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糠生物炭对重金属铅镉的吸附机制及修复效应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体与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日益凸显,人类社会正遭受严重的健康挑战。由于生物炭具有原料广泛、加工简易、环境友好、表面性能优良(大比表面、多孔结构与丰富的官能团)等优点,其在环境污染修复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我国作为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可产生大量菌糠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被随意堆积,不仅造成生物质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为了实现对菌糠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重金属污染环境的修复,本研究选用来源丰富的灵芝、平菇与绣球菌糠作为生物质原料,在500℃限氧热解条件下制备三种生物炭(GSBC、PSBC与SCBC),并使用元素分析、BET、SEM-EDS、XRD、FTIR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菌糠生物炭(MSBC)进行表征;通过批量吸附、机制定性和定量分析试验,研究了不同MSBC对水体Pb2+/Cd2+的吸附特性和吸附机理;此外,选取山西褐土与湖南水稻土两种Pb、Cd污染土壤作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MSBC对两种土壤中Pb、Cd形态以及甜菜吸收的影响,并对其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00℃炭化热解制备的不同MSBC表面具有丰富的官能团与良好的介孔结构,且生物炭表面均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芳香化程度较高。在GSBC、PSBC与SCBC中,GSBC拥有的大比表面积与良好的介孔结构可以为Pb2+/Cd2+的吸附提供更多的结合位点。(2)三种菌糠生物炭对水体中Pb2+/Cd2+的总体去除效果为:GSBC>PSBC>SCBC,且吸附能力依赖于溶液p H。准二阶动力模型与Freundlich模型适用于描述MSBC对Pb2+/Cd2+的吸附过程,说明Pb2+/Cd2+的吸附主要是发生在多分子层上的化学吸附。由Langmuir模型计算出的GSBC对Pb2+/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了246.33与68.70mg·g-1,其吸附能力高于大多数吸附材料。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MSBC吸附Pb2+/Cd2+的主要机制为碳酸盐的沉淀作用,同时还伴随着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以及π-M2+间相互作用的贡献。(3)在Pb、Cd复合污染的山西褐土与湖南水稻土中,三种MSBC施用后,土壤p H、有机质以及速效N、P、K含量显著升高,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强;施入不同MSBC可以促进土壤中的Pb、Cd由弱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向可氧化态与残渣态转化,降低Pb、Cd的生物有效性。其中,GSBC对Pb、Cd的钝化效果最佳,与CK对比,山西褐土与湖南水稻土中弱酸可提取态Pb含量分别降低了53.16%与51.55%,弱酸可提取态Cd的含量则分别降低了56.25%与62.39%。此外,三种MSBC均可促进甜菜的生长,减少甜菜各部位对Pb、Cd的吸收,对缓解Pb、Cd的胁迫作用具有较好效果。综上所述,三种MSBC对于水体中Pb、Cd的去除以及两种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改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在这三种生物炭中,GSBC的应用与修复潜力最大。
其他文献
植物工厂是现代社会理想的叶菜生长设施,然而建造成本、运行成本和设备成本高等费用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其中营养液栽培成本较高且技术复杂,对于蔬菜生产的一线菜农来说不容易掌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基质栽培方式,在普通日光温室中进行叶用莴苣的层架式栽培试验,试图为叶菜层架式基质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就基质厚度进行了探究。以育苗基质为主,设置厚度6cm、10cm、14cm三种处理。发现基质越厚,莴苣根
流域生态环境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及其内在驱动力是景观生态关注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流域景观动态及其驱动力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握景观环境演化的规律,提高景观动态变化趋势的预测能力,为流域景观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汾河一级支流文峪河作为流域的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文峪河流域的景观动态及其驱动力。本文从景观覆被、景观格局、景观预测、景观评价等方面对流域
骨骼肌作为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能量代谢举足轻重。骨骼肌的形成是一个精准且高度协调的过程,期间需要经历成肌细胞的增殖、迁移、融合等阶段才能形成肌纤维。骨骼肌卫星细胞作为肌源性干细胞,可以参与到机体肌肉形成和再生进程中,解析肌肉形成的调控网络与调控机制有助于家畜肉质品质的改良,而提高肌肉生长速度和肌肉产量对未来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土壤有效磷亏缺是制约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通过生物学途径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利用率和缓解低磷对作物的伤害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硅(Si)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提高其对逆境胁迫的抗性。然而,低磷条件下外源Si对番茄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和机理尚不清楚。本试验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对照(0.66 mmol·L-1)、轻度低磷(0.44 mmol·L-1)、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与豌豆分别在单、间作模式下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施氮量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率与植株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借此探究出最佳的氮肥施用量及种植模式。本文通过大田实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N0),90 kg/hm2(N1),180 kg/hm2(N2),270 kg/hm2(N3),分别选择春小麦开花期和豌豆的开花结荚期,针对二者在单、间作模式中的农艺性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强,城市不断扩大,城市能源消耗随之增加,更多的人为热被释放。此外,由于新建高层建筑增加,使得城区中积聚了大量热量,不易扩散,造成了建成区内热岛效应的进一步加剧。解决城市热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六期太原市建成区边界变化范围,研究太原市热环境现状和近20年来太原市热环境格局;太原市绿地现状和近20年来太原市绿地空间格局变
学位
蝉花虫草,是我国传统的食药用菌,它含有的化学成分物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黄素单加氧酶首先在肝微粒体中被发现。之后,在细菌、酵母、哺乳动物和植物中的作用也被陆续报道。但是,在丝状真菌中,对其功能和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蝉棒束孢菌(蝉花的无性型)Icfmo基因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敲除、荧光互补、表型观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等,系统地分析了Icfmo基因在蝉棒束孢菌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大豆皂苷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功能成分。大豆皂苷主要分为A类、DDMP类、B类和E类4类。A类皂苷末端糖基乙酰化导致大豆及其制品具有苦味和涩味,而DDMP类、B类和E类皂苷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A类皂苷缺失大豆材料的种子及制品的口感明显得到改进。GmSg-5基因是A类皂苷代谢的关键酶基因。为了改进大豆食品的口感并提高皂苷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对GmSg-5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和从基因水平建立快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机器人技术研究是现在各国科技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中跟人类外形接近的双足机器人是各国在机器人领域研究的比较热门的课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现状。双足机器人相较其他形式的机器人,如爬行式,轮式等形式的机器人更能够在高危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给予人们帮助。双足机器人因其系统复杂,而具有多项技术指标,其中步态的稳定性是其重要指标之一。双足机器人步态稳定性的提升能够确保其加快走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