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效碳和氮库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ackzeng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不可忽视的组分,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分解者,参与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地域单元,是澳大利亚森林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在澳洲气候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人们对森林土壤有效态碳氮库及微生物活性方面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 var. elliotttii)、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和贝壳杉(Agathis australis)是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州最主要的3种森林类型,本文以这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及结构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效碳氮库及相关的微生物过程,对于进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土壤11种重要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Al、Cu、Fe、K、Mg和Mn含量差异影响显著。不同森林类型SOCHW含量在552-1154 mg·kg-1之间变化,SOCHW含量大小顺序为湿地松>南洋杉>贝壳杉。SONHW含量则以南洋杉最高,为46.2 mg·kg-1,占可溶性全氮含量(SONHW/TSN)的65.38%,占全氮(SONHw/TN)的0.82%;其次是贝壳杉为39.2 mg·kg-1;湿地松林土壤SONHW含量最低,为26.7mg·kg-1。且南洋杉和贝壳杉林地土壤SONHW含量显著(P<0.05)高于湿地松。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NHW和(?)SONHW/TSN差异达极显著(P<0.01)。不同森林生态系统NH4+-NHW含量均高于21.4 mg-kg-1,而NO3--NHW含量均低于8.02 mg-kg-1, NH4+-NHW的变化趋势跟SONHW和(?)SOCHW不一样,有机态碳氮比(C:NHW)的变化趋势跟SOCHW的变化趋势一样,并且C:NHW在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P<0.05)。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含量相差较大。SONKCl比SONHW要低,均值为9.93 mg·kg-1, SONKCl占TSN的24.6-33.5%,占TN的0.14-0.25%。在湿地松林地, SONKCl含量占TSNKCl的比例最高,为29.3-32.1%;但占TN的比例最低,为0.14-0.16%,说明湿地松林地的TSN含量偏低。南洋杉林地土壤SOCKCl含量最高,而湿地松林地SOCKCl含量最低。由于NH4+-NKCl主要来自于无机态氮库,其含量与热水提取物的变化一致,并且在不同森林类型土壤之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而各森林类型土壤NO3--NKCl含量偏低,都在7.7 mg·kg-1以下。SOCKCl和C:NKCl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土壤SOCKCl和SONKCl含量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差异。2.贝壳杉林地土壤MBC含量最高,为188.2 mg-kg-1,其次是湿地松林地为112.8mg-kg-1,南洋杉林地MBC含量最低,其含量为77.1 mg-kg-1,不同森林类型土壤MBC含量差异显著(P<0.05), MBC含量占全碳含量(MBC/TC)在0.48-1.55%之间,且不同森林类型土壤MBC/TC差异显著。MBN含量均值为18.0 mg-kg-1, MBN有着和MBC同样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且不同森林类型各土壤MBC的含量差异显著。δBC在-28.5--27.5%o,其中南洋杉林地土壤的δ13C含量较高,均值为-27.8%o,湿地松林与其他两种林地土壤δ13C含量差异显著;δ15N含量在-2.1-3.4‰之间,其中贝壳杉林δ15N含量最高,为2.33%o,不同森林类型土壤δ15N含量之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森林土壤PMN和PMN/TN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南洋杉林PMN最高,为77.19mg·kg-1, PMN/TN为0.138%;其次为贝壳杉林,PMN为71.87 mg-kg-1, PMN/TN为0.14%;而湿地松林最小,PMN为43.55 mg-kg-1, PMN/TN为0.082%,方差分析表明湿地松林地土壤PMN和PMN/TN均与其他两种森林之间差异显著。3.63 d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贝壳杉林地土壤呼吸程度最强,为680.28 gCO2-C kg-1,显著强于湿地松林277.73 g CO2-C kg-1 (P<0.05)。对土壤呼吸潜在碳排放进行模拟,得出贝壳杉最大潜在碳排放(C0)为1117.8 g CO2-C kg-1;其次为南洋杉林土壤为1082.1 g CO2-C kg-1;而湿地松林土壤最低,为783.0 g CO2-C kg-1,并且湿地松与其他两种森林土壤最大潜在碳排放差异显著,模拟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说明拟合效果很好。