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侵蚀沟现状调查及生态保护对策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土壤侵蚀(又称“水土流失”)问题作为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中一个重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侵蚀沟(又称“沟道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现象,不仅破坏土地的完整性,威胁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吉林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我国东北黑土区的中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不断加剧,吉林省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侵蚀沟发育、发展,已经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黑土区耕地构成了严重威胁,表土层越来越薄,土壤有机质含量越来越少。所以吉林省急需对侵蚀沟进行生态治理。本文引用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提供的遥感影像和比例尺为1:50000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了第一次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关于吉林省侵蚀沟道普查成果,并经调查研究分析,对吉林省侵蚀沟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吉林省有水土流失面积4.8万多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5.7%。沟道侵蚀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之一,全省有大中型的侵蚀沟62978条(沟长100m以上),占地面积约37371 hm2。侵蚀沟破坏了大量耕地,使大量的肥沃土壤流失,农用机械在耕地上的使用受到影响和制约,种植成本增加,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每年雨季,遇到强降水,伴随侵蚀沟发展所产生的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流和水库,淤积河道,减少库容,严重影响了河流和水库的滞洪和蓄水的能力,造成洪涝灾害,冲毁公路,淹没农田,严重威胁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侵蚀沟作为土壤侵蚀现象,一旦形成,随着水流的不断冲刷,使侵蚀沟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不断扩大,而且导致新沟和旧沟交替出现,这种情况又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的问题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地贫瘠荒漠,形成恶性循环。吉林省在多年防治水土流失的实践中,也开展了侵蚀沟的预防和治理,有经验,也有教训,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吉林省自然地理条件各地差异较大,加之侵蚀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防治侵蚀沟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侵蚀沟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治理和预防保护的措施及方法,走生态保护的路子。本文在分析全省水土保持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研究,总结了吉林省侵蚀沟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分析了全省各地侵蚀沟的成因和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吉林省侵蚀沟生态保护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吉林省防治侵蚀沟效果,加快防治步伐。
其他文献
结合杭千高速公路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运用预应力锚索、锚杆框架梁结合抗滑桩、抗滑挡墙对山岭重丘高边坡破碎泥质岩石滑坡体进行防护的施工方法。预应力锚索(杆)框架梁结合抗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后文简称“装置”)是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力学教研室课题组成员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的净水装置,该“装置”仅依靠动态浑水自身水力作用
软土地基问题,一直是沿海沿江公路桥梁建设的主要危害之一,轻则会引起桥梁建成通车后桥头跳车,重则会因桥台基桩受过大侧压力,引发桥体挠曲、破坏.目前能供桥头地基加固处理
  根据乐清湾疏港工程的地质资料,并与杭州、宁波、温州地区海域软土进行对比,分析乐清湾海相软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征、抗剪强度特征、固结变形特征以及蠕变特性,结合一般软基
目前求解两个一元多项式最大公因式的典型方法是辗转相除法和张三元、汪国昭的方法.虽然张、汪的方法比起辗转相除法具有存储量和运算时间均较小等特点,但它的运算速度仍较低
本文主要论述了泡沫混凝土的基本特性,介绍了泡沫混凝土在浙江省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总结了应用的创新点.通过对营运黄衙南高速公路由于岩溶区引起的塌方治理的应用,提出了一套
本文结合杭甬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注浆加固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沥青路面裂缝注浆的施工工艺,把注浆后的沥青路面的弯沉值与加固之前的相比较,分析加固效果能迅速提高的原因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电能和水量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世界范围内大中小型水电站日益增多,很多电站由于地形、地质和布置等原因或为了利用已建的隧洞,都
细胞内Ca2+浓度的瞬时升高是触发植物防御反应的早期信号。钙离子作为胞内信使在信号传导链中执行功能须依赖于特异的钙离子传感器。植物体中存在的钙离子传感器主要有CBL(类
针对我国西北部地区年气温变幅大,高扬程梯级提水灌区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侵蚀破坏严重、寿命短等实际情况,本文结合混凝土物化特性对侵蚀与冻融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