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城市老年公寓设计探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6862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原宅的改造实现居家养老或者依赖社区养老的途径,很明显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地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老年公寓作为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设施养老建筑,既可以使老年人享有独立的居住单元,又可以快速解决老年人口的居住和照料问题,受到老年人的喜欢。近年来,我国老年公寓在数量上急速增长,但是大都以提供标准化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医疗设施为准则来吸引老年人居住,过度消极地强调老年人“老而弱”的特点,营造出各种无障碍、适老的居住生活环境及保障,而忽略了老年人作为“人”对交往和社会参与的需求以及情感上对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空间的需求。本文引入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审视老年人的价值。文章分析老年人作为“社会人”的共性需求和基于“老人”的个性需求之后指出: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要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健康保障、情感保障、社会交往保障、社会参与保障融入一体去考虑。积极老龄化下老年公寓应具备以下特征:功能上保障基本需求,情感上弱化养老暗示,空间上利于积极交往,环境上利于社会参与。而后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吸收并借鉴老年公寓设计中经验、教训。根据积极老龄化下的老年公寓特征,提出了城市老年公寓相应的设计原则,功能构成和布局方式,并围绕城市老年公寓的空间组织、选址布局以及具体功能单元的设计上提出了完整的城市老年公寓设计策略。希望为中国老龄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希望城市老年公寓在保障老年人健康、快乐居住的同时,提供积极的、富于正能量的空间,使其以正常社会成员的身份积极交往和社会参与的权利。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域文化的表现逐渐式微,作为地域文化重要载体的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众多的建筑类型中,居住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其地域性的缺失是
城市滨河堤岸界面是滨河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与河流之间的过渡区域,它构成了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为拥挤的城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游憩空间、亲水空间和公共绿地,同时也
砌体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整体材料。论文选择阐述从砖砌体自然物质属性(建筑的砖砌体)的研究到砖砌体形式建构(砖砌体的建筑)的研究。建筑形式的产生离不开材料的自然属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特殊国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引发的与城市用地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以城市用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济南一些旧住区已出现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趋势。此类住区较为密集的分布于中心城区内,区位相对优越,建筑并非以危房形式存在而急于推倒重建,但因其功能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其在新的时代浪潮中逐渐走向秩序紊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的文化有着趋同的现象。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全球化下的城市发展以现代化与国际化为主,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地域色彩。缺乏城市归属感与对国际化风格
本文试图通过对“功能混合”理论的探讨,将身边的以办公、住宅、商业为基本功能组成的混合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设计要素的解析及对比,展开对功能混合设计方法的研究。全文共分
学位
21是一个城市的世纪,城市特色是城市的个性表征和卓越追求。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城市化、市场化”的浪潮中,我国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色流逝与特色趋同。而一定