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及Caspase-8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目的:总结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确诊的19例CAEBV资料,对其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治疗方式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例成人CAEBV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14~83岁,中位年龄33岁,发病至确诊CAEBV的中位时间为8(3,28)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84.2%,16/19)、肝功能异常(78.9%,15/19)、贫血(84.2%,16/19)、血小板减少(84.2%,16/19)、肝脾肿大(94.7%,18/19)、淋巴结肿大(42.1%,8/19)及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52.6%,10/19)。19例患者中共有22份组织病理学标本,其中大部分组织活检标本(包括7例骨髓、6例肝脏、1例脾脏及1例淋巴结)显示病变组织中存在大小不一、异型性不明显、数目多寡不一的淋巴细胞浸润(68.2%,15/22),少数组织活检标本(均为骨髓组织)形态学表现正常(31.8%,7/22)。22份组织标本中有14份行免疫组化染色,CD3、CD20染色均呈阳性,且CD3阳性细胞的数量多于CD20阳性细胞(100%,14/14),多数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 small 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85.7%,12/14),一半以上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基因重排检测呈单克隆性重排(66.6%,4/6)。患者死亡率为63%(12/19),中位生存时间为20.75(8.25,36.5)个月,死亡原因包括多器官衰竭(50%,6/12)、消化道出血(25%,3/12)、脓毒症(16.7%,2/12)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3%,1/12)。患者预后与是否行抗病毒、免疫抑制治疗、CAEBV确诊时间、病毒载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T,p.Q125X)可能为CAEBV的致病基因。结论:富集分析显示,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功能异常可能是CAEBV发病机制之一。ATM(c.8246A>T,p.K2749I)、HLA-DRB1(c.373C>T,p.Q125X)可能为CAEBV患者的致病基因。
其他文献
一、TIPS术后早期总胆红素升高的影响因素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t,TIPS)后早期总胆红素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2017年12月~2019年12月10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预防再出血选择择期TIPS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早期总胆红
第一部分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模型。方法:将12只7日龄(P7)的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OIR组。高氧组的新生小鼠同哺乳母鼠一同置于氧浓度75±2%的氧箱中连续饲养5天,于P12取出放回正常空气中继续饲养至P17。正常组始终在空气环境中饲养。用石蜡切片HE染色法和视网膜铺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功能研究及分子机制研究,评估miR-181b在胆管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分析其对胆管癌进展的影响、探索其生物学功能发挥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1、使用miRNA芯片技术分析胆管癌中miRNAs差异表达谱,q RT-PCR分析miR-181b在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量;2、回顾性分析189例胆管癌患者和68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q RT-PCR分析miR-181b在胆管癌患者和健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桩蛋白(paxillin,PXN)与乳腺癌抗雌激素耐药蛋白(brest cancer anti-estrogen resistance 1,p130Cas/BCAR1)在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并对两者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选取恶性黑色素瘤80例,皮内痣(intradermal nevus)30例
目的:生物人工肝系统(bioartificial liver,BAL)应用过程中临床肝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和药物浓度对BAL肝细胞的生存影响巨大,因此,提高肝细胞的抗毒性能力可以促进BAL的应用效能。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造能够应用于生物人工肝系统(BAL)的人肝细胞株增强其抗毒性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是抗氧化应激的重要基因,是清除细胞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转移、化疗耐受的重要原因。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成为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耐药的重要策略。尽管有许多对于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但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近年研究表明人类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gene,ALDH)是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重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DJB,Duodenal-jejunal bypass)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肝脏胆汁酸代谢的影响及其降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通过高脂饮食和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十二指肠切断原位吻合术(假手术组,即Sham组)和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组(手术组,即DJ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周测量大鼠空腹体
目的:探究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对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SiewertⅡ型患者的近期手术疗效、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国内单家医疗中心2014年01月至2018年2月经腹行AEG根治加D2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数据及短期随访资料。根据界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有123例患者参加此项研究。并根据切除方式不同,分为近端胃切除术(PG)组34例,全胃切除术(TG)组89例
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大脑是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预后也差。炎症是肿瘤的重要特征,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衍生的炎症复合指标如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目的:应用OCTA观察弱视儿童的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在这项横断研究研究中,共纳入了83例弱视儿童及39例正常儿童,其中单眼弱视39例,双眼弱视44例,单眼弱视儿童的弱视眼及双眼弱视儿童视力较差眼合并为弱视组共83眼,对侧眼组39眼,选择正常儿童的最佳矫正视力较佳眼,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时,选择右眼纳入正常对照组共39眼。通过临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