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的巨大破坏力使其成为了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满足了日益扩大的社会融资需求,不断的金融创新也让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改善,其发展具有一定必然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本身的高杠杆率和期限错配的特点也为银行体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影子银行体系业务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相关性,将影子银行体系分为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两个部分,并分别对其中规模较大、开展较为广泛的主要业务进行了分析。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外部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本文采用2000-2013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度,结合OLS回归模型、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内部、外部影子银行体系规模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影子银行体系规模对于银行体系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的快速增长则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消极影响。但银行稳定性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近年来逐渐增强,这说明到目前为止,外部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影响很小,还不足以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但是,外部影子银行体系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影子银行,通过加强数据监测和完善法律法规,从多个层面入手,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管理,控制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降低影子银行体系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