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鞭毛蛋白FliC不同结构域免疫佐剂活性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鞭毛蛋白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免疫佐剂。鞭毛蛋白和TLR5受体结合可激活机体的先天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发挥免疫佐剂活性。但是,鞭毛蛋白充分发挥其免疫佐剂活性是否需要完整的鞭毛蛋白结构以及各结构域在其免疫佐剂活性上发挥怎样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以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ac菌毛主要结构亚基FaeG为模型抗原,将其与大肠杆菌鞭毛蛋白的不同结构域:包括全长FliCH7(aa1-585aa)、N端保守区FliCN(aa1-174aa)、N端和中间的高变区FliCNV(aa1-496aa)融合表达,然后通过检测融合蛋白的体外TLR5受体活性、免疫小鼠后抗FaeG特异性抗体水平来综合评价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各结构域在其发挥免疫佐剂活性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阐明鞭毛蛋白发挥免疫佐剂活性的机制,并为临床上更高效利用鞭毛蛋白提供研究参考。1.嵌合基因的构建、原核表达及鉴定本研究利用重叠延伸 PCR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成功构建了出血性大肠杆菌参考株EDL933(O157:H7)鞭毛蛋白FliCH7的全长(aa1-585aa)、N端保守区FliCN(aa1-174aa)、N端和中间的高变区FliCNV(aa1-496aa)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4ac+参考株C83902(O8:K88:H19)主要亚单位FaeG串联表达的嵌合基因:FliC-FaeG、FliCN-FaeG和FliCNV-FaeG;分别将其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中,再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鉴定。PCR结果显示,三个嵌合基因的大小分别为:2619 bp、1386 bp和2352 bp;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大小分别约为:90 KDa、48 KDa和80 KDa,均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三种融合蛋白均能被anti-FaeG的单克隆抗体识别;抗FliCH7抗体能识别FliC-FaeG和FliCNV-FaeG融合蛋白,但是不能识别FliCN-FaeG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的体外TLR5受体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liC-FaeG融合蛋白能刺激人肠道上皮细胞系Caco-2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IL-8和TNF-α。大肠杆菌鞭毛蛋白FliCH7不同结构域与FaeG融合蛋白的成功构建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大肠杆菌鞭毛蛋白的免疫佐剂活性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域与其免疫佐剂活性的相关性提供了研究基础。2.大肠杆菌鞭毛蛋白不同结构域免疫佐剂活性研究为研究大肠杆菌鞭毛蛋白不同结构域免疫佐剂活性在体内是否存在差异性及其发挥免疫佐剂活性的可能机制,我们将原核表达后纯化的FliC-FaeG、FliCN-FaeG、FliCNV-FaeG融合蛋白、FaeG蛋白+弗氏佐剂乳化后分别颈部皮下免疫8周龄的BALB/c雄性小鼠,ELISA检测各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抗FaeG的特异性抗体水平。ELISA结果显示:首次免疫后第7天,即能刺激各组小鼠产生针对FaeG的特异性抗体,而且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抗体水平稳步提高。其中,FaeG+弗氏佐剂组和FliCN-FaeG组FaeG抗体水平相当,均显著高于FliC-FaeG组和FliCNV-FaeG组(p<0.01)。间接ELISA测定各组免疫小鼠脾脏细胞经外源抗原刺激后产生的TNF-α和IL-4水平,结果表明:FliC-FaeG组和FaeG+弗氏佐剂组在相应的抗原刺激下,能诱导产生更高浓度的TNF-α,显著高于FliCN-FaeG组(p<0.001)和FliCNV-FaeG组(p<0.001)。各组产生的IL-4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荧光定量方法,检测各组TLR5相关促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FliC-FaeG组和FaeG+弗氏佐剂组中IL-6和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FliCN-FaeG组(p<0.01)和FliCNV-FaeG组(p<0.01),表明炎症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与鞭毛蛋白TLR5受体活性密切相关,小鼠体内促炎性反应信号途径的激活仍需要其完整的鞭毛蛋白结构。3.免疫小鼠血清对F4ac+ETEC黏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F4ac+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菌,F4菌毛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F4菌毛与仔猪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是F4ac+ETEC感染的第一步和关键环节。为研究上述融合蛋白免疫后诱导的特异性抗FaeG抗体是否能有效阻断F4ac+ETEC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我们以仔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1和IPEC-J2为体外细胞感染模型,细菌黏附抑制结果表明:与PBS对照组相比,含有抗FaeG抗体的免疫组小鼠血清均能显著抑制F4ac+ETEC对两个细胞系的黏附。其中,FliCN-FaeG组和FaeG+弗氏佐剂组的血清比FliC-FaeG和FliCNV-FaeG免疫组血清能更高效的抑制F4ac+ETEC菌株对两个细胞系的黏附(p<0.01),但是FliCN-FaeG 组和 FaeG+弗氏佐剂之间(p>0.05),以及 FliC-FaeG 组和 FliCNV-Fae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FliCN-FaeG融合蛋白将来可以优先作为预防F4+ETEC感染疫苗的候选蛋白。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福利国家、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已成为共识。行政协议作为一种柔和、开放的行政管理手段,区别于过去生硬、命令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当前的行政管理中发
