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是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的病毒中毒力最强的病毒,严重危害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养殖。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完成GCRV全基因序列分析,是我国迄今研究最深入的水生呼肠孤病毒。将购买的GCRV873经过细胞传代后,测定其TCID50为10-3.881/100ul,病毒滴度比文献报道的滴度减少了5个数量级,但该毒株经过细胞传代后,细胞病变效应出现的时间由原来的72h左右缩短到了50h左右,毒价逐步趋于稳定。在人工感染病毒的试验中,细胞培养的病毒最初在草鱼体内不能致病,在确定病毒的注射量和感染温度为5*TCID50和25℃-26℃后,通过在鱼体上传5代后,出现了明显病变,临床症状主要是红肌型为主的病变,用出现明显症状的草鱼内脏制作病毒液人工感染草鱼进行正式试验。病毒感染草鱼后第4天开始发病,第7天达到死亡高峰,之后进入转归期。感染病毒的鱼初期表现出特征性的“应激性出血症”,鳃盖、腹部和嘴部出现明显的充血发红。患病草鱼皮肤、肌肉、鱼鳍基部发红、充血、出血。该病毒主要导致各脏器的严重出血、失血,最后各脏器的严重贫血,各脏器的贫血又反之导致了器官的坏死、变性。病理学观察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血管壁被破坏,血细胞外渗;肝脏细胞空泡变性,崩解脱落;脾脏局灶性坏死;心肌和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纤维断裂,蜡样坏死,同时可见出血;肠腔积液,轻微水肿,肠绒毛少量脱落。超微病理研究表明: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肾脏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质中,其它组织器官中未见病毒粒子。肾病变最严重,肾小管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极度肿胀、嵴断裂、溶解。肝脏内皮细胞、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轻度水肿、嵴断裂、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