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SiC功率器件新结构与实验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k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伏级超高压功率器件主要应用在高压直流输电、全电化舰船、高能激光武器等领域。尽管硅(Si)器件通过串联形式可以将模块电压做到10 kV以上,但是元器件数量多,拓扑结构繁杂,寄生效应增多,极大地制约了超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性能。以碳化硅(SiC)器件为代表的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凭借其高耐压、低损耗、高热导率等优势,在超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SiC功率器件被誉为带动“新能源革命”的“绿色能源”器件,其中10 kV超高压SiC功率器件无需复杂的串并联结构,可以减少系统元器件数目,简化电路拓扑结构,极大地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和系统可靠性。迄今国内外10 kV超高压SiC功率器件仍处于研发阶段。因此,本文对超高压SiC功率器件新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超高压SiC功率器件结终端耐压机理和新结构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深入开展超高压SiC结终端电荷场调制机理研究,建立结终端耐压模型;提出电荷场调制结终端扩展的10 kV SiC Pi N新结构和集成低势垒二极管的10 kV SiC MOSFET新结构;并基于国内碳化硅功率器件工艺平台,成功研制出10 kV/100 A SiC Pi N二极管和10 kV/10 A SiC MOSFET晶体管,为国内超高压SiC功率器件的设计与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指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如下:1.建立超高压SiC器件结终端扩展结构的耐压解析模型。基于电荷场调制机理和阻断状态时结终端区域的电荷平衡理论,分析超高压SiC结终端扩展结构的特点,分别建立了耗尽层扇形分布结终端扩展(Sector Depletion Distribution-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SDD-JTE)解析模型和耗尽层椭圆分布结终端扩展(Elliptical Depletion Distribution-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EDD-JTE)解析模型。在上述模型指导下,获得10 kV结终端扩展结构的击穿电压达到其理论击穿电压的98%以上,实现了高电压保护效率和结终端电场优化分布的良好调制效果,为超高压SiC结终端扩展结构和工艺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基于上述机理和模型,提出适用于10 kV功率器件的高K介质增强耗尽JTE(High-K dielectric Enhanced Depletion-JTE,HKED-JTE)新结构和均匀刻蚀型场限环(Etching Uniform Field Limiting Ring,EU-FLR)新结构。其中,HKED-JTE结构是在JTE表面引入高K介质层,对SiC体内的电通量具有吸引作用,以达到优化表面电场分布之目的。阻断状态时,高K层在界面处会感应出负电荷,有助于增强耗尽JTE结构,使得高K层和SiC界面的尖峰电场相比传统双区JTE结构降低54%,进而拓宽JTE注入剂量窗口,达到传统双区JTE结构的近4倍。另一种EU-FLR新结构通过改变刻蚀深度、刻蚀位置和环间距等结构参数,优化结终端的电场分布,使击穿电压达到理想平行平面结击穿电压的90%,相比于同等耐压等级的传统等间距场限环,结终端长度减少30%;相比同样面积的传统等间距场限环结构,结终端耐压值提高58%。3.提出电荷场调制结终端扩展(Charge Field Modulated-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CFM-JTE)新结构,研制出10 kV/100 A的CFM-JTE SiC Pi N二极管。CFM-JTE结构引入了5个具有不同电荷量的区域,分别对主结和结终端进行电荷场调制。CFM-JTE结构的反向阻断电压达到理想平行平面结击穿电压的99%,而长度仅400μm,同时,其注入剂量窗口为7.1×1012cm-2~1.35×1013cm-2,相比外环调制辅助JTE和双区JTE结构分别提升了33%和106%,具有更好的工艺鲁棒性。本文基于国内SiC工艺制造平台,在外延层掺杂浓度为5×1014cm-3、厚度为100μm的4寸N型4H-SiC晶圆片上研制出10 kV/100 A的超高压CFM-JTE SiC Pi N二极管,有源区面积为0.1 cm2,最大击穿电压为13.5 kV@IR=10μA,达到理想平行平面结击穿电压的96%,常温下具有100 A的大电流处理能力,Baliga优值(BFOM=BV2/Ron,sp)高达173.6 GW/cm2,相关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提出一种集成低势垒二极管的10 kV SiC MOSFET新结构(Low Barrier Diode-MOSFET,LBD-MOSFET),研制出10 kV/10 A超高压SiC MOSFET晶体管。LBD-MOSFET通过在一侧P_base区上方引入N_well区,降低源漏间的电子势垒,从而在元胞中形成一个低势垒二极管。当其在第三象限工作时,低的电子势垒使LBD以更低的源漏电压开启,因此有效避免了体二极管开启所导致的双极退化效应。LBD-MOSFET器件的第三象限开启电压为1.3 V,相比传统结构下降了48%,其特征栅漏电容Cgd和高频优值(Ron×Cgd)分别为1.0 p F/cm2和194 mΩ·p F,相比传统结构分别降低81%和76%。为了改善栅极氧化层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表面介质加固的SiC MOSFET新结构(Central Surface Dielectric-MOSFET,CSD-MOSFET)和一种埋层介质加固的SiC MOSFET新结构(Central Buried Dielectric-MOSFET,CBD-MOSFET)。上述结构的栅氧化层电场均可控制在2.5 MV/cm以内,相比传统结构降低30%。基于国内SiC器件工艺实验平台,在外延层浓度为5×1014cm-3、厚度为100μm的N型4H-SiC晶圆上成功研制出10 kV/10 A SiC MOSFET晶体管,击穿电压为11.3 kV,漏电流仅10μA;阈值电压为6.4 V@JDS=0.5A/cm2、VDS=1 V;正向导通电流为10 A@VGS=18 V、VDS=5 V,比导通电阻为130mΩ·cm2@VGS=18 V;Baliga优值(BFOM=BV2/Ron,sp)达到0.98 GW/cm2。
