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作为交通网络中的骨干线路,并不能提供一种门到门的出行服务,出行者抵达或离开轨道车站往往需要借助于不同的交通方式来接驳,由此衍生出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通过对车站客流吸引范围的研究,不仅能为车站的选址及沿线区域的用地规划提供依据,还能为车站周围接驳设施的布设提供参考。步行和常规公交作为轨道交通的主要接驳方式,在不同场所属性及接驳特征下的客流吸引范围往往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本文对步行和常规公交两种接驳方式下的客流吸引范围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吸引范围进行了辨析和界定,分析了轨道交通车站对步行客流及公交客流吸引范围的影响因素,并对数据的采集、提取、处理及统计等工作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其次,综合考虑车站的节点属性及场所属性,结合车站所处的区位特征及周围用地结构特征建立基于区位-用地特征的轨道交通车站分类体系,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实例,对不同类型车站的特征进行分析,为轨道车站吸引范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再次,在车站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高斯函数拟合计算出不同类型车站的步行吸引范围值;为进一步探讨车站步行吸引范围的影响因素,采用偏相关分析的方法,得出出行者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及站点周边用地特征对车站吸引范围的影响,并从场论的角度分析轨道车站对周边不同区域客流的吸引程度。此外,给出了轨道车站对步行客流吸引程度的估计模型,从而为车站的选址及周边用地规划提供依据。最后,借鉴可达性的理论方法,分析了出行者在出行全过程中的时间成本、费用成本及舒适度成本,基于出行者总会选择综合效用值最优的出行方式,求出了轨道交通对公交客流的吸引范围阈值。同时考虑公交接驳设施分布对不同车站接驳程度影响,以成本因素来判定公交接驳客流的核减水平,通过计算核减后的客流量来反映公交服务水平对车站吸引程度的影响,从而准确定位接驳公交系统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随着关联数据和语义网技术的出现,关联数据越来越成为网络时代研究的热门话题,它突破了传统的异构性、分布式、封闭性数据集的形式,对语义网这一领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重要
当前许多应用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持续性发布来达到检测的目的,这些应用包括实时交通状况分析、疾病检测和社会上的一些趋势分析等等,这种数据模型被称为数据流。数据流来源于
差分隐私保护(DP)提供了一种严格的和可证明的隐私保证而且假定攻击者有任意的背景知识,这种技术确实和之前的在隐私保护领域的工作有很大区别,而且随着苹果在2016年全球开发
近年来,将光伏发电整合储能技术的光伏储能系统逐渐成为主流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方式。传统的光伏储能系统大多是由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逆变控制系统等部分以相互分离的形式组成,本论文称之为“分体式光伏储能集成系统”,然而这种系统却存在着安装维护成本高、空间占比大等问题。基于上述不足,本论文设计了一种将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逆变控制系统等部分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光伏储能集成系统”,旨在解决传统的光伏储能系
气候变暖背景下,关于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多。了解过去环境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西风与亚洲季风影响的交界地带,对气候变
我国黄土分布广泛,其特殊的堆积条件使得土体呈亚稳结构,形成黄土特殊的破碎地质地貌特征。在降雨的诱发下,容易导致崩塌、滑坡、黄土湿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揭示不同地质结构的黄土斜坡中水分运移规律,本文从水文地质角度出发,以陕西省泾阳南塬黄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参考已有资料和野外调查成果,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不同地质结构下的黄土斜坡铅直剖面二维非稳定流渗流模型,通过对比所建立的饱和-非饱和数值模型
伴随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基础下,人民也在追求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电子竞技产业作为新兴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相比传统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电子竞技以其便捷的参与方式吸引了大量参与者,尤其是青年人。电子竞技也慢慢从一项单纯的娱乐活动变成了可以为社会带来巨大收益的庞大产业。伴随着电子竞技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竞技赛事的转播市场也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电子竞技赛事中拥有丰
《中国经济政策对美国的影响》是由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美国政府问责局及美国国会研究服务中心于2010年共同编写的一份经济报告。此次翻译实践,译者选取了该报告的第一章《
近几年,视频监控技术在朝着高清化,网络化的大道上快速前进的同时,视频大小及其存储所需空间也越来越大,视频传输对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视频的管理和运营成本也不断攀高。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沿川道蔓延呈“Y”型结构、属典型的河谷状城市。众多的历史遗迹与城市建设同处狭窄的川道空间中,城市建设用地紧缺而带来的旧址保护困难、交通拥堵、建设密集、设施不全等问题是制约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2011年延安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中疏外扩、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以新区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从而缓释这些矛盾。延安新区作为延安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具备延安城市固有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