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蜱是吸血的节肢动物,寄生在宿主体表。它们不仅叮咬人、畜,吸食血液,同时释放毒素,从而引起宿主疼痛、皮炎、贫血、消瘦、麻痹,幼畜发育受阻,乳牛产奶量减少,而且还是人、畜许多严重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在虫媒性疾病中,由蜱传播的病源体种类较多,如病毒、立克氏体、螺旋体、细菌、原虫等,给畜牧业带来极大危害。本次试验研究,笔者对伊宁周边地区牛的蜱媒性疾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以便于有效控制牛羊梨形虫病,保证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服务“三农”有重大意义。
为了查清伊宁市郊蜱传牛梨形虫病的流行情况,作者采用一般病原学检查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与座谈访问相结合,调查了解牛梨形虫病的流行范围、发病季节、发病率和病死率、病原体的种类、蜱的种类及习性等。通过对400余只蜱虫及50头患牛进行病原调查。确认伊宁市郊牛梨形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蜱有4种:残缘璃眼蜱、草原革蜱、全沟硬蜱和亚洲璃眼蜱等。该区牛梨形虫病的病原体有3种:牛环形泰勒虫、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血样检查结果为在所采样的50头牛当中,血液原虫的感染率为84%,其中牛的环形泰勒虫感染率为71.4%,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40.5%,牛的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29%。
为探究伊宁市郊牛双芽巴贝斯虫媒介蜱的种类以及流行情况,采集伊宁市郊自然放牧牛体上的蜱虫和全血,进行病原学检查、蜱种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鉴定伊宁市郊牛体表寄生的革蜱优势种为草原革蜱、银盾革蜱;并根据革蜱属的资料建立了新疆革蜱类优势分布种的检索表。经病原学一血液涂片检查,鉴定为牛双芽巴贝斯虫。此次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北疆地区革蜱类蜱虫的公害及其蜱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在调查中还发现伊犁河附近自然放牧的牛羊发病率较高,舍饲牛羊发病率较低。对无症状奶牛血检仍有较高比例的带虫现象,这些牛可能成为下年流行的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