其他文献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通过主动发射、接收特定的电磁波来获取地物信息,成像不受时间、天气等因素影响。极化SAR图像分类在自然灾害分析、城市规划等军、民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极化SAR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高分辨、多极化SAR图像带来了更丰富的地物信息和更复杂的图像场景,极化SAR数据量也随着极化SAR系统的普及而日益增多。虽然更丰富的极化信息与数
外辐射源雷达与传统的主动雷达相比具有隐蔽性强、辐射源丰富、成本较低、容易部署等优点,已经在军事/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数字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模拟广播信号,数字广播、电视、通信等信号的模糊函数大多呈典型的“图钉型”,具有较好的稀疏性。本文针对不同的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研究了基于稀疏表示的目标检测问题,提出了新的检测算法。所提算法无需信号重构,有效地降低了运算量,缓解了雷达信号处
日益发展的电子系统要求相控阵天线的带宽越来越宽、扫描角度越来越大。虽然宽带平面阵列天线已经实现了±60°扫描范围,但是不能满足现代电子系统的需求。目前,紧耦合天线阵列技术是实现超宽带带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其超宽带阻抗匹配问题和大角度扫描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本学位论文对大角度扫描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平面紧耦合天线阵为研究载体,对其超宽带阻抗变换器、H面大角度扫描匹配层、宽波束天线单元进行了深入研究
近几十年来,利用极化信息提高雷达的检测、抗干扰和识别能力是雷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极化的引入,信号维度也随之增大,为了刻画包含极化特征的杂波统计特性,就需要更多的训练样本。而在实际中,雷达需要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目标检测环境,导致杂波存在异构性,且邻近距离环中合适的杂波样本数量往往较少,因此提升极化雷达在复杂杂波环境中的检测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
高增益天线在远距离通信、雷达系统、空间探索等领域中应用广泛。平面透镜天线由于具有成本低、质量小、易加工等优点,正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高增益天线技术方案,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宽带单馈平面透镜天线、基于阵列馈电的低剖面宽带平面透镜天线、相控波束扫描平面透镜天线、相控涡旋波束平面透镜天线、滤波低散射复合平面透镜天线等。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款基
为了保证高质量、高速率无线服务和可靠的传感能力,需要增加带宽的数量。雷达系统占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并且雷达与无线通信相似的射频前端结构越来越多,因此雷达和通信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成为解决频谱稀缺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随着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干扰抑制、预编码、空间分离以及波形设计均为雷达通信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雷达通信一体化互干扰信号的基本特征出发,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雷达通信一体化互干扰处理涉及的
本文主要对电磁兼容领域中的电磁辐射源定位和电磁辐射评估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了实现电磁辐射源的定位,建立了一个表征接地板上的电流源与辐射近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基于数值格林函数的辐射源模型去重构复杂介质环境中的辐射源。为了加速辐射源的重构,一方面,一个只需要少量近场样本的稀疏求解器被用于快速求解已经建立的辐射源模型;另一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个自适应的采样方法去高效地收集辐射源的近场
天线一般关注其远区的辐射特性。然而在某些特定应用场合,如无线输能、近场探测、射频识别、近场高速无线通信、微波医疗和微波成像等领域,目标位于天线工作的近场区,需要将辐射的电磁波能量汇聚在近场区域的特定位置来提升功率密度和减少干扰,该天线称为近场天线。不同于远场天线,近场天线波束赋形维度从(θ,φ)变为(x,y,z),极化变为三维矢量极化(ex,ey,ez)。近场天线不同阵元间存在非线性空间相位因子,
单载波频域均衡(Single-Carrier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SC-FDE)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广泛使用的两种典型传输技术。与OFDM通信系统相比,SC-FDE通信系统还具有对载波频偏不敏感、峰均功率比低、发信机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SC-FDE通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 C)的规模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导致片上的电源配送网络(Power Delivery Network,PDN)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各电源域噪声(Power Supply Noise,PSN)会相互串扰,这不仅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噪声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引起系统的功能错误。在芯片的设计迭代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系统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