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众参与社区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以上海市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相对新兴的社区发展规划主要是建构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传统 的城市规划被认为是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的“精英谋略”,表现出自上而下的编 制特征。社区发展规划则应以社区居民为本位,表现出社会工作中自下而上的 制定特征。联系两者属性关系的是公众参与这一机制杠杆。 鉴于我国的国情和制度背景,目前城市社区中的公众参与尚处于“象征性” 的初级阶段。当社区成为特定对象被研究或规划时,通常是学者或规划师在理 论或技术层面从理性且理想的角度去考虑社区的未来发展,其中的公众参与是 在一定的行政力量的干涉与辅助下,进行的社区居民参与规划制定过程的尝试, 基本停留在规划前期的信息收集和规划后期的决策告知,并未深入到规划制定 的核心层面。因而社区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都需大力推进。 本文首先回顾和评价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活 动,归纳和总结出公众参与机制的本质与方法论基础,进而过渡到社区发展规划 中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文中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当前社会环境中,社区发展规 划的含义、背景与特征,以及公众参与社区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可行性。在谢 莉·安斯汀(Sherry R.Arnstein)“市民参与的梯子”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 适合我国城市社区的“推进式参与”的理论演绎框架,并相应地展开了参与组 织形式与具体参与方法的应用拓展。 在上海市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的实证研究部分,本文运用了“推进式 参与”的理论演绎,进行了该项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整体框架设计,并按照该框 架设计基本实现了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编制全过程的行动计划。最后通过对该项 行动计划的影响评价和经验总结,归纳出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社区发展规划的相 关要素及操作要点,并提出了政府主导、组织形式、参与机制三方面的研究结 论。 关键词:众参与 社区发展规划 推进式参与 政府主导 组织形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济南一些旧住区已出现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趋势。此类住区较为密集的分布于中心城区内,区位相对优越,建筑并非以危房形式存在而急于推倒重建,但因其功能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其在新的时代浪潮中逐渐走向秩序紊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的文化有着趋同的现象。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全球化下的城市发展以现代化与国际化为主,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地域色彩。缺乏城市归属感与对国际化风格
本文试图通过对“功能混合”理论的探讨,将身边的以办公、住宅、商业为基本功能组成的混合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设计要素的解析及对比,展开对功能混合设计方法的研究。全文共分
学位
21是一个城市的世纪,城市特色是城市的个性表征和卓越追求。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城市化、市场化”的浪潮中,我国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色流逝与特色趋同。而一定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原宅的改造实现居家养老或者依赖社区养老的途径,很明显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地解决老年人
能源问题是人们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能源。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能耗的日益增大,热水成为建筑物中排在供暖、空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镇历史悠久,从南宋至今,该地形成了以来氏家族为主的风土聚落。当地的许多地标性建筑如:来氏宗祠、九厅十三堂等今天大都已经湮灭;聚落中的历史商业街区也遭到冷
交通系统是大学校园空间的骨架,对校园人流物流的运输、信息的传递和校园生活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和城市交通机动化时代的来临,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