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淮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基地,存在冬季土地资源利用不足的情况,利用冬闲田种草可有效增加优质饲草产量,提高传统农业模式的生产效率以及满足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江淮地区冬闲田以50:50、67:33、33:67的混播比例种植燕麦与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三种豆科牧草的混播草地,并以单播草地作为对比,研究不同混播模式对燕麦-豆科混播草地牧草的生长状况、干草产量、土地利用率、营养品质及绵羊瘤胃降解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江淮地区筛选适合当地冬闲田种植的牧草生产模式提供参考,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燕麦与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三种豆科牧草在江淮地区冬闲田进行单混播种植后均能完成其生育期,且生长状况良好,不会影响下一季度作物的耕作。(2)混播能够提升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从燕麦干产量来看,混播处理中燕麦+箭筈豌豆(67:33)所获的燕麦干草产量最高,为1365.25 g·m-2;从饲草总干产量来看,所有混播处理的总产量均显著高于豆科牧草单播产量,其中燕麦+箭筈豌豆(67:33)和燕麦+金花菜(33:67)的总干草产量分别比燕麦单播增产10.4%和9.5%,生产性能表现最为可观;从土地利用率方面来看,燕麦+金花菜(33:67)的土地利用率最高,比单播模式提高了50.84%。从饲草产量和土地利用方面综合来看,燕麦+箭筈豌豆(67:33)和燕麦+金花菜(33:67)是适合江淮地区推广利用的冬闲田混播生产模式。(3)混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茎叶比,提高饲草的适口性。混播饲草的营养价值较单播更为全面,与单播燕麦相比,粗蛋白含量提高26%56%,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降低4%14%、4%11%,钙、磷含量分别增加52%88%、40%60%,与单播豆科牧草相比,粗脂肪含量提升4%27%。混播体系中燕麦的粗蛋白含量较单播燕麦升高,粗纤维含量降低,豆科牧草的粗蛋白含量较单播豆科有所下降,粗纤维含量有所提高。进行饲用价值分析可得,所有混播处理中,燕麦+金花菜(33:67)的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值最高,为116.67。(4)混播饲草的体外发酵性能优良,其中产气量较单播增加14%43%、有机物消化率提高11%34%、甲烷产量降低7%14%,pH值(6.586.79)、氨态氮浓度(12.6522.33 mg/100mL)和挥发性脂肪酸构成比均在合理范围内。各混播处理中燕麦+箭筈豌豆(50:50)和燕麦+金花菜(33:67)的总产气量、有机物消化率最高,并且具有适宜的pH值、氨态氮浓度和较低的甲烷产量,发酵性能最佳。通过灰色综合分析法,选取干草产量、土地利用率、粗蛋白含量及有机物消化率等多个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可知,燕麦+金花菜(33:67)、燕麦+箭筈豌豆(67:33)和燕麦+箭筈豌豆(50:50)混播草地的综合生产性能最高,适合在江淮地区及类似地区进行推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