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机体免疫耐受失控、自身免疫应答过高引起的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 UDCA)是目前治疗PBC的一线药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UDCA无应答。越来越多的临床报告显示苯扎贝特(Bezafibrate,BF)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开始走进临床PBC患者的治疗中,但其对于PBC疾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固有免疫是机体防御及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础,单核细胞作为其中主要的效应细胞,以其特有的表型特征及功能特点在PBC的发病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前期对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研究结果显示PBC中存在单核细胞亚群的失衡,其与肝损伤、炎症指标及Thl细胞的分化均密切相关。因此,BF能否作用于单核细胞上,从机体过度免疫应答触发的早期阻止PBC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目的:观察BF对PBC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及BF是否能通过调控单核细胞从而进一步影响CD4+T细胞分化,并且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BF抗PBC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实验室依据。方法:1.采集PBC患者外周血20m1,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一步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以不加药处理作为对照组,其余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 (50μM、100μM、200μM)培养48h,RT-PCR技术检测CD16、TNF-α、IL-1β、IL-6各mRNA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CD16、 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频率及细胞凋亡情况。2.分离PBC患者的PBMC,从中分选出CD14+单核细胞、CD4+T细胞,将BF预处理组与未经BF处理的CD14+单核细胞分别与CD4+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 +CD4+T(Thl)细胞、IL-17+CD4+T (Th17)细胞比例及Ki-67+CD4+T细胞频率;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技术重复上述共培养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Thl细胞频率;RT-PCR检测BF作用下单核细胞中IL-12p35、IL-12p40和IL-18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BF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对PBC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P>0.05):2.BF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BC患者单核细胞上CD16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P<0.05),尤其在200uM的BF干预浓度下,二者的抑制率分别为44%和58%;3.BF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BC患者单核细胞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IL-6的mRNA水平(P<0.01),在200μ M浓度的处理下,其抑制程度分别为49%、53%和42%:4.各浓度BF对PBC患者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5.各浓度BF处理下,单核细胞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P>0.05);6.BF不能通过调控单核细胞而间接影响CD4+T细胞的增殖(P>0.05);7.BF通过调控单核细胞而间接抑制Thl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Th17细胞分化无影响(P>0.05);8.对于Thl细胞的分化情况,无论是对照组还是BF预处理组,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的共培养方式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两种培养方式下的BF均可通过调控单核细胞抑制Thl细胞的分化(P<0.05):9.BF抑制PBC患者单核细胞中IL-12p40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P<0.01),而不影响IL-12p35 mRNA(P>0.05)。结论:BF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及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且BF可能通过降低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分子(IL-12p40和IL-18)进一步间接抑制Thl细胞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