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机制及联用丙泊酚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奥沙利铂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奥沙利铂单药组(Oxa组)、奥沙利铂联合1μg/ml丙泊酚组(Oxa+P1组)以及5μg/ml丙泊酚组(Oxa+P5组)。通过CCK-8检测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情况;通过Tu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促进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机制及联用丙泊酚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CCK-8法筛选合适的奥沙利铂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将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奥沙利铂单药组(Oxa组)、奥沙利铂联合1μg/ml丙泊酚组(Oxa+P1组)以及5μg/ml丙泊酚组(Oxa+P5组)。通过CCK-8检测人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情况;通过Tunel细胞凋亡染色(FITC)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real-time定量PCR检测GRP78、ATF4、CHOP基因和WB相应分子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CCK-8实验结果,我们选择4μg/ml的奥沙利铂为最适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联合用药CCK-8实验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单药和联合丙泊酚均能抑制MGC-803细胞增殖,然而二者之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ne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Oxa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联合小剂量丙泊酚用药,细胞凋亡率减少,而联合了高剂量的丙泊酚用药后,细胞凋亡增加,和对照组、Oxa组、Oxa+P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qPCR的结果表明,Oxa组相比于对照组,ERS因子GRP78、ATF4、CHOP的基因表达量增加,Wertern blot的结果表明,在蛋白水平上,上述因子的表达也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Oxa+低剂量丙泊酚组胃癌细胞中内质网应激因子的表达较Oxa组降低(P<0.05);Oxa+高剂量丙泊酚组GRP78、ATF4、CHOP表达较Oxa+低剂量丙泊酚组升高(P<0.05)。结论:奥沙利铂可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ATF4-CHOP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丙泊酚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其剂量有关,联合低剂量丙泊酚通过抑制该信号通路,降低了奥沙利铂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而联合高剂量丙泊酚则可能通过影响ERS其他信号通路起到协同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老年MM患者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M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治疗方案、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衰弱评分中包含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按照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身体状态良好、欠佳及虚弱3组。统计分析不同体质状况的老年MM不同化疗方案的治疗有效率、1年总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70例患者中,身体状态良好、欠佳和虚弱组的治
目的:1.探究HMGB1在初诊MM患者中的诊疗及预后的作用。2.探究sRAGE在初诊MM患者中的诊疗及预后的作用。3.探究HMGB1及sRAGE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5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入院确诊的5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标本,使用ELISA方法检测HMGB1、sRAGE含量,同时收集MM患者性别、年龄、DS分
目的:探讨AML患者应用中大剂量Ara-C方案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13-2020年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筛选,这些患者均接受中大剂量Ara-C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1)医院感染情况;(2)年龄、AML分型、预后等级、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合并其他疾病、Ara-C剂量、Ara-C疗程、抗生素预防、化疗前血常规对患者发生
目的:探究KLF4对骨肉瘤生物学功能及肺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人种属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OS)和成骨细胞系(hFOB)中KLF4的表达量分别被Western-Blot、qRT-PCR检测。本院骨肉瘤临床病理切片及正常骨组织的KLF4表达差异通过IHC验证。(2)慢病毒转染人骨肉瘤Saos-2细胞,构建KLF4低表达细胞系KLF4-DOWN,作为实验组;不携带目的基因的阴性
目的:对S100A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患者不同病理特征状态下的相关性及其意义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Springer Link、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2月1日前公开发表的关于胃癌组织中S100A9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设定合适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各自
目的:研究修正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MDLI)在不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情况下治疗中高危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M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从2014年5月到2018年8月的16例接受MDLI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6例患者均在完成了标准剂量的化疗后开始进行MDLI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MDLI后患者的CR率、造血重建时间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空肠π形吻合术与overlap吻合术临床疗效的差异,以探究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π形吻合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π形吻合组和overlap吻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共99例,其中50例行食管空肠π
研究目的:阐明在胰腺癌细胞中,miR-1291可能作用的分子通路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miR-129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以便为临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q RT-PCR验证miR-1291在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及胰腺癌细胞(PANC-1)内表达情况;通过使用lipo 3000体外转染将miR-1291模拟物(miR-1291 mim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外周血WBC、PLT、骨髓原始细胞比例、ki-67指数、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预后危险度分层、首次化疗缓解情况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次确诊急性白血病患者91例作为病例组,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7例;选取同期入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目前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方案作为DLBCL的化疗首选,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中病情进展或缓解后早期复发(缓解期小于一年),且复发后一线标准治疗的反应率较低,反应连续作用时间较短,最终转变为难治性DLBCL,成为DLBCL主要死亡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欲构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