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VEGF—抗补体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在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eovascular AMD)以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为主要病理特征,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已成为新生血管性AMD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近年来发现单一抗VEGF治疗只能使部分患者短期获益。基因学和病理学研究均证明补体系统异常激活在AMD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本课题组依托合作单位设计了能同时拮抗VEGF和抑制补体系统激活的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类新药IBI302,旨在探讨IBI302在CNV中作用及机制,为新生血管性AM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1.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分为空白对照组、VEGF诱导血管生成模型组、IBI302处理组(实验组)、aflibercept处理组(抗VEGF对照组)和CID处理组(抑制补体对照组)。通过HUVEC增殖、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估IBI302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2.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激光诱导的CNV模型,分别玻璃体腔注射等量IBI302、aflibercept和CID,以PBS为阴性对照,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脉络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和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估对CNV形成的影响。3.建立激光诱导的小鼠CNV模型,玻璃体腔注射IBI302、aflibercept、CID或PBS,采用western blot、ELISA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比较正常组织、光凝后给予不同药物干预,补体系统的激活情况,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和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4.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玻璃体腔注射的给药途径,通过视网膜电流图和组织切片HE染色,评估IBI302对视网膜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IBI302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HUVEC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其抑制作用均优于CID,对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aflibercept。与aflibercept、CID或PBS干预组相比,IBI302能更显著地抑制CNV形成及渗漏。IBI302能减少C3d的沉积,降低C5a的水平,并抑制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的形成,有效阻断补体系统激活;IBI302干预后,VEGF、IL-1β、IL-18、TFG-β2和COX-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和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下降。此外,玻璃体腔内注射IBI302,未发现其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结论:IBI302通过同时靶向VEGF和补体系统,协同发挥抗血管新生和抗炎作用,将有望成为新生血管性AMD的治疗新药,引领药物开发的未来。
其他文献
肝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化的极性细胞,肝细胞极性改变与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等疾病密切相关。胞内蛋白的囊泡运输在肝细胞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囊泡蛋白分选蛋白VPS33B(Vacuolar Protein Sorting protein 33B,VPS33B)是参与囊泡运输的重要分子。已有报道VPS33B基因突变会引起关节挛缩-肾功能不全-胆汁淤积(Arthrogryposis-Renal dysfuncti
背景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骨肉瘤生长迅速,具有高度侵袭性,常常在诊断时就发生了肺转移。尽管骨肉瘤的治疗在过去几十年内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骨肉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骨肉瘤患者存活率在过去几十年内始终无法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它参与包括细胞分化、增殖、迁移、血管生成等在内的多种人体生理过程。诸多研究证实PT
对母体而言,胎儿是一种异基因移植物,但母体通过在母-胎界面建立母胎之间精密的对话,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免疫微环境,允许而非排斥胎儿的存在,可以使其在宫内发育生长直至分娩。正常妊娠的维持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例如母体对异基因胎儿耐受的机理,胎盘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壁侵袭的生物学功能等。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似,小分子量(8-12kDa)的大家族,协同它们的受体共同参与了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器官发育、血管生成中的细
目的:比较热消融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TA-LRTE)与单纯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的术后肾功能保留效果和肿瘤控制效果等,探讨TA-LRTE治疗早期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微波消融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MWA-LRTE)和射频消融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RFA-LRTE)两者间的优劣势。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410例行TA-LR
(第一部分)脉络膜前动脉区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初步研究背景和目的:皮质下孤立的小卒中(single subcortical small infarction,SSSI),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可分为颅内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和狭义的腔隙性梗死(Lacunar nfarction,LI)。这两者在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危险因素及预后等方面均有
目的首先,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童弥漫性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病例特点和临床资料,寻找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其次,检测肿瘤组织的miRNA-210、miRNA-125b,及PI3K/AKT表达水平,拟为DIPG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收集我院从2006年12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DIPG患儿病历资料,内容包括患儿性
【背景和目的】知情同意原则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医务专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医患关系中患者的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医疗行为和科学研究中伦理实践的基石。知情同意有效的前提是个体具有知情同意能力,而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因为疾病的原因而导致知情同意能力受损,但是并非必然存在知情同意能力的丧失,评估患者是否具有知情同意能力成为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权益的重要基础。知情同意能力评估日益受到重视,其相关研究目前却相
背景:严重创伤会导致机体过度炎症和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免疫功能的紊乱是严重创伤后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严重创伤可导致体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增殖,MDSCs能够抑制T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但创伤后MDSCs增殖的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通过制作不同严重创伤模型,探讨创伤后MDCSs增殖的动力学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制作严重骨创伤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该模
第一部分 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目的评估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胸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至2016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手术并明确病理的胸腺肿瘤患者159例。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资料包括五项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 21-1、SCC、NSE、CA 125;病理学资料包括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
目的:胆囊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明确人胆囊癌CD133+细胞的纯化及其肿瘤起始细胞特性(Tumor initiating cells,TICs)的鉴定;晚期胆囊癌化疗新方案的客观有效性及患者生活质量与安全性评估。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CD133+细胞亚群后,以免疫荧光法定位检测CD133蛋白表达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细胞亚群含量。半定量聚合酶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