在无人机发展的历程中,安全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利用各类传感器实现的避障技术是保障无人机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石。然而受到无人机载重和体积的限制,机上搭载的传感器和计算平台性能相对低下,仅能实现对障碍物轮廓的基本感知和了解,无法根据周边障碍物类型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安全距离。这极大限制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范围。为了能够赋予无人机对周边环境理解的能力,进而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避障能力。本文基于神经计算
本文是一篇视频的听译实践报告。源文本来自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于2019年暑期对清华大学采访视频。视频语言口语化明显,话语标记语丰富,语用功能多样,给翻译造成一定困难。文中多次出现的话语标记语well便给译者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尽管前期文献中关于well的汉译已经有一些探讨,但主要针对的是日常话语中使用的well,并没有相关文献探讨采访类对话中well的翻译问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将采访视
黔中地区可溶岩分布广泛,岩溶十分发育,区内富含多种类型的矿产资源,兴建了众多的矿场与化工基地对各类矿产进行开发利用,产生了大量的尾矿与弃渣。为储存与处理尾矿废渣,在岩溶区沟谷地带修建了许多尾矿库堆场。随着堆场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原有的防渗处理设施逐渐老化,并且部分堆场在达到使用年限后被废弃或封存,堆场原有防渗处理的效果逐渐降低,致使尾矿废渣被大气降水淋滤后释放出污染性离子,通过岩溶区内发育的溶蚀裂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所未有的把乡村建设提到与城镇化同等重要的位置,乡村环境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而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质就是乡村环境建设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有效提升,让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享受幸福的同时有满足感和获得感。在这种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农村整体经济结构和乡村环境现状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有效改造农村环境建设达到人民对美的需求,
本文作者在完成翻译项目《如何上一堂“裸”课:道格玛英语教学法》(Teaching Unplugged:Dogm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书时,用交际术语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书中隐喻型语言教学术语的汉译问题,使得这些术语能够较为直观地为外语教学实践者所理解。本论文报告了这一研究性翻译过程。作者采用交际术语学(communicative theory of termi
聚合物溶液作为一种非牛顿流体,聚合物驱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国内海外油田中,其粘弹性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EOR)。大多数学者们研究了在层流状态下聚合物流动单相渗流机理,然而在湍流状态下,针对聚合物驱两相微观渗流机理的研究甚少。本文在三维多孔介质聚合物单相渗流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聚合物驱油二维和三维多孔介质的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结果为油田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体系设计、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同
机器手臂的运动控制是决定其实用性的关键技术,随着机器手臂向轻型化、仿人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实现对一款轻型仿人机器手臂的友好运动控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在本文中,自研轻型仿人机器手臂样机LWH-Arm与运动控制平台,从理论研究、算法设计、仿真验证、样机控制上,对轻型仿人机器手臂的运动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人体手臂的物理与运动特性,设计了重量为3.45kg、长度为81cm、负重达500g
商业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以商业房地产为抵押,以相关商业房地产未来收入(如租金、物业费、商业管理费等)为主要偿债本息来源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CMBS作为一种特定期限的债权类融资,有助于盘活存量资产、丰富结构化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商业地产所有权人的融资渠道、降低商业地产企业融资成本。CMBS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个类别,具有资产证券化的一般性特征,也有自身独有特征,以标的物业进
全双工无线通信技术是下一代通信核心技术之一,其在目前的5G和未来的6G技术中都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与传统半双工通信模式存在区别的是,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可以在同一频带内、同时对信号进行接收和发送,这也使得全双工通信技术能提供更高的频谱利用率。但是,对于全双工通信终端而言,其发送信号会通过空口或者近场耦合至自身所接收的信号上,从而造成收发链路间的回路干扰,极大程度地影响系统性能。随着自干扰消除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