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猷、周克允《华语新捷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语新捷径》(Introductory Mandarin Lessons or Hua YüHsin CHieh CHing,1931)是美国驻华使馆军官麦克猷(James Marshall Mchugh,1899-1966)及其中文教师周克允于1931年合著的一本初级汉语口语教材。本文是首次从汉语国际教育的角度,对其作语言学的专题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说明选题意义,介绍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文献来源,并对《华语新捷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编排作初步探讨分析。第二章对该书的语音教学进行分析,首先展现教材所论述的较为科学的形容词重叠的变调理论,并论述其语流音变教学中的特色与缺失之处,指出其声韵母与威妥玛拼音方案的某些细微差别或改进之处,重点展示书中对重点易错声韵母的辨析。第三章从该书的词汇编排探讨其体现的的“字本位”教学观,通过对其词汇数量和编排进行考察,分析其简洁性、教学层递性的教学特色,并从话题、词汇内容的选择和复现率两个方面,揭示其词汇选编的实用和网状呈现的教学策略。第四章从词类、短语、句法三个角度揭示教材中的重要语法讲解,主要说明量词教学编排的合理性和数词的独特的图表教学方式,对兼语短语和述补短语在教材中的教学顺序和编排进行了分析,对“把”字句和疑问句进行分类并对其教学顺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同时指出过分淡化语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第五章对同时期驻华军官与中国人合作编写的三本教材(《适用新中华语》、《华语须知》和《华语新捷径》)从教材编撰和教学内容两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三本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初步认定《华语新捷径》为另外两本书的过渡时期的产物,对前者有改进有继承,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但是为后者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借鉴。第六章为基本评价,《华语新捷径》作为一本初级汉语口语教材,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体现出其“新”和“捷”的特征,肯定其历史价值的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从认知语言学观点看,言外转喻(IM)既是人类最根本的思维形式之一,亦是生成间接言语行为意义推理操作的解决方案。不过解释间接言语时,从听者的角度,推理速度的发生并不完全按照一步
词汇理解,尤其是动词的理解是儿童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句法启动理论框架下的语言习得研究表明了句法结构在儿童动词理解中有很重要
加强个体热防护是服装功能性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防火服装的热防护性能不仅取决于纤维材料及其织物结构,还取决于服装的构成及其着装态势。客观定量地测评服装热防护性能应
采用等通道角轧制工艺(ECAR)对AZ31镁合金板进行轧制变形,结合光学显微镜、EBSD、杯突实验机和拉伸实验机等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ECAR工艺对镁合金板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课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实践课。对留学生来说,写作课是很难、很可怕也很无聊的课。越南学生也不例外。在给越南学生上写作课的过程中,教师们已经发现很多存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教育部新设立的以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为目标的专业学位,其更强调应用性。作为该专业的学生,我参加了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的“Chinese Island”实习项目,担任初级班
<正>~~
会议
近几年人物纪录片颇受创作者青睐,关注人本身的优秀纪录片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挖掘人物情感,使之依托影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尤为重要。遂本文结合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各个阶段,以毕业作品《爱被按了静音键》为例,结合其他优秀纪录片,论证了充足的创作准备是情感表达的前提、精巧的采访与拍摄是情感表达的基础、恰当的故事节奏与结构是情感表达的关键、和谐的声音运用为情感表达锦上添花,由此在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前、中、后
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机械转换。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女性主义认为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的过程,是译者传达、重写并操纵一个文本使它适用于第二
道路和汽车照明都是低亮度的照明,属于中间视觉的范畴,这时,人眼对于较短波长的光更敏感,故而采用白光好。本文简要介绍它们所用的白光金属卤化物灯。实践证明,通过精心研究,开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