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肠外瘘患者小肠粘膜增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che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研究已表明生长激素能促进肠粘膜对糖、脂肪及氨基酸的吸收,并能促进肠粘膜的代偿性增生,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由动物实验所证实,对于其在临床的作用,特别是在肠衰竭的患者中的作用,目前国际和国内都研究得较少。本课题研究了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肠外瘘患者小肠粘膜增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进而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进入我科的8例唇状小肠外瘘病例,肠液丢失量少,有足够长的消化道以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研究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肠内营养阶段和应用生长激素阶段。肠内营养阶段为入院至氮平衡稳定(7天),生长激素阶段为7天。于入院当日行能量消耗的测定,入院次日给予1.5REE热量的肠内营养,连续测定24小时总氮定量,待氮平衡稳定(7天)后,皮下注射生长激素(每天10u,连用7天)。营养支持与方法在整个试验期不变。分别于开始肠内营养至氮平衡稳定(7天)后、给予生长激素后第四天、第七天经瘘口活检小肠粘膜行常规病理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同时行机体组成分析、抽血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营养指标,并进行氮平衡测定。 结果:肠外瘘患者给予生长激素后第4天、第7天粘膜的绒毛高度分别为500.54±53.79um、459.03±88.98um,与使用生长激素前一天(210.94±49.16)相比有显著变化(P<0.01),小肠粘膜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第4天(24.93±3.41%)与使用生长激素前一天(12.92±4.20%)相比有显著变化(P<0.01),第7天(3046±5.24%)变化显著(与使用生长激素前一天相比P<0.01,与使用第4天相比P<0.05)。使用生长激素后可使患者体重增加,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较使用前有明显增长。同时还能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 结论:应用生长激素能明显促进肠外瘘患者小肠粘膜的增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维持机体的正氮平衡。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着重阐述了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强调与传统教学的优化结合,并由此获得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新一轮高中地理改革已在我省展开,作为改革的先锋-高三地理教师,首先得接受新理念,转换新角色,改进新教法,倡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法,不断地去创新、开拓,努力完成课程
本人从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特别是在现阶段新一轮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
背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s),吉非替尼(易瑞莎),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
钢琴教学是一门具有高度艺术性、技术性、科学性的课程.本人针对自己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本文以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为导向,结合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特点的分析,从激发学生兴趣、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等方面探讨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目的:人类许多复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机体多种分子改变密切相关,包括影响代谢相关的小分子、调控生理功能相关蛋白、遗传调控的基因等。而这些分子的改变在疾病的早期是非常
目的:定量研究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狭窄患者的颞骨HRCT影像资料,分析不同耳道发育状态下颞骨畸形的类型和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10月至复旦大学
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重要方式.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的训练特点,对于促进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
现场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观察、谈话的方式寻找挖掘新闻事实内涵的调查研究活动。成功的现场采访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