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侧电针对CCI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对侧电针和同侧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P2X3(P2X-Receptor3)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对侧电针对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机制。   方法;将24只痛阈相近(MWT:32.8±2.98g,TWL:12.0±1.31s)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造模不电针)、模型对照组(右侧造模不电针)、对侧电针组(右侧造模+电针左侧足三里、阳陵泉穴)、同侧电针组(右侧造模+电针右侧足三里、阳陵泉穴),每组6只。电针组大鼠于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采用2/100Hz疏密波低频电针,电流强度1mA,一共治疗7天。所有动物分别于术前(第0天)及术后第3、5、7、10、12、14天测量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观察造模前后及电针前后大鼠的痛阈变化。术后两周处死动物,灌注固定取材,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法定位P2X3受体蛋白在DRG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患侧LA-6DRG神经元P2X3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大鼠痛阈变化:   1.1造模前后痛阈改变:CCI造模后大鼠造模侧后肢出现不同程度MWT值和TWL值的降低。模型对照组大鼠MWT值及TWL值术后第3天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之后缓慢下降至术后第14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假模组大鼠MWT值和TWL值术后第3天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缓慢升高至第14天,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电针前后痛阈改变: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大鼠在电针治疗后,MWT值和TWL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增高。两电针组大鼠术后第10天所测MWT值及TWL值均较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增高(P<0.05);术后第14天MWT值及TWL值较术后第7天均显著增高(P<0.01),同时间点较模型对照组也显著增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假模组(P<0.01)。同侧电针组大鼠术后第12、14天MWT值大于同时间点对侧电针组(P<0.05),但其术后第10、14天TWL值与对侧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2天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P2X3受体蛋白荧光定位:免疫荧光法观察到DRG部分小中型神经元胞浆显现强绿色荧光(++~++++),胞核不显色(一),大细胞及周围神经纤维显现微弱荧光(±~+),提示P2X3受体蛋白主要表达于DRG小中型神经元胞浆。   3、P2X3受体蛋白表达:P2X3受体蛋白主要定位于DRG小中型神经元胞浆,呈棕黄色,胞核不显色,大细胞及周围神经纤维极少表达。模型对照组、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P2X3蛋白阳性神经元总数及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假模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阳性表达均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同侧电针组阳性神经元总数与对侧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电针组LA、L5节段DRG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较对侧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6节段较对侧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P2X3受体mRNA表达:P2X3受体mRNA同样主要表达于DRG小中型神经元胞浆,呈蓝紫色或蓝黑色。模型对照组、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的P2X3mRNA阳性神经元总数及平均光密度值较假模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阳性表达较C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电针组阳性神经元总数少于对侧电针组(P<0.05);同侧电针组L5、L6节段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较对侧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节段较对侧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CCI模型技术成熟,造模后大鼠MWT及TWL均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两穴后,大鼠痛阈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提示电针治疗有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其中以同侧电针组效果较为显著。   2、电针治疗能下调P2X3受体蛋白及mRNA在DRG神经元的表达,提示针刺镇痛的作用可能与降低P2X3受体mRNA表达,从而减少P2X3受体蛋白的合成有关。   3、同侧电针组下调P2X3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较对侧电针组效果明显,提示同侧电针镇痛效果优于对侧电针,其机制可能与同侧电针下调P2X3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更为显著有关。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因而,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摘 要: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目前研究的范围停留在三个方面:从理论层面上阐述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调查分析,提出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重视数学应用教学,提倡数学建模,强化数学应用意识。研究应该深入拓展。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 相关研究 主要方向    一、引言  教育部2003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摘 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就是指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
摘 要: 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创新人才,“过程→生成”教学模式是较好的选择。学业评价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基于“过程→生成”教学理念,讨论了与之相适应的学业评价模式。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 “过程→生成”理念 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左右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所以学业评价改革也是教学改革重要环节。基础教育新课改已进行多年,然而高等学校、尤其是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学
摘 要: 高一、高二课程较紧,复习的时间少,课改后数学知识又分为不同的模块,数学知识较为分散,这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的解题错误有许多。在教学中可通过比较正解与错解,帮助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 数学解题 思维定势 负面影响 对策    在高一
摘 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作为切入点,注重情境创设与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为发现新知识营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为认识新知识提供一个理想阶梯。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优化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为了提高引导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假探究”现象的发生,在引导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回归数学本质  由于引导探究性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就应当首先关注这种活动的数学意义,特别是,应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渗透着各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真实情景性(生活化)、操作性、体验性等片面化教学。值得指出的是,这事实上也就是美国经由对前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