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县菱角镇客家方言助词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t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广西博白县菱角镇客家方言的助词研究。我们采用描写与分析、共时比较、历时溯源等研究方法,探讨菱角客家方言的助词面貌和特点。论文对菱角客家方言的结构助词、体貌助词、语气助词进行全面梳理,逐个考察其出现的语法环境并分析其语法意义和功能。按照“表—里—值”的思路,从形式、意义、价值等方面作细致描写和分析。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菱角镇的人文地理及方言概况,就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体例和语料来源作出说明,同时展示广西客家方言语法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从副词性标记、状态形容词标记、名词性标记、补语标记的角度来研究当地的结构助词。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在细致考察“嘅”、“子”、“咁”、“来/去”等标记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副词性标记、形容词性标记的连用层级;在分别论述各补语标记的特点和用法之后,揭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之间的转化和分化路径。我们发现,表示可能的“得”和“倒”,表示程度的“去”,能加在某种类型的补语格式之后,将其转化成相应的可能补语或程度补语。它们具有正向转化和逆向转化两条路径。同时,这些标记还具有消歧的作用。一些有歧义的补语格式加上这些标记之后,歧义就会消失,语义就会指向单一的可能补语或程度补语。第三章主要论述体貌助词。主要分析实现体、持续体、先行体、暂行体、起始体、继续体、经历体等体标记。综合考察实现体助词“欸”、“得”、“好”、“来”,持续体助词“倒”、“紧”、“稳”以及“先”、“定”、“起身/起来”、“落去”、“过”等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另外,侧重于研究重行貌、反复貌、尝试貌等助词。在描写比较时,我们将共时历时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共时平面上,与普通话,邻近的客、粤方言作比较;历时平面上,与近代汉语语料作比较,探讨助词“得”、“来”等语法成分的来源和演变轨迹。第四章着重考察语气助词,分别介绍当地的陈述、祈使、感叹、疑问、假设等五类语气助词。陈述语气助词方面,我们主要从表肯定和表测度两个角度来分析各语气助词。疑问语气助词方面,我们分别按照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反复问来具体分析比较各助词。一些语气助词能够用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中,对此,我们将不避重复,将它们分别置于不同句式下讨论。第五章是结语。首先综合探讨菱角客家方言的助词系统和特点,指出菱角客家方言具有丰富的、意义较虚的修饰性成分,且常存在前后修饰性成分共现、互补呼应的现象。其次总结本文的基本结论,最后指出论文的不足。
其他文献
从病因病机、调周理论、辨证施治等方面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临证思路进行阐述。根据临床实践,结合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审因施治,认为该病的病理基础是肾虚肝郁,肾虚为本,肝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系从句因其特殊的语法结构,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出发,以高中生作为被试,通过控制从句类型、嵌入位置和先行词生命性,来研究高中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情况。本研究采用四种常见类型的关系从句(SS、SO、OO、OS)与先行词是否有生命相结合,共产生8种类型的句子:A-SS,A-SO,I-SS,I-SO,A-OS,A-OO,I-OS,I-OO。本研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材质量的高低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影响。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对教材依赖程度高,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初级汉语口语教材编写
【正】 《指物論》是《公孙龙子》全书中义蕴最为丰富的一篇,其理論的应用貫通于其他各篇。“指”是《指物
创业成为时代新起的一股潮流,全民创业如火如荼,政府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创业政策鼓励全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创业行为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对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热潮已经席卷整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想要学习汉语,但这些汉语学习者们对汉字却望而生畏。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新兴事物,已经在国内6个直辖市、省试行,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给予支持。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的服务定位再评估、线下
苏教版教材对《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口占一绝"——"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进行了注释:"抛弃我的人现在何方?想当初对我是何等亲热。还应该用当时
处级干部职务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官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我院近5年来职务犯罪侦查局查办的处级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对检察机关
在语言学研究和话语分析中,模糊现象研究都非常重要。不像有些语言学概念那样简单易懂,模糊现象非常抽象而晦涩,其定义及分类也非常困难。模糊现象存在极为普遍,广泛存在于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