底物对不同林地土壤呼吸所产生的CO2影响格局基本一致。底物Glucose的添加对土壤呼吸产生CO2的量影响较对照均有显著的提高(P<0.000), Glucose和Na2HPO4以及Glucose、NH4NO3和Na2HPO4共同作用与对照相比,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呼吸强度。但是在底物Na2HPO4或H4NO3和Na2HPO4共同作用下,气体排放均减少,尤其是Na2HPO4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呼吸。添加底物与对照相比其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显著的时间性变化(P<0.001)基本一致,总体上三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曲线格局相似,均呈现单峰型。底物的添加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并不一致,其影响与底物对土壤呼吸基本相似。4.微生物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培养24 h后,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迅速增加。在96h的培养过程中,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南洋杉林>贝壳杉林>湿地松林,其中南洋杉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最强的代谢能力,湿地松与其他两种森林类型的碳源利用差异显著(P<0.05)。南洋杉林地土壤的Shannon指数为4.391,均匀度为0.046, Simpson指数为67.9,Mclntosh指数为14.07,均匀度为0.979,均高于其他两种森林类型,湿地松林最低,并且均与南洋杉和贝壳杉林地土壤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达差异显著(P<0.05)。同一森林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差异非常显著,在Biolog微平板整个培养期内,土壤微生物比较偏好的碳源类型为糖类和聚合物类。5.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几丁质酶和亮氨酸氨肽酶(LAP)活性表现为:湿地松林>南洋杉林>贝壳杉林。酸性磷酸酶和p-葡萄糖苷酶活性表现为:湿地松>贝壳杉>南洋杉;碱性磷酸酶则表现为:贝壳杉>湿地松>南洋杉。土壤几丁质酶与TC, pH与几丁质酶、LAP、β-葡萄糖苷酶、TC和碱性磷酸酶之间差异显著(P<0.01)。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与南洋杉、LAP和p-葡萄糖苷酶与贝壳杉以及微生物生物量与湿地松之间关系更密切。几丁质酶和酸性磷酸酶与湿地松成负相关。6.湿地松林地土壤PLFAs的单体数为45个,南洋杉和贝壳杉林地的PLFAs单体数分别为39和35个。湿地松林地的PLFAs单体个数和含量均较其他两种林地土壤的要高。PCR-DGGE分析表明三种森林类型土壤样品的电泳条带数量从17到28条,其中湿地松林地土壤的电泳条带数量平均为25.5条,南洋杉为17条,贝壳杉为23条,这说明细菌丰度湿地松林地最高,其结果与PLFA技术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其他文献
介绍了某660 MW机组凝结水系统在运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优化的主要着力点,解决了优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最终提高了该凝结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实现了机组
为提高煤自燃绝热氧化试验结论的可靠性、完整性及应用性,采用绝热氧化试验方法研究褐煤和烟煤2种煤样的自燃氧化现象,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煤自燃特性预测模型,模拟褐煤和烟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我国"双创"理念的普及,我国的创新创业实践也被逐渐应用于高校教育中,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存在学生美术作品创新性、实用
对氮素的总损失来说,N2O气态损失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N2O排放却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有关N2O的田间测定方法、产生、排放及其
《新课标》中关于教学目标明确规定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它得天独厚的责任和优势。它能够融
土壤微团聚体是土壤最基本的物质和功能单元,其结构和组成特点对土壤环境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起关键的控制作用。土壤中微团聚体与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结合方式不同,它们对植物养分
该文以造型基础教育中的形式类课程为线索,以当代形式艺术的历史发展为串联,探讨在当代设计艺术语境下,形式课程在艺术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类对物象进行的观察感悟、抽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发动机是一种热机,是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一种装置。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活塞又是发动机的心脏,所以活塞是发动机中一个关键零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