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文化发展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后半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全新的角度来定义翻译,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文本结构和语言研究转移到翻译文本产生的过程研究,深化了对文本的社会性和文化性的发掘,使得人们看到了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力量,并把文本的形成看成是话语与权力结合的结果,是权力话语操控的产物。系统地揭示翻译本原真相的是福柯的权力话语研究。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作为权力话语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权力”和“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话语”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权力”制约着话语实践,“权力”和“话语”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权力话语理论揭露了权力体系对于翻译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反映了翻译活动的政治性,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和独到的洞见,引起了翻译界的一次深刻的思想革命。中国政治文献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政治文献的英译直接关系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为专家和学者们所重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典型的中国政治文献,起始于1954年,是中国政府对于每一年政务工作的总结以及下一年的工作计划。它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发展动态的窗口,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举足轻重。本文依据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为理论框架,以2010-2013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文本,探求中国政治文献的英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论文首先研究政治文献的定义、分类以及其独特的文本特点,通过系统研究权力话语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分析中国政治文献英译过程中意识形态、语言差异以及译者等权力因素对其的影响,提出中国政治文献英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及相应翻译策略:第一,政治文献英译要忠于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第二,要将准确性与汉语语言特色相结合;第三,提高译者的中国话语权意识。在政治文献的翻译过程中,涉及主流意识形态相关内容的翻译可采取直译法;结合汉语特点,应采用意译法、增译法、省略法等翻译手法中国政治文献翻译的准确性。总之,政治文献的英译既受到权力话语因素的影响,其英译又能服务于意识形态和权力,权力话语理论使翻译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翻译策略,将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