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国家重建中的部落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以来,阿富汗进入国家重建的新时期。部落社会仍是影响国家重建的结构性变量,二者的多维互动构成国家重建的基本主题。迄今为止,普什图部落是阿富汗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社会组织。阿富汗部落社会主要由普什图两大部落体系:杜兰尼(Durrani)和吉尔查伊(Ghilzai)构成。阿富汗战争后,虽然阿富汗部落群体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但仍保留着其基本特性。整体而言,阿富汗部落社会属于“内向型社会”“自组织型社会”“分支型社会”和“冲突型社会”。这些特性深刻体现在国家重建的各个层面,以不同形式持续影响着阿富汗重建进程。归根结底,这本质上反映出现代国家与部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分歧冲突。在阿富汗,这一结构性矛盾更是塑造了该国“强社会”与“弱国家”属性,维系国家政权所需的经济资源主要来源于大量外部援助,并非从部落社会内部提取。阿富汗由此成为“食利型国家”。这种国家特性给阿富汗重建带来诸多问题,使其自身无法主导国家重建,实现真正的“阿人所有、阿人治阿”。究其根源,部落社会始终是国家重建中不可忽视的核心变量。具体而言,在阿富汗政治与安全重建中,部落身份阻碍了现代选举政治的正常运行,国家政权合法化、现代国家治理也与部落社会息息相关。部落政治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政治发展趋势。而作为塔利班、部落军阀的社会基础,赢得部落群体的支持是阿富汗解决安全危机与军阀问题的重中之重。作为族裔众多的国家,族际冲突也是国家安全重建的重要方面,但这些激烈冲突背后带有深刻的“部落烙印”。然而,部落民兵却是阿富汗公共安全构建的重要力量。另外,在阿富汗经济与社会治理中,部落经济的自给自足限制了国家经济能力的提升。代表毒品经济的罂粟花生长于部落社会土壤之中,使国家经济结构日益畸形。寥寥可数的经济发展路径也都与部落社会密不可分。部落社会属于“冲突型社会”,内部存在持久的张力,传统社会冲突是阿富汗社会治理的难题。而部落文化正是引发传统社会冲突的“文化基因”。但部落传统制度却是促进社会和解的“润滑剂”。不平等的性别文化是女性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而改善阿富汗女性地位的关键是在父权制的部落社会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阿富汗政治伊斯兰的勃兴还是宗教力量整合动员部落社会参与政治活动的产物。最后,在阿富汗对外关系发展中,部落社会属性深刻影响着阿富汗的大国政治。一方面,部落组织属于“分支型社会”,社会结构高度异质化、分裂化,这就给外部干预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部落群体属于“内向型社会”,封闭独立的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了人们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外部势力介入往往会遭到部落社会的强烈反抗,使“亚洲之心”阿富汗获得“帝国坟场”之名。部落社会的跨界联系也使阿富汗——巴基斯坦关系面临巨大挑战。与跨界部落密切相关的主权争议、安全危机及难民问题长期困扰着两国关系。而作为阿富汗国家重建的主导者,由于对阿富汗原生的部落社会“水土不服”,美国参与阿富汗事务也在上演着“大国政治的悲剧”。国家重建即重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从国家—社会的关系来看,国家构建就是国家与社会多元互动的过程。换言之,即实现现代国家与传统社会之间关系制度化。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并不是要通过武力整合分散的社会权力,而是要将社会视为积极互动,而非消极回应的有机变量,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传统社会占主导的国家,由于调适二者关系的能力有限,其国家构建才面临诸多困境。阿富汗就是这类“强社会”与“弱国家”的典型。正是由于国家与部落社会没有进行良性互动,国家一直试图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控制,将凌驾于一切社会组织之上的国家权威延伸至追求独立自由的部落社会,才激起了部落社会的强烈反抗,最终出现国家集权与政府无能并行,国家力量难以抗衡部落社会的困境。国家重建举步维艰。而探索传统部落社会在现代民族国家中的转型之路,使国家与部落社会形成相互促进、彼此适应的互动关系,是影响未来阿富汗重建前景的重要事项。
其他文献
“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安全保障义务”一直作为两个系统的概念,被严格区分,但网络服务提供者同样具有“开启并参与社会交往”和“给他人权益带来危险”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危险,这些危险不仅仅出现在名誉权等精神性权利领域,甚至对生命健康权也造成了损害。安全保障义务设定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不断出现的社会风险,为行为人不作为侵权的认定提供法律依据。鉴于此,笔者建议将安全保障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新钢笔画的内涵也在不断地被丰富。新的绘画材料对于中国新钢笔画的发展意义重大,传统的工具和材料对于表现画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如果能巧妙地将新材料运用于创作中,就能打破之前的限制。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中国新钢笔画的概念界定,以及运用新钢笔画的理念完成毕业创作。绪论章交代了钢笔画在中国的现状。第二章从中国新钢笔画的概念入手,研究钢笔画在西方的发展与概况,钢笔画传入中国后的发展与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我国正处于思想多元化、各种矛盾突出的社会转型期,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人民日报》“表现”如何?较2003年的“非典”报道有何变化?引发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今后主流媒体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去改进?这是我国媒体亟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去回答的问题。首先,使用
WHO现行法律框架包括三项国际条约和大量软法,其中《国际卫生条例》作为传染病领域内的框架性法律,对公共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新冠疫情的爆发为WHO带来了公共卫生治理的巨大挑战,WHO先后根据相关法律采取多项措施来控制疫情。其中包括宣布新冠疫情为PHEIC、发布各项临时建议和长期建议、与多个国际组织展开联合抗疫等。这些措施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梳理WHO应对新冠疫情的表现,由表及里,分析了WH
《全球新势力与欧洲》(The New Global Powers and Europe)是保加利亚索菲亚大学亚历山大·托莫夫教授撰写的一本政治经济学学术专著。本次翻译实践材料选自书中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其主要论述了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单极世界已无法应对复杂的国际格局演进,一个由全球经济体、区域经济体以及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受前两者深刻影响及支配的卫星国组成的多极世界结构将应际而生。在翻译源语文本的过程
移动学习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但关于国际中文教学APP之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以国际中文教学领域APP为研究对象,就此类APP(尤其是综合类的APP)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出其共同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开发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国际中文教学APP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疫情影响下对外汉语教学受到空间限制的现实问题,同时对于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有着积极作用。论文通过问卷对国际中文教学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和能力、提升调查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竭之源;也是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之源。学生党员是高校中的“关键部分”,他们理想信念坚定与否,不仅关系到高校整体理想信念状况,而且关乎共产党员队伍“后备军”的培养与发展,乃至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因此,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发挥学生党员的“火车头”作用,加强党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创性地将“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与“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在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中提出“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党内法规是对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进行约束的制度总称,国家法律是对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们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层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和功能的互补性,决定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的必然性。党内法规与国家
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零售业务真正的繁荣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国金融领域零售业务形成最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向纵深方向发展,银行的零售业务无论在规模还是业务量上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并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Z银行属于我国四大行之一,在国内零售业务发展中处于头部位置,但在陕西省业务规模和利润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仍有差距。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当前经济环境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价值观及自我意识形成与高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去满足不同的角色期待、不断地怀疑与挑战自我,如何平衡好角色期待与内在自我间的关系,促使自我在内化了不同角色经验后继续朝着正向积极的方向成长与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戏剧教育有其独特的形式与理念,戏剧本身的趣味性易于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戏剧独特的表演形式也更容易让青少年厘清角色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将戏剧教育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