杂剧的相关记载和描写进行比较,追溯小说故事发展的源流,以及人物形象发展演变过程。另外,本章还对《词话》中的诗词等韵文进行分类,认为有三种类型,一是古代咏史诗,一是杂剧和话本小说中的,多是描述相似历史事件的诗文词作;一是作者为了应付当前创作需要自作的。第4章分析和探讨了《词话》塑造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小说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赋赞形式都使得整部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而论述了《词话》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隋唐类小说、乃至杂剧作品的影响。总之,《大唐秦王词话》独特的文体形态和艺术风格,以及在隋唐历史演义类小说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促使我们必须对其作全方位的,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这也是我们对《词话》进行全面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在当代文坛上刘恒是一位全心致力于人性开掘的作家,在他的《苍河白日梦》中虚拟了一个似实而虚的具象的日常生活场景,来借以表达抽象的人类性和普遍性,把人性在困境中的挣扎
承龄(公元1814年——1865年),字子久,又字叔度,号尊生,又号藏庵,别号净业渔人,裕瑚鲁氏,吉林人,满洲镶黄旗人,累官至贵州按察使、布政使。喜吟咏,著有《大小雅堂诗集》四卷及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一种源于客观事物,从具体形象中出来,形成之后又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存在。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对诗人情志的表达和读者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手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因学习地点不受限制、手机携带方便、师生互动方便等优点,成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但同时,由于手机硬件的特
自古以来关于唐诗的研究极盛,但研究者多着眼于抒情诗。历来学界认为:中国诗歌传统的主流在于抒情。然而,唐代叙事诗已经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显著成绩。中唐,则是唐代文人叙事诗
毛诗与三家诗不同,在汉代以前即在民间流传,在汉代始出,与三家诗同场竞技。由于其说诗的特点和特殊的经历,使得其内容既有源自先秦时期的解诗内容,也有在汉代特定情况下的改
培养幼儿简单的阅读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做出了很多的探索。本文作者以其独特的见解,提出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选择沈从文在昆明时期创作的思辨散文为研究对象,它包括《烛虚》、《生命》、《潜渊》《长庚》、《水云》、《绿魇》、《白魇》、等思辨性散文,主要从历史背景、家庭背景
介绍影响系数法实现风机动平衡的原理,讨论动平衡仪的的软、硬件设计。用开发成功的仪器在现场对型号为QY1的风机进行了动平衡试验,使风机的振动从10.0mm/s降至0.8mm/s,取得
长期以来,学界对《平明》缺乏基本的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希望还原《平明》的本来面目。《平明》副刊在四年时间内共出刊518期,其间三易编者,1938年6月20日至11月30